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閱讀人物傳記才收穫最大?

2022年11月02日10:27:13 歷史 1980

《蔣經國全傳》讀書隨筆(1)2022.11.02

《蔣經國全傳》也是25年前從貝塔斯曼書友會買的,這次算是重讀,相信有不一樣的收穫。

網上有博主說不要讀人物傳記,相當於在讀成功學,因為誰也不可能再有當事人那樣的境遇,不可能複製當事人的成功。我對這種論調是嗤之以鼻的,這樣的說法,本身就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成功學心態」,誰說讀人物傳記是為了像書中當事人那樣成功呢?

人物傳記是一種歷史的記載,是以鮮活人物的真實經歷為主線,對歷史對人性的描述,研究歷史就是研究人性,讀懂讀透它,可以非常有效地理解當下的世界,指導當下的生活,這便是閱讀人物傳記最重要的意義。

怎麼閱讀人物傳記才收穫最大? - 天天要聞

如何有效地閱讀人物傳記?我有三點心得:

1、用識人三法去讀

「原生家庭」「成長經歷」「日常行為」這三個方面是看清一個人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不管是閱讀人物的自傳還是他傳,重點都應該放在這三方面的品讀與分析。

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百分百相信人物自己寫的日記,那只是他內心的想法,而想法並不是代表什麼,要把研究重點放在研究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才能真正地描述一個人,「知行合一」自古都是頂級的難事兒。

2、多角度研究人物

對於喜歡的人物,不要只看一本傳記,要看多位作者給同一個人物寫得傳記,有野史更好,這樣不至於把當事人片面化,才能提煉出真東西。比如蔣經國先生就有很多本傳記,我看的這本叫《蔣經國全傳》,市面上還有一本江南先生寫的《蔣經國傳》,隨後我也準備讀一讀,江南先生就是因為這本書才在美國被暗S的。

怎麼閱讀人物傳記才收穫最大? - 天天要聞

3、把人物當「人」別當「神」

閱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切記把當事人從神位上請下來,要明白他也是個凡人,也有煩惱、需求和慾望,同樣適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只有把人物當「人」看,才不至於把當事人臉譜化。

今天讀了1到8章,分別是「溪口鎮」「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到莫斯科去」「蔣經國—尼古拉」「痛罵蔣介石」「『江浙同鄉會』的冤案」「農莊的艱苦生活」「芬娜小姐」,讀至P44頁。

今天看的內容大體是,蔣經國從老家溪口鎮一路波折到了蘇聯西伯利亞,在那裡結婚生子,成為堅定的蘇聯GCD幹部。

蔣經國是蔣家體系唯一一個真正有農村生活工作經驗的人,也是蔣家體系唯一一個在社會底層生活過的人,當然這些都是他在蘇聯的經歷,他和「小平總設計師」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期的好友同學。

在蘇聯是唯一真正從心底里敢於公開和反動父輩割裂的GMD留蘇子弟,看得出這個時期的他,是從基層實幹起來的蘇聯幹部,是徹頭徹尾的GCZY信仰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一次無禮竟為秦國的崛起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眾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禮制則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時候講的「禮」,跟現在的「禮」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處。我們可以理解周「禮」為現在的「禮貌」,周朝貴族才講「禮貌」,普通國人、野人、蠻夷戎狄是不講的,或者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東
什麼是勝利? - 天天要聞

什麼是勝利?

戰爭的最終目標當然是取得勝利。 人們總是期望看到勝利的場景:扛著紅旗,將旗幟插到對方陣地上,歡呼雀躍,國與國開戰,誰都希望勝利。 但是,近年來的三場戰爭卻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現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 天天要聞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辦法回現代,不料差點丟了小命!

劇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鑽進一口大水缸里,她準備從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為前幾天她就是從這水缸來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這口大缸,穿越女高興壞了,畢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難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監住在一起,沒有風扇,沒有蚊香,呼嚕聲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