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2023年08月11日23:47:05 歷史 1533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雲


大家好,我是蘭台。


今天蘭台要為大家介紹「江姐」江竹筠烈士和彭詠梧烈士的唯一兒子彭雲。


說起「江姐」相信年紀在四十歲以上的朋友應該不會陌生。


因為「江姐」是現代作家羅廣斌楊益言經典名著《紅岩》中塑造的革命先烈的人物;當年高層領導在觀看空政文工團演出的歌劇《江姐》時,看到「江姐」壯烈犧牲那場戲,禁不住動了感情,感慨「江姐」就象紅岩上傲立雪中的紅梅花一樣,在中國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而江竹筠就是《紅岩》小說里「江姐」的原型。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詠梧、江姐與孩子合影


江竹筠1920年出生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現在江家灣已經改名為「江姐村」了。


江竹筠1939年就參加了革命,1944年更是在上級的安排下進入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如果不是因為丈夫彭詠梧在1948年壯烈犧牲,江竹筠為了解放事業毅然輟學接替丈夫未完成的工作,那麼江竹筠一定能順利完成學業,從四川大學畢業。


不過,江竹筠沒能從四川大學順利畢業,不是江竹筠的遺憾,而是四川大學的遺憾。


接下來,蘭台就要為大家介紹江竹筠烈士唯一的兒子彭雲的情況。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雲與養母譚正倫


01、


早在江竹筠入獄之前,江竹筠就因為革命工作過於繁忙而無暇照顧兒子彭雲,於是寫信給丈夫的前妻譚正倫,希望由她來照顧彭雲。


善良的譚正倫答應了江竹筠的要求,於1948年2月把彭雲接到自己家照顧,讓他和同父異母的哥哥彭炳忠一同生活。


順便說一句,彭炳忠先生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20世紀70年代以來,先後從事壓電材料及器件的研究,主持研究的高頻(30MC—70MC)壓電材料及濾波器填補了國內空白,解決了運載火箭人造衛星等技術和國防建設的急需。


後來彭炳忠先生還被任命為四川大學副書記,2010年,彭炳忠先生在成都病逝,終年72歲。


由於《紅岩》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的流行,「江姐」成了全國家喻戶曉的革命英烈,這也讓彭雲這個「江姐」唯一的兒子從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江家灣改名為江姐村


彭雲後來告訴記者,因為學校老師都知道他是「江姐」的兒子,烈士的後代,所以每次學校組織去白公館渣滓洞參觀,都要安排他講話;而在白公館、渣滓洞旅遊的遊客知道面前這個小娃娃是「江姐」的後人,也都會跑過來圍觀他,這讓他感到很不自在。


彭雲還說,因為他是「江姐」的兒子,所以學校會把所有的榮譽都給他,這也讓同學們對他有些別樣的看法。


彭雲表示,其實當時好多榮譽他是真的不想要,他也覺得其他同學比他更有資格拿獎,但是就因為他是「江姐」的兒子,所以他作為烈士遺孤就必須獲這個獎。


他後來高考時考到「哈軍工」,一方面是因為他學習成績確實好,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實在是想離開人人都知道他是「江姐」兒子的環境。


對於彭雲來說,他讀大學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認識了他後來的妻子易小冶。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雲與妻子以及親屬


只不過這個時候彭雲還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易小冶竟然是楊開慧烈士的表侄女,他的岳母向自冶是楊開慧烈士的嫡親表妹。(向自冶的父親是楊開慧烈士的親舅舅)。


至於彭雲在「哈軍工」的表現,總體來說應該是很普通的。


因為後來彭雲的校友李乃奎先生曾撰文回憶他與彭雲一塊勞動的日子,他對於彭雲的印象是「最普通的小夥子」:


和我在同一個小組勞動的還有一個六五級學員彭雲,他是烈士江竹筠(江姐)的兒子,人很隨和,看上去,是一個最普通的小夥子,戴副眼鏡,瘦瘦的,長相酷似江竹筠烈士。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雲一家人


02、


1977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以後,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


之後,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赴美留學;他先後在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學習,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並在馬里蘭大學擔任了一年的訪問學者。


1987年,彭雲回國在中科院軟體所工作了一年多,後來因為美國一家著名學術出版社看中了彭雲的博士論文,請他到美國與他博士生導師一塊在他這篇博士論文基礎上撰寫一本關於人工智慧的專著,就這樣,彭雲再次去到美國。


這一次,彭雲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和生活。現在是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計算機系的終身教授。


沒多久,他的妻子易小冶也來到美國,先後在美國取得社會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


互聯網上不少文章都說彭雲已經加入了美國國籍,這是不對的。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官網彭雲教授的信息


根據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官網的公開信息,彭雲教授並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他依然是中國公民,只不過是僑居美國而已。


而且彭雲回國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加入美國國籍,不然也不可能等到孩子高二時才把孩子接到美國去;只是他覺得以他的研究方向而言,在1990年代初,留在美國更有利於他的研究:


