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2023年03月27日22:39:01 歷史 1364

1940年5月,129師新八旅正式成立,原築先抗日游擊縱隊司令員張維翰擔任旅長,原129師先遣縱隊政委肖永智擔任政委,原129師385旅副政委王近山擔任副旅長。

55年授銜時,政委肖永智因早在1943年7月犧牲而沒能參加授銜,旅長張維翰和副旅長王近山則都參加了授銜,只不過王近山是中將軍銜,張維翰則只是大校軍銜,副旅長軍銜比旅長軍銜還高,這是為何?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相比較而言,大多數人對王近山相對比較熟悉,紅軍時期就是紅四方面軍著名的戰將,曾擔任紅93師師長,因作戰捨生忘死,而被戰友們稱作「王瘋子」,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後,又擔任129師386旅772團副團長,是386旅旅長陳賡大將手下的得力幹將。

張維翰的資歷就沒有王近山那麼老了,他是在抗戰初期才加入我軍的,張維翰的兄長張維璽是西北軍首領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在兄長的推薦下,張維翰先後就讀於西北軍第十六混成旅軍官子弟學校、開封政訓學院、北平民國大學。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1933年從北平民國大學畢業後被兄長介紹到河南省民政廳擔任科員,因為民政廳腐敗而辭職,之後又輾轉擔任牟平縣代縣長,再次見識了民國官場的腐敗,又辭職不幹了,直到1936年前往山東擔任范築先的秘書才算穩定下來。

范築先是民國著名抗日將領,抗戰初期擔任山東省第六區游擊司令,日軍入侵山東後,韓復榘為保存實力不戰而退,范築先收攏抗日隊伍留在魯西北堅持抗日,並與我黨建立了統戰關係。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不久在我黨的建議下,范築先在第六區游擊司令部設立了政治部,剛加入我黨不久的張維翰被任命為政治部主任,之後又兼任游擊司令部所轄第十支隊司令,1938年11月,范築先在聊城戰役中壯烈犧牲,張維翰率領第十支隊加入了八路軍,為了紀念范築先將軍,第十支隊被改編為八路軍築先縱隊,張維翰擔任司令員。

1940年5月,129師將築先縱隊和先遣縱隊合編為新編第八旅,原築先縱隊張維翰擔任旅長,原先遣縱隊政委肖永智擔任政委,考慮到張維翰擔任軍事主官的時間不長,129師還調派了王近山擔任張維翰的副手,協助其指揮軍事。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雖說王近山是張維翰的副手,但就履歷而言,王近山要比張維翰好得多,王近山1930年就參加了紅軍,並一路做到了紅93師師長,而張維翰在1937年才開始在部隊任職,不過二人在抗戰時期的職務大致持平,都是八路軍旅級幹部,但王近山的戰績明顯好於張維翰。

王近山作為二野著名戰將,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活躍在一線,其職務開始慢慢反超張維翰,先後擔任縱隊副司令員、縱隊司令員、兵團副司令員,52年被定級為副兵團級,根據中央發布的《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規定「副兵團級多數可評為中將」,王近山在55年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而反觀張維翰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履歷就要比王近山差些,張維翰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最高職務是邯鄲軍分區司令員,張維翰在抗戰中後期被選派回延安學習,脫離戰鬥一線,解放戰爭時期又主要在地方部隊任職,導致其職務一直升不上去,即便是在建國之後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擔任邯鄲軍區司令員一職。

邯鄲軍分區是河北軍區的下屬軍分區,而河北軍區則是華北軍區的三級軍區,一級軍區相當於野戰軍級別,二級軍區相當於兵團級別,三級軍區相當于軍級,邯鄲軍分區作為三級軍區的下屬軍分區,相當於師級,張維翰擔任的邯鄲軍分區司令員相當於師長,屬於正師級幹部,52年定級時,張維翰也因此被評定為正師級。

55年授銜129師新八旅副旅長為何被授銜中將,旅長卻只是大校? - 天天要聞

而按照55年授銜情況來看,正師級幹部一般被授予大校,因而根據張維翰所擔任的職務以及被評定的級別被授予大校軍銜是合適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細雨中低垂,蔣介石凝視窗外,突然將手杖砸向地圖:「沒有這三個人,我豈會至此!」地圖上大陸山河猶在眼前,而敗退台灣的痛楚灼燒著他——李宗仁的逼宮、馬歇爾的背棄、斯大林的欺騙,如同三把利刃刺入他晚年的沉思。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 天天要聞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2016年冬,青海西寧的馬步芳公館前,一塊「國家4A級景區」的牌匾被悄然卸下。這座耗資3000萬大洋建造的「馨廬」,曾以精美玉石壘砌的宅院和精心美化的歷史解說詞吸引遊客,將它的主人——民國「青海王」馬步芳塑造成「興辦教育、綠化西北」的聖人。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 天天要聞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西域的風沙裹著駝鈴聲,悄然掠過龜茲古城那殘破的城牆。狂風捲起砂礫,如同細針般打在郭元禮的臉上,卻比不上心底泛起的寒意。營寨的角落裡,郭元禮蹲在地上,用他那被兵器磨出層層老繭、布滿傷痕的粗糲手指,反覆摩挲著剛剛領到的軍餉 —— 一枚泛著青灰色
黃強到白城調研 - 天天要聞

黃強到白城調研

7月2日至3日,省委書記黃強到白城調研。他強調,要不折不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謀劃編製「十五五」規劃,發揮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吉林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7月2日至3日,省委書記黃強到白城調研,在洮南上海電氣綠色甲醇項目一期現場實地察看建設情況。白城風光資源獨...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 天天要聞

民間傳說:藥王孫思邈出世

#文章新銳創作者認證#​隋唐年間,秦嶺深處常現一位背著葯簍的身影,那便是孫思邈。他踏遍山川挖葯,一雙慧眼識百草,三根手指斷病源,無論疑難雜症,經他診治總能藥到病除,百姓們都尊稱他為孫真人。孫真人這日,孫思邈正往泰山採藥。山間霧氣繚繞,忽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