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的時代過去了,高拱的時代到來,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個太監(陳洪)的幫助,重新回到內閣,卻因為得罪另一個太監,被再次趕回老家,若給中間加個期限,則只有區區三年。
雖然時間有點短暫,但並不影響高拱擼起袖子加油干,於是歷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隆慶新政」就此展開。
要知道,若不是徐階主動致仕,高拱不一定能戰勝徐階,主要原因是,高拱在很多方面(謀斷,論能等)都不如徐階,但是有一點,高拱絕對遠超徐階,那便是他看人的眼光。
想當年,徐階推薦自己的門生袁煒入閣,結果人家根本沒把他這個老師放在眼裡,時不時還要跟他吵上一架,後來他又推薦高拱和郭朴入閣,結果人家兩個人聯合起來孤立他,並且處處跟他作對。即便是自己隱藏多年的王牌張居正也差點被高拱撬走,而自己不僅救了他的命,還對他再三提拔的海瑞,到頭來,只差沒要了他的老命——兩個兒子被抓去充公,所有田產被沒收,房子被燒毀,一把年紀的他只好連夜逃往外地。
高拱不同於徐階,他眼光獨到,知人善用,在他的英明指導下,泛濫多年的黃河得到了平息,永不落幕的兩廣叛亂也得到了平息,封貢互市,邊境市場開放,自朱元璋起,折騰了明朝兩百多年的明蒙戰爭也終於落下了帷幕,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高拱造就的不朽功勛。也正是在他的領導下,大明王朝開始重新煥發生機,高拱的名聲一度達到了頂峰。
照這樣發展下去,六十歲的高拱,再幹個十年八年的肯定不成問題,但問題還是出現了,高拱專權,在內閣容不下別的聲音,在相繼趕走了陳以勤、趙貞吉、李春芳、殷士儋之後,他的權力欲徹底喚醒了沉默的張居正:既然高拱可以趕走陳大人、趙大人、李大人,殷大人,那麼也可能隨時趕走他這個張大人,況且首輔這個位置,他也喜歡。說什麼匡扶社稷,共建不朽之功業,他們兩個人之間,註定只能留下一個,而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高拱,你必須被毀滅。
張居正想得沒錯,只是還不待他出手,高拱先出招了。
一天,高拱在和張居正的閑談之間,突然仰天長嘆:「老天爺真是不公啊!」
張居正還沒反應過來,高拱繼續說道:「為什麼你有那麼多兒子,而我一個也沒有!」
張居正鬆了一口氣,說道:「兒子多,也不好養啊!」
「你有徐階送你的三百萬兩白銀,養幾個兒子應該沒有問題吧?」
原來在這裡等著我的話啊,張居正立刻緊張起來,為表示絕對沒有收過徐階的錢,這事純屬造謠,張居正聲淚俱下,只差沒有對著如來佛祖發誓了。
好了,我相信你。高拱的目的已經達到,給張居正一個教訓,他以後自然會乖乖聽話了。但是,這只是他的想法,在他得意之時,張居正也下定了決心:必須儘快解決他!
高拱身體好,精神足,既不可能自動致仕,也不可能自然死亡,就在張居正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太監進入了他的視野。
此太監名叫馮保,是東廠提督太監兼御馬監管事太監,相當於既管特務,又管軍事,作為太監,已經算混得相當不錯了,而且不同於一般太監,他琴棋書畫,經史子集樣樣精通,但是讓張居正喜出望外的是,馮保最恨的人是高拱。
話說高拱當年得益於御用監管事太監陳洪的扶持,最後坐上了內閣首輔的寶座,為表禮尚往來,他決定也拉陳洪一把,助他坐上司禮監掌印太監。恰逢前任掌印太監下課,本來論資排輩、志在必得的馮保被高拱這麼橫插一手,得了,快到嘴巴的鴨子,飛到別人碗里去了。
馮保自此記住了高拱,可恨的是,陳洪沒幹多久下台了,馮保覺得這回該輪到自己了吧,結果,高拱又出手了,這一次他推薦了孟沖。孟沖是什麼人,尚膳監的太監!馮保徹底不忍了,上次你推薦一個管倉庫的,我也就忍了,這次你又推薦一個做飯的,那下一次是不是要找來一個倒馬桶的?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張居正和馮保一拍即合,就此結成最親密的盟友。但為了保存實力,張居正和馮保商定,遇事由馮保出面,張居正躲在暗處放冷箭,兩人不公開聯繫,暗底下聯絡感情。可即便如此,面對如日中天的高拱,他倆依舊無計可施。等了又等後,隆慶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機會終於來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