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權力交接最兇險

2023年11月30日20:00:03 歷史 1991

東吳的權力交接最兇險 - 天天要聞

文 / 子玉

東吳草創,憑藉的是孫策的武力,但真正在江東立足,並完成江東化是在孫權手裡,而孫策病逝孫權接手父兄事業才是東吳最艱難的時刻。

建安五年(200),孫策去世前向張昭託孤:「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孫策之所以會說出如此話,絕對不是對張昭的試探,而是基於對江東現實的無奈:孫氏家族在江東立足未穩,江東又是世家大族盤踞不肯與孫氏合作的節奏

出於對前途的隱憂,孫策甚至對張昭說:「如果實在無法在江東立足,那就回淮泗另謀出路吧。」

可見,孫策去世時孫氏家族面對的考驗是能不能在江東立足的大問題

進行細分的話,孫氏家族共面臨三大考驗——

首先就是山越問題。山越問題從孫策渡江的那一天起就是孫氏家族立足江東的巨大障礙,從孫權接手江東之後一直將主要精力用於武力討伐山越就能看出山越問題對於東吳的掣肘,為了對付山越,東吳甚至錯過了在劉表病重時干涉荊州的最佳機會,夷陵之戰後東吳不能乘勝攻擊蜀漢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山越。

其次就是江東世族對孫氏家族不合作甚至武力抵抗的現實考驗。由於孫氏家族本就不是大族出身,所以天然難以兼容江東世族,再加上孫策是以被打上「不臣」標籤的袁術部將的身份開拓江東的,所以就更被江東世族認為是入侵者,附逆者。

當孫策用孫堅的余部攻克廬江並殺死廬江太守陸康以及陸氏家族幾十人時,孫策就更站在了江東世族的對立面。

是的,陸氏家族是吳郡的大姓,孫策屠戮陸氏家族就等於是向整個江東世族以及世族背後的東漢朝廷宣戰。孫策雖然以武力敲開了江東的大門,但此後的路卻絕對是舉步維艱。

孫策首先面對的就是江東世族的武力抵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會稽周氏兄弟。當孫策攻打會稽郡時,周昕雖然沒有官職在身,但仍然在第一時間率領家兵協助太守王朗抵禦孫策。即使是和孫策父親孫堅有交情的王晟,依然是毫不猶豫起兵抵抗孫策的節奏。

面對整個江東世族向孫氏家族說不的惡劣局面,孫策果斷舉起了屠刀,將許貢、盛憲、周昕、王晟、高岱等人及其家族血腥誅滅。

由於世族之間本來就有交情,加上婚姻的鏈接,所以本來就是一體,孫策誅殺了部分人就等於已經和江東所有的世族為敵。

孫策後來死於許貢門客之手就是孫氏家族和江東世族矛盾的集中體現

東吳的權力交接最兇險 - 天天要聞

孫策之死正是江東內部矛盾的具體表現 圖源/劇照

另外,那些寄居江東的士人階層也採取了或觀望或逃跑的態度拒絕與孫策合作。比如,許靖、桓曄、袁忠在孫策兵到來之前就已經從海上向南逃亡,他們寧肯冒著死在汪洋的危險,也不願與孫策合作。

就是那些留在江東的士人,如魯肅、諸葛瑾、步騭等人都與孫策時刻保持著距離,不願意為孫策效力。魯肅當時就準備從曲阿北歸巢湖投靠鄭寶,最後是周瑜力勸才暫時留下。

而那些此前在揚州牧劉繇手下打工的如孫邵、是儀、滕胤等人則直接淡出了江湖,肯定是沒有與孫氏集團合作。

這些人一是對東漢朝廷的特殊感情不想給名聲不好的孫策打工,更重要的是,他們其實還在觀望,對孫策是否能在江東立足持懷疑態度。

總結起來就是:孫策去世時,孫氏家族在江東既沒有德行的積累,事業也是隨時面臨崩散的危局

孫氏家族於江東還處於創業階段。

既然是創業未成,孫策自然要將家業傳給年長的弟弟孫權,而孫權又嚴重缺乏軍功和威望,沒有駕馭江東局勢的能力,所以,肯定不能延續孫策的武力作風,必須走和江東世族合作的路。

再說,孫氏兄弟的基本盤淮泗集團在江東畢竟只是少數,且很可能面對人才斷檔的危險,所以根本就不是盤根錯節的江東世族的對手。與其和江東世族為敵,還不如為己所用,將江東世族引入孫氏政權內部。

