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生忙忙碌碌,但是在24-29歲這幾年,貌似沒啥建樹。真相可不是這位財經博主說的是一片空白,正相反,看始皇帝在這幾年是怎麼拒絕躺平,如何內卷加外卷?卷死六國!#尋美中國# #秦始皇#
咱的始皇帝是在公元前247年13歲時即位的。剛剛即位的秦王政,那時候還得管呂不韋叫爹(仲父)呢!所有軍國大事都是由丞相呂不韋一手把持,大家就可想而知少年秦王當時所處的兇險境地了。在母后跟人鬼混,軍政被大臣把持等諸多不利情況下,秦王政在即位後的十年里,深藏不露,暗中積攢力量培養自己人。終於,在公元前237年,秦王23歲時,一舉平定嫪毐叛亂,軟禁母親趙太后,流放國相呂不韋。將秦國的軍政大權,從呂不韋的手中搶回,收到自己掌中。
23歲的秦王罷免了呂不韋,已經把自己身邊最兇險的毒刺拔除。但是,你要知道,呂不韋可是從公元前265年,秦王政的上一任異人,作為秦國人質被派到趙國那一年,就開始為異人的前途,在秦國內上下遊說鋪設人脈的。從公元前265年到呂不韋被廢的公元前237年,這個人已經在秦國深耕了將近30年。權傾朝野的呂不韋,那可是擁有一個龐大而又錯綜複雜的黨羽集團。年輕的秦王,在拿掉呂不韋之時,又同一時間剷除了自己母親豢養的嫪毐[lào ǎi] 集團,這就太厲害了。接下來,秦王就是要面對哪些人要根除,哪些人要保留?讓整個秦國的軍政大權穩定下來,並成為自己能夠掌控的。這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幹完了拔除內患這件大事兒,秦王政可真沒閑著, 啟用楚國人李斯,堅持依法治國。根據遠交近攻、先易後難的外交策略,率先開啟了滅趙之戰。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24歲,他用間諜挑起燕、趙兩國戰事,以「援燕抗趙」為借口,趁著趙國攻打燕國之際。他派將軍王翦、桓齮(yǐ )、楊端率軍攻打趙國鄴城,雖然鄴城沒有拿下,但是順手拿下了趙國的九座城邑。這一年,秦王政還不忘了把呂不韋發配到了河南。
公元前235年,秦王政25歲,呂不韋死了。這個好消息讓秦王政算是徹底踏實了。於是,到了秋天,他下令將嫪毐的家臣一併遷往四川蜀地,徹底肅清了嫪毐的殘餘勢力。可以說,25歲的秦王嬴政,至此才算是完全掌控了秦國的軍政大權。不湊巧的是,這一年的秦國發生歷史上罕見的旱災,用今天的話講「五百年一遇」。秦王政不敢大規模對外用兵,就這,他還派出了四都之地的秦兵,外出協助魏國去攻打楚國。不能讓六國他們幾個國家消停。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26歲,意志無比堅定的他,繼續推進滅趙的戰爭,派出將領桓齮攻打趙國平陽、武城。趙國將領扈輒[hù zhé]被殺,秦軍斬首趙軍十萬人,大獲全勝。趙王遷緊急調動名將李牧率軍南下反擊秦軍,之後便發生了著名的「肥之戰」。「肥之戰」,秦軍被李牧用圍魏救趙,釜底抽薪之策全殲。本來形勢一片大好,奈何趙軍玩兒了一把大翻盤,徹底打亂了秦王政的戰略計劃。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27歲,上一年被趙國大翻盤的秦王政並沒有氣餒。他死犟的脾氣上來了,繼續派兵在平陽攻擊趙軍。當秦軍打敗趙國軍隊,殺死了趙國將軍,攻佔宜安後。另一路秦軍在桓齮(yǐ )將軍的率領下平定了平陽、武城。此時,韓國的韓非出使秦國,李斯用計謀扣留了韓非,韓非被迫在秦國自殺。秦國又很及時很貼心地派李斯出使韓國安慰韓王,韓王也很知趣地請求向秦國稱臣。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28歲,趙國這個硬骨頭被秦國打了兩年,還能堅挺。秦王政不信邪,繼續大舉出兵。秦軍兵分兩路出兵趙國,一路大軍攻到鄴城,另一路大軍攻到太原,取下郎孟。秦軍遭遇了趙軍頑強抵抗,趙國將領李牧力挽狂瀾,在「番吾之戰」再一次擊潰秦軍。這一年,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國太子丹逃回了燕國,開始謀劃荊軻刺秦王。
公元前231年,秦王政29歲,三年之中,與趙國連續死磕的秦王,遭遇了「肥之戰」和「番吾之戰」兩次重大失利,損失慘重。於是他決定暫時改變對趙策略,在戰略上與趙軍相持,想等待趙軍疲憊時再一舉出擊。既然暫時不打趙國了,閑得無聊的秦王政決定拿韓國順順氣。於是,到了9月秋高氣爽,秦王政發兵搞了一次秋遊,接收了韓國的南陽,任命騰為代理南陽太守。命令男子登記年齡,準備徵發兵卒、徭役等等雜事。這一年,看到如此和善的秦軍,魏國國王有些坐不住了,向秦國獻出雍州新豐縣一帶土地,秦順手將此地設為麗邑。
後面的事情就像圖一一樣簡單明了了!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30歲,滅韓國。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31歲,滅趙國。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35歲,滅魏國。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36歲,滅楚國。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38歲,滅燕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39歲,滅齊國。統一天下!
大家好,我是創作團隊先秦楚文化學者——咩咩羊,歡迎大家關注@張瑞水下看世界,記得轉發、評論、點贊呦,我們下一期再見啦!
本文核心內容主要參考:《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大傳》,郭志坤,上海三聯書店,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