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全稱馬爾地夫共和國,原名馬爾地夫群島。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洋之上,是個群島國家。馬爾地夫是單一民族國家,主要民族是馬爾地夫人(自稱迪維希人)。官方語言是迪維希語,通用英語。馬爾地夫是伊斯蘭教國家。馬爾地夫是總統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現任是易卜拉欣·穆罕默德·薩利赫。
歷史:公元前5世紀,來自錫蘭的僧伽羅系雅利安人來此定居。公元前300年左右,亞歷山大東征印度洋,南印度的泰米爾人開始抵達馬爾地夫。公元4世紀,馬爾地夫的商賈向羅馬帝國派出代表,拜見了最後的異教徒皇帝尤利安。公元6世紀,薩珊波斯人介入,讓馬爾地夫同羅馬人的交流趨於中斷,並將其變成紅海-波斯灣到錫蘭-馬來亞之間的中轉站。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崛起。1116年起,伊斯蘭教在馬爾地夫逐步國教化。12世紀末,原本信奉佛教的國王多維米選擇改宗伊斯蘭,並成為索馬利亞的阿朱蘭蘇丹國附庸。15世紀中葉,印度的坎瑙努拉王公控制了馬爾地夫。15世紀末,葡萄牙殖民者注意到馬爾地夫。1513年,馬爾地夫王室內部因王位繼承發生矛盾,葡萄牙人進行干涉,支持卡盧·穆罕默德取得王位,並迫使他同意葡萄牙殖民者在馬累駐軍。1518年馬爾地夫人民一舉消滅了葡萄牙駐軍,1552年再次擊退殖民者的進攻。1558年,葡萄牙再次派兵登陸馬爾地夫,在馬累附近建立起小型設防商站。國王阿里六世改宗基督教成為葡萄牙傀儡。在塔庫魯法努三兄弟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游擊戰,到1573年馬爾地夫人驅逐了葡萄牙人。1645年,在錫蘭島的荷蘭殖民者宣布馬爾地夫屬於其勢力範圍,由於荷蘭人與穆斯林王公關係更為和諧,馬爾地夫商貿再次衰退。1752年,印度軍隊再次入侵馬爾地夫,次年法國以調停戰爭為由入侵馬爾地夫。18世紀馬爾地夫又遭荷蘭入侵,1796年英國人將荷蘭人趕出錫蘭。19世紀30年代,英國殖民者利用馬爾地夫上層貴族的內訌,在蘇丹穆罕默德·伊馬特·阿德·丁四世的支持下,進一步控制了馬爾地夫。1887年,英國錫蘭殖民地的省長與馬爾地夫蘇丹簽訂條約,馬爾地夫變為英國的保護國。1932年,馬爾地夫改行君主立憲制。1934年,英國承認馬爾地夫獨立。1947年印巴分治後,以阿杜環礁為首的南部三島一度期望能從整個馬爾地夫分離出去。但在缺乏國際力量支持的情況下被鎮壓。1953年,馬爾地夫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1954年,議會決定廢除共和國,重建蘇丹國,實行總統制。1954~1968年,馬爾地夫再次成為蘇丹國。1965年,獲得完全獨立,同年加入了聯合國。該國實行聯邦制,被選舉的總統為國家元首。1967年,英國駐軍從阿杜環礁撤退。1968年11月11日,通過全民投票宣布成立馬爾地夫共和國,廢除蘇丹國,定伊斯蘭教為國教。易卜拉欣·納西爾就任總統。1975年,加入伊斯蘭會議組織。1976年,加入不結盟運動。1988年,部分商業集團在馬爾地夫策動政變,印度海空和傘兵部隊將盤踞馬爾地夫的僱傭軍擊敗。2016年10月,馬爾地夫宣布脫離英聯邦。
行政區劃:馬爾地夫全國分22個行政區,包括19個行政環礁及馬累、阿杜、富阿莫拉和庫魯都富士4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