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大明帝國的「雲南王」,為華夏開拓西南千裡邊疆

2023年07月16日08:56:03 歷史 1334

「大星一夜西南落,萬里誰分聖主憂?心到九泉昭日月,名垂千古重山丘。中原父老思羊祜,絕塞羌夷哭武侯;藪澤書生懷德義,清鉛滿掬淚難收。」——(潘仁.《沐黔寧輓詩》)

沐英,字文英,濠州(今安徽鳳陽)定遠人。至正十二年(1352年),8歲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朱元璋收為養子。至正十六年(1356年),14歲的沐英參加了朱元璋攻打集慶(今江蘇南京)的戰役,戰鬥中表現優異,此後,一直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已初步統一南方,並開始對南方最後一個割據勢力福建陳友定集團用兵,此戰,沐英率部攻陷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攻取崇安(今屬福建武夷山),連下閔溪十八寨,生擒陳友定麾下悍將馮谷保。福建既平,朱元璋令沐英率部鎮守建寧(今屬福建三明),節制邵武延平汀州三衛(皆屬福建),並具體處理福建善後事宜。也正是在福建善後工作中,沐英的民政才能得以培養,為之後鎮守雲南打下了基礎。

沐英:大明帝國的「雲南王」,為華夏開拓西南千裡邊疆 - 天天要聞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國號大明改元洪武,是為明太祖大明帝國由此誕生。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吸取五代義子與皇子之間殘酷的爭鬥,命沐英恢複本來的沐姓,以正視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沐英為鎮國將軍,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1371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大明建國初期的全國軍事指揮中樞,在此任上,沐英表現優異,頗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欣賞。洪武十年(1377年)四月,沐英配合明初名將鄧愈進攻川藏,明軍一路打到昆崙山下,史載「俘斬萬計,獲馬牛羊十餘萬」。迫使西藏烏斯藏政權對大明帝國稱臣納貢,大明由此建立了對西藏的羈縻統治。沐英也因功特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賜封西平侯

沐英:大明帝國的「雲南王」,為華夏開拓西南千裡邊疆 - 天天要聞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多次招撫盤踞在雲南的北元梁王,皆遭拒絕,遂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為征南左副將軍、沐英為征南右副將軍,率軍30萬征討雲南。在明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元軍潰敗,北元梁王自焚死,明軍底定雲南。只剩下大理一帶的段氏割據勢力倚靠點蒼山、洱海等要隘,負隅頑抗。洪武十五年(1382年)閏二月,沐英率部進攻大理,悉平之。七月,沐英率軍返回滇池,與明軍主將傅友德會師,又相繼平定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並在此設立烏撒衛、畢節衛,留兵駐防。

沐英:大明帝國的「雲南王」,為華夏開拓西南千裡邊疆 - 天天要聞

雲南平定後,朱元璋令傅友德及藍玉率明軍主力班師回朝,當時雲南新附,要知道自唐軍退出雲南後,中原軍隊已經600多年未涉足此地,雲南對中原王朝向心力薄弱,考慮到這些問題,朱元璋採取大臣的建議,留下一員大將鎮守其地。而與朱元璋淵源深厚的沐英自然成為了這一最佳人選。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正式任命沐英鎮守雲南。沐英在雲南平定叛亂、招撫流民、開墾土地、推行漢化,使得雲南的面貌煥然一新,從此雲南成為華夏穩定的大後方,為華夏在西南開拓千裡邊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逝,自幼與朱標關係密切的沐英聞訊後,大哭,並由此染病。同年六月十七日晨,沐英病逝,時年48歲。沐英去世後,雲南「官僚、士庶、胥吏、卒伍、緇黃、髫白,莫不奔號其門,泣語於路」。

沐英:大明帝國的「雲南王」,為華夏開拓西南千裡邊疆 - 天天要聞

朱元璋聞訊後,追封沐英為黔寧王,並讓沐英的兒子沐晟承襲爵位,繼續鎮守雲南,此後沐家後人一直履行著這份「契約」,直到1662年,末代黔寧王沐天波,在緬甸咒水之難中與大明最後的皇帝永曆帝朱由榔一同殉難,這份「契約」才最終結束。

明太祖實錄》記載:「英為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賢禮士,撫御士卒,尤有恩意。初下雲南,地方絕遠,夷獠頑悍。英宣布恩信,撫而治之,招懷番酋,得其歡心。或時有叛者,必遣人開諭之,不下,然後加兵。及其久也,夷人畏愛,無復叛者。」《明史》則評價道:「黔寧以英年膺腹心之寄。汗馬宣勞,純勤不二,旂常炳耀,洵無愧矣。獨黔寧威震遐荒,剖符弈世,勛名與明相始終。」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 天天要聞

明明黃河比長江短,為何卻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黃河明明比長江短,為何被稱為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像中國一樣,獨佔兩條河流究竟有多難?黃河vs長江數據顯示,黃河全長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長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長江年徑流量9600億立方米,是黃河574億立方米的16.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 天天要聞

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不可一世的日軍進逼山西「七七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義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軍指揮部向115師下達了作戰命令。於是,朱德電令第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出動,機動側擊向平型關進攻之敵」。八路軍第115師主力由紅一軍改編,在平型關戰鬥中投入...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 天天要聞

「80後」縣長戴吉國,主動投案!他曾要求下屬不當反面案例「主角」

據云南玉溪市紀委監委7月7日消息:玉溪市華寧縣委副書記、縣長戴吉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玉溪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戴吉國(資料圖)公開簡歷顯示,戴吉國,男,漢族,1982年8月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戴吉國歷任江川縣委政研室主任,共青團江川縣委副書記、書記、青聯主席,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