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2025年07月07日18:40:22 歷史 3204

中國日報7月7日電,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標誌著"我心中的樂園——世界兒童文學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由生命樹文化促進中心、中共鹽城市鹽都區委宣傳部主辦,江蘇大縱湖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鹽都,這片位於長三角中心區城市鹽城主城區、總面積1016平方公里的水鄉古邑,以2100多年的歷史積澱和"水綠交融、生態宜居"的獨特魅力,為這場為期三天的文化盛會搭建了交流平台。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

2016年國際安徒生獎作家獎得主曹文軒,2014年國際安徒生獎插畫家獎得主羅傑米羅,韓國著名創意大師康禹鉉,四次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短名單提名的波蘭國寶級插畫家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國際兒童讀物聯盟原主席張明舟等嘉賓圍繞主題先後進行發言。他們從各自的創作經歷和文化背景出發,探討了兒童文學與藝術創作中本土文化根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作品展現人類共通的情懷。

曹文軒分享了"家鄉"與"水"對其創作的深遠影響,強調了本土元素是作品的靈魂所在。"我生在水邊,長在水邊。這是中國大地上無邊無際的水網地區。我的空間里到處流淌著水,《草房子》《青銅葵花》以及我的其他作品大多因水而生。這座茅草屋不僅是我童年的記憶,更是鹽都水鄉文化的縮影。"

羅傑米羅則以《水鄉與亞馬遜的文化多樣性》為題展開了鹽城草房子與亞馬遜雨林的藝術生態對話。他特別讚賞草房子景區將文學與自然完美融合的創意,認為這種"生態文學"模式值得世界借鑒。

康禹鉉結合其成功打造南怡島等韓國文化符號的經驗,深入探討了文旅融合中本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他以鹽都"因水而興"的地域特質為切入點,巧妙關聯老子"上善若水"的東方智慧,強調通過文學與繪畫的藝術力量激活兒童與自然的深層對話。

伊娃娜奇米勒斯卡分享了如何將日常生活的細膩觀察升華為獨特的藝術語言。她的創作始終保持著對平凡事物最本真的凝視,讓普通民眾的詩意、自然生態的韻律,在紙張的方寸之間綻放出超越地域的永恆光芒。

張明舟以《安徒生精神如何點燃全球兒童的夢想之光》為題,從國際兒童讀物推廣的角度,強調了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對於兒童文學發展的重要意義。他說,作為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曹文軒的文學成長紀念地,鹽城草房子以弘揚安徒生童話精神為使命,推動國際兒童文學交流,激勵青少年親近文學、自然與真善美。

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在鹽城舉行 - 天天要聞

以「本土根基與人類情懷」為主題的「水鄉生態 文學點亮」國際安徒生獎得主分享會近日在鹽城草房子文學館舉行

活動現場舉行了"草房子榮譽住民"證書頒發儀式,以銘記"草房子"以及中國兒童文學在從鄉土走向世界過程中,這些國際文化使者與"草房子"結下的精神紐帶,見證並推動中國兒童文學從本土走向世界的歷程,彰顯"草房子"作為曹文軒兒童文學精神原點的獨特價值。

近年來,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江蘇"百千萬工程"文旅重點片區,鹽都區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厚重的人文底蘊,著力打造"水韻古邑 高新鹽都"的城市名片。鹽都將以此次國際交流活動為契機,讓文學成為聯通世界的紐帶。

本次系列文學活動還將開展"我心中的樂園"國際安徒生獎邀請展,並舉辦大師分享會,與丹麥安徒生博物館隔空聯動,共同深化國際兒童文學對話。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