我這個人就是想做點學問,別的方面沒什麼太大的志向,其實開始的時候沒想一直留在美國,要不然兒子也不會到高二才去。後來研究做得還算可以,就這麼做下去了,回國的事也就拖下來了。然後妻子和兒子都去了,自然就留下來了。從研究的內容來說,當時感覺國內比較看重兩頭,一頭是純理論,一頭是完全應用,美國學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間段,比較適合我。


不僅彭雲和妻子沒有加入美國國籍,他也不同意兒子彭壯壯加入美國國籍。


其實彭雲的兒子彭壯壯非常優秀,高中的時候就拿到了有少年諾貝爾獎之稱的「西屋獎」,他還是美國第一位獲得「西屋獎」中國籍留學生。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雲夫婦與兒子彭壯壯


之後彭壯壯先後獲得哈佛大學數學學士、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


彭壯壯畢業後進入了著名的麥肯錫公司任職。


其實在彭壯壯任職麥肯錫期間,就有公司高層建議他加入美國國籍,不僅彭壯壯當時就拒絕了,彭雲知道後也贊同兒子不加入美國國籍的決定。


不僅如此,2001年彭壯壯還在父親彭雲的支持下選擇回國工作。


要知道,21世紀初,美國各方面都比國內發達許多,可彭壯壯還是選擇回國工作。


「江姐」之子:娶楊開慧表侄女,定居美國不入籍,兒媳是副部孫女 - 天天要聞

彭壯壯與妻子的結婚照


彭壯壯回到國內發展,不僅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如今已經是學而思的CEO,還收穫了愛情,他迎娶了自己奶奶好友,原文化部副部長仲秋元的孫女仲琦。


前不久,彭壯壯總裁甚至出現在「學而思官方旗艦店」抖音直播間,和網友分享他在哈佛求學的經歷。


以上就是「江姐」獨子彭雲以及兒子彭壯壯的情況,大家還有什麼想討論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END


參考資料:


《江姐唯一兒子定居美國 生母養母未曾謀面》,央視網

《我在哈軍工南遷前後的一些事》,李乃奎,國防科技大學校友網;

《盧作孚孫女盧曉蓉:我與江姐之子彭雲同窗六載》,盧曉蓉,《水咬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 天天要聞

舉個例子,10年前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年的監督檢查,第10年著火了,這個責任……

昨天有網友在《從監督中拿出20%甚至50%的人來搞調查,那會如何》留言說:舉個例子,10年前驗收的建築,前面經歷了9任監督員,到第10個監督員的時候著火了。前面9人沒事,第10個進去了,這冤不冤呢?如果隱患很好整改,沒有一點壓力,為什麼前面9個不做?為什麼就認為在第10個人身上就應該做,而且能做,還能做好?這段話是什...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 天天要聞

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

原標題:以紅星為信 做黨的孩子——重讀抗戰兒童小說《閃閃的紅星》《閃閃的紅星》,李心田著,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年1月《閃閃的紅星》是李心田寫於60年代的小說,原名為《戰鬥的童年》。1972年,該作品於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後入選教育部紅色經典閱讀書目,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範本,被譯成英、法、德等10餘種文字,19...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 天天要聞

《王舟瑤稿本文獻叢編》出版,為王舟瑤手跡首次大規模公開

王舟瑤(1858—1925),字星垣,號默盫,浙江黃岩人,近代著名學者、教育家、藏書家和地方文獻專家,曾任上海南洋公學教授、京師大學堂師範館經史教習、兩廣師範學堂監督、禮部顧問官。王舟瑤一生著述頗豐,著有《中國學術史》《讀經札記》,編纂有《光緒台州府志》《默盫集》,輯有《台州文征》《台州先哲遺書》等。近日,...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 天天要聞

若不是北魏的胡太后算計太多,又怎會水到渠成的上位呢?

古代北魏,宮裡的女人想往上走都難。尤其對胡氏來說,她面前擺著的,不只是後宮的明槍暗箭,還有一道橫了百十年的規矩——「子貴母死」。道武帝拓跋珪定這規矩時說得明白:皇子立為太子,親媽就得賜死,怕的是外戚仗著太后的勢亂政。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 天天要聞

凌晨突發訃告!孫大業逝世

7月8日凌晨,河北師範大學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細胞生物學家、無黨派代表人士、河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大業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18時14分在石家莊逝世,享年88歲。孫大業先生,1937年7月生於浙江杭州,祖籍浙江溫州。1959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現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畢業後分配到石...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范子文

范子文范子文(1909-1975),又名范嗣淹,陝西省綏德縣人,享年66歲。早年考入綏德陝西省立第四師範,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 天天要聞

浴血山河——抗戰中的太原|奇襲集義村敵據點

在集義青紗帳里的游擊隊員(資料圖片)。  集義村原屬徐溝縣管轄,位於縣城東10華里處。早在唐代天寶年間,為抗擊安祿山叛軍,當地群眾自發在此集結義軍,「集義村」由此得名。  集義村的地理位置重要,與正北的大常鎮、東南的榆次縣東陽鎮呈犄角之勢。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 天天要聞

郭松民:從何應欽主持「受降儀式」看國民黨的媚日情結

「蔣介石私放岡村寧次,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留下巨大陰影——因為這意味著,一個人無論怎樣傷害中華民族,都可能不受懲罰。」0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