也就是說,不管是孫權的個人能力還是東吳內部劇烈的矛盾,現實都要求孫權必須將孫氏政權江東化才能長久

孫策為什麼對孫權說:「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這不僅是對孫權處理人事能力的肯定,更是囑託孫權:只有握手江東世族,孫氏才能在江東立足

此後,孫權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圍繞拉攏江東世族而展開的。

為了達成和江東世族合作的局面,孫權的方案是,先將那些處於觀望狀態的士族吸收進江東政權,然後再以孫氏家族和士人階層的組合吸引江東世族入股。

在周瑜和張昭的努力下,那些寄居江東的士人階層也逐漸認可了孫氏在江東的統治,加入了孫權的陣營。

東吳的權力交接最兇險 - 天天要聞

周瑜當時對孫權的禮節最到位 圖源/劇照

在士人階層的示範下,江東世族也就逐漸摒棄前嫌,逐漸向孫氏政權靠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顧雍於黃武四年出任吳王孫權的丞相;陸遜做了吳軍的統帥,還指揮打贏了夷陵之戰

這兩人都是江東世族出身,能夠代表江東世族對於孫權政權的態度。

最重要的是,在天險三分的格局越來越清晰和孫氏家族對江東的統治越來越牢固的情況下,江東世族為了維護家族利益也不得不採取和孫權合作的態度。

還是利益的綁定。

只能說,孫氏家族和江東世族合作實際上是各取所需:江東世族憑藉孫氏的威勢維護了家族利益;孫氏家族也利用江東世族加強了對江東的掌控,徹底在江東站穩腳跟,同時也解決了淮泗集團後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但就是這種表面上的合作關係其實也是相當脆弱的,當曹操大軍南下荊州投降之後,江東世族幾乎是一片倒式的勸孫權投降,因為,曹軍比吳軍更強,江東世族只有緊抱曹操的大腿才能保全家族在江東的利益,同時拜官封爵。

可見,江東世族一直是利益至上,同時也能說明他們對孫氏長久以來的不看好。當時,孫權之所以聯合弱勢的劉備,就是為了堅定內部抗曹的意志。

隨著赤壁之戰的勝利,東吳在解除生存危機的同時也打贏了江東世族對東吳政權的最大挑戰。

為什麼說魏蜀吳三家,東吳創業較早但稱帝卻是最晚,就是因為孫權一直在處理山越問題和與世家大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穩固江東政權。他不想因為遽然稱帝引發東吳內部矛盾的爆發,而是等東吳徹底完成江東化之後才敢走稱帝這一步。

東吳的權力交接最兇險 - 天天要聞

三國中孫權稱帝最晚 圖源/劇照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內部矛盾其實也限制了東吳版圖的擴張

所以,東吳的創業史表面上看是一帆風順,快速推進,實際上,孫氏兄弟面對的內部矛盾比應對戰爭的難度還要大,最危險艱難的時刻就是孫策去世孫權剛接手東吳時。

所幸,孫權是個管理高手,他完成了孫氏政權的江東化,始終維持著和曹魏、蜀漢三分的格局。

寫文不易,看完記得點個「」。謝謝!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 天天要聞

琉球有權獨立!中國將領一句話讓全日本集體破防:這是宣戰

「琉球不該屬於日本!」中國將領一句隨口拋出的話,瞬間讓日本上下炸開了鍋。這話聽著平淡,可威力不亞於扔了顆輿論炸彈。日本急了,網友怒了,連官員都坐不住了。琉球這塊小島,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將領的驚人發言一名中國退役將領在某次東亞安全會議上,淡淡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 天天要聞

剛宣布要加入我國,並升起五星紅旗,卻在3小時後消失的國家

「錫金國王下令升起五星紅旗,宣布加入中國!」——1975年4月10日,這條消息短暫傳出,震驚周邊國家。然而,僅三小時後,印度軍隊開進錫金首都甘托克,這場「中國夢」瞬間破滅。錫金,這個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為何會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決定?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 天天要聞

庫頁島的老百姓,日子有點難,對中國人嚴防死守,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的錢,我們想要,可又怕他們把島『吞』了。」庫頁島一位漁民的話,透著點無奈。曾經的中國東北寶地,如今成了俄羅斯的「後院」,島上資源多得能閃瞎眼,可老百姓日子卻緊巴巴。面對中國伸來的橄欖枝,他們既眼饞又犯怵。嚴防死守,真能守住啥?富饒的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 天天要聞

山河壯歌丨發「中國抗戰第一聲」 擔抗日救亡之重任

央廣網北京7月1日消息(總台記者王東宇 齊莉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帝國主義在瀋陽北大營附近製造了柳條湖事件,悍然發動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並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1年9月19日清晨,瀋陽小西邊門附近,一...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