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2024年02月07日07:45:04 歷史 1401

距今4700年時,中國出現上古版三國演義,即黃帝蚩尤炎帝三個部落爭霸,其中黃帝與蚩尤爆發涿鹿之戰,史記記載「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問題在於,「涿鹿」所在何方?對此,史書上有兩種解釋: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其一,南北朝裴駰解釋為「涿鹿,山名,在涿郡」,還有很多古人持相同觀點,認為在如今的張家口。任憲寶主編的《中國通史》中認為交戰地點位於今天的河北涿鹿、懷來一帶。涿鹿在河北張家口,是如今的普遍看法。

其二,先秦世本》記載「涿鹿在彭城,黃帝都之」,南北朝《輿地誌》記載「涿鹿本名彭城,黃帝初都,遷有熊也。大抵征戰所至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因此,涿鹿也極有可能是在江蘇徐州一帶。

既然存在兩種解釋,那麼哪一種才是歷史真相,或者說更符合歷史邏輯呢?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孔子家語》記載:「宰我」向孔子詢問黃帝時,孔子說「可也,吾略聞其說。黃帝者,少昊之子,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後克之。」

所謂「少昊」,上古前五帝之一,東夷人的天帝,史書早已表明了少昊的身份。至於少昊被稱為「西方白帝」,這是因為秦人西遷,將少昊帶到了西部祭祀,導致少昊從東方天帝轉變為了西方天帝。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現代考古發現,距今4000年到6000年間,東夷勢力非常強大,向周圍擴散範圍很廣,而且與史書一致的是也崇鳥,比如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等。

山東大學考古研究中心王青教授研究指出:「少昊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於大汶口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

因此,少昊氏在東夷的存在,是有考古依據的。既然黃帝是「少昊之子」,那麼無疑說明黃帝也是東夷人。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魏晉皇甫謐也有類似考證:「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後徙曲阜。窮桑在魯北,或雲窮桑即曲阜也。」少典與少昊大概是同一人,皇甫謐認為黃帝生於壽丘,在窮桑登基,後來遷徙到了曲阜。

正因史書諸多考證,都將黃帝所在指向山東一帶,故而北宋真宗時在曲阜壽丘建造擁有1320間房子的景靈宮。反過來說,北宋時普遍認為黃帝在山東一帶。

以上古交通條件,不太可能出現千里大遠征、或千里大奔襲,比如黃帝身處陝西或山東或河南,然後千里奔襲到張家口與蚩尤作戰的情況顯然不太可信。以更符合常理的情況看,既然黃帝在山東曲阜一帶,那麼「涿鹿」理應就在與之不遠的附近,而彭城相距曲阜不遠。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但如果「涿鹿」在彭城,黃帝與蚩尤在彭城決戰,如此蚩尤應該也在附近。對於這一點,史書與考古皆有一定依據。

比如《逸周書》記載,黃帝擊敗炎帝之後,「乃設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顯然,蚩尤應該也是東夷人。

現代考古發現大汶口遺址的不少遺骸「口頰含球」,但對死者的牙齒研究卻發現,死人嘴裡含有的陶球不是冥器,而是生前就含在口中的物品,且應該是從小就含在嘴裡。也就是說,「口頰含球」是東夷人的文化習俗之一。而史書記載蚩尤部落「食沙石子」,如此豈非「口頰含球」習俗?

因此,黃帝與蚩尤之戰,應該是東夷人的「內戰」,發生在如今的江蘇徐州一帶!

黃帝蚩尤「涿鹿之戰」:東夷人的內戰,發生於江蘇徐州? - 天天要聞

餘論

關於黃帝,還有兩個疑問的猜測:

首先,禮記記載武王克商之後,「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如果這是真實歷史,那麼極有可能是黃帝某些後人逐漸北遷到了如今的北京一帶,故而周武王封其於薊。或許,正因黃帝後人北遷,由此出現「涿鹿」在張家口一帶的傳說。

其次,陝西有黃帝陵,很多史書都認為黃帝葬於陝西。但黃帝是東夷人,顯然不太可能活動到陝西。其中原因,大概與秦人西遷帶去「西方少昊」一樣,是東夷人西遷導致的,周初曾從山東遷徙一批商奄之民到西部,或許由此將黃帝帶到了陝西。

當然,如果黃帝是東夷人,還存在不少疑問,比如黃帝為何姓姬(周人、赤狄都姓姬,說明姬姓的確產生於西部),還有周人為何推崇東夷人的黃帝?當然,未解疑問雖多,但從考古與史料來看,參與「涿鹿之戰」的黃帝還是更應該為東夷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聞

蘇聯當年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戰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嘮個硬核歷史!咱今天要聊的這個事兒啊,絕對比電視劇還魔幻——當年號稱世界第一「戰鬥民族」的蘇聯,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英國、沙俄都栽過跟頭),卻非得頭鐵往裡沖,結果把自己整解體了!這事兒聽著離譜吧?具體怎麼回事,今天我就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