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2022年12月16日23:18:06 歷史 1718


幣有空首布和平首布兩種,那麼刀幣按照流通區域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北部的刀幣,種類多。樣式上又可分為針首刀,尖首刀和出土量巨大的明刀,直刀等。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尖首刀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明刀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直刀


另一種是東部的齊刀。體型碩大,文字高挺,鑄造精美,存世較少,按刀上文字數量分為六字刀,五字刀,四字刀,三字刀。其中,六字刀上面的文字為齊返邦長法化。有開國或重新建國的意思,明顯是為了紀念而鑄造的,這應該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紀念幣。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齊三字刀


齊返邦長大刀因其銘文最多,且包含特殊意義,加上存世稀少,因此歷來備受關注,2011年嘉德春拍一枚齊返邦長大刀背「日」六字刀最終以149.5萬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齊刀的拍賣紀錄。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齊六字刀齊返邦長大刀

春秋末年至戰國時期,在貝幣布幣,刀幣之外,又新出現一種獨立的貨幣—圜錢

我們前面說到布幣源於農具鏟,刀幣源於生產工具,那麼圜錢的來源是什麼呢?

有關圜錢的來源存在分歧,一說是從手工工具紡輪演變而來,一說由古代玉璧發展而來。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戰國玉璧

早期的圜錢為圓孔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圜錢

後期的圜錢為方孔,有文信長安兩甾三種

文信相傳是文信候呂不韋所鑄,長安是由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所鑄。

公元239年長安君奉命攻打趙國,但是他中途倒戈,回師長安,最終失敗被殺。長安君失敗後不久,呂不韋也被賜死。似乎長安君此次兵變就是和呂不韋合謀,目的就是要取代秦始皇贏政,但沒有確鑿的證據,這都是一種推測,充滿了神秘色彩,就如同呂不韋和秦始皇身世之間的關係一樣,籠罩著很多未被解開的謎團。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文信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長安


兩甾錢文中的甾是當時的一種重量單位,即為六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二銖為半兩,一甾為六銖,兩甾正好是十二銖,因此,兩甾和半兩錢實際上是相等的。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方孔圜錢兩甾

中國古代的貨幣最後之所以統一於半兩錢,是因為秦統一了六國。秦國就用本國的半兩錢統一了六國貨幣。

半兩錢的形態較小,但是很有特點。為了表示對統一貨幣工作的重視,由宰相李斯親自書寫小篆體半兩二字。李斯是古代著名書法家,但他的筆跡都已剝蝕嚴重,我們只有通過半兩錢上的文字來欣賞李斯的真跡了。


你不知道的古錢幣知識 - 天天要聞

秦半兩錢


半兩錢由圓孔圜錢發展為圓形方孔而來,確立了秦以後我國甚至整個東亞地區兩千多年的貨幣形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為什麼要由圓孔改為方孔呢?

秦朝的統治者認為外圓象徵天命,內方代表皇權,把錢做成這種形狀象徵君臨天下,皇權至上。天圓地方!

秦半兩錢到底有多重?一枚半兩錢能夠買些什麼東西呢?

秦代的一斤約等於現在的250克,一斤為16兩,一兩為24銖,一銖約為現在的0.65克,因此秦半兩錢標準重量應該是8克左右。但存世的半兩錢輕重不一,重的10克以上,輕的僅1克多。

千秋唯有長城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莫道區區僅半兩,

曾看劉項入咸陽

當時物價很低,正常年份每石粟大約幾十個錢,一斗只要三枚秦半兩錢就夠了。當年的沛縣小吏蕭何就是因為多送了兩枚半兩錢接濟還是小吏的劉邦,等劉邦稱帝後,比其他侯爵額外多分了兩千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作為中國歷史上規模空前的農民戰爭,其破壞性與複雜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價背後,它對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產生了不可忽視的深遠影響。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 天天要聞

地震不斷 日本吐噶喇列島部分島民離島避難

自6月21日以來,位於日本西南部的鹿兒島縣吐噶喇列島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動頻繁,截至7月3日已累計監測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島惡石島的部分島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島外避難。 據日本廣播協會4....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布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著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布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