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首惡!絕非吳三桂...

2022年11月02日04:01:35 歷史 1676


明末首惡!絕非吳三桂... - 天天要聞


01


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薊遼督師袁崇煥宣布了毛文龍「十二斬罪」後,請出尚方寶劍,將其正法。

東江軍並沒有因毛文龍之死出現嘩變。

1、

袁崇煥給皮島官兵分發了十萬兩餉銀;

並把他們的軍餉提成了和關寧軍同一檔次,足足漲了一倍。

比跟著毛文龍好多了,實在沒有鬧事的理由。

2、

袁崇煥將原東江鎮的明軍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讓毛承祿、徐敷奏、劉興祚、陳繼盛統率。

這四個人里,毛承祿是毛文龍的乾兒子;劉興祚是從後金反正歸明的地頭蛇;徐敷奏和陳繼盛都是袁崇煥的親信。

從這個組合可以看出,袁崇煥只想誅殺毛文龍,其餘一概不問。

對於東江軍,袁崇煥還是抱有希望,希望手下人可以把他們帶好的。

可是好景不長,東江軍就變天了。



02


這年十月,皇太極率軍,避開寧遠、錦州,分兵三路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攻佔遵化(今屬河北),直逼京師。

己巳之變爆發。

敗報傳來,崇禎立刻下令北京九門戒嚴,並急詔邊軍進京勤王。

先是袁崇煥因己巳之變被誣通敵賣國而下獄,這其中把徐敷奏牽連了進去;

袁崇煥進京勤王的時候,因劉興祚(劉興祚在努爾哈赤尚未稱汗建國前就已隸其麾後來投了大明熟知皇太極的底細,就把他帶在身邊。

東江的職位交給了劉興祚的弟弟劉興治。



03


己巳之變中,值得一提的是,皇太極的兩次「反間計」:

1、利用反間計,致使袁崇煥下了大獄;

2、後金軍北歸途中,連克通州、遷安、遵化、灤州(今河北灤縣)諸鎮北歸。


明末首惡!絕非吳三桂... - 天天要聞


期間,皇太極還特意「照顧」了一下劉興祚:


「朕思擒劉興祚,勝得永平。彼忘朕格外恩養,詭計潛逃,被上天譴責,仍為我擒,未可知也。」


遂派阿巴泰濟爾哈朗等率五百士兵追捕劉興祚。

第二天,劉興祚率八百騎兵押解後金兵首級赴永平報驗。

走到兩灰口時,與後金軍遭遇。

最終劉興祚身中流矢,被濟爾哈朗斬殺。


明末首惡!絕非吳三桂... - 天天要聞

皇太極


皇太極殺了劉興祚之後,又玩了一出反間計,偽造了一封劉興祚寫給弟弟的劉興治書信。

信中,劉興祚說自己又復投了後金。

皇太極把這封信,特意送去了陳繼盛那裡。

陳繼盛狐疑之下,就將這件事秘密報告給了孫承宗

孫承宗為了保險起見(也是盡量避免無畏的明軍損耗),就讓手下人持調令把劉興治調往關內打後金兵。



04


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寸。

前不久,劉興祚的副將吳堅忠從永平前線回到皮島,給劉興治帶來一個爆炸性大消息:

朝廷里有人懷疑劉興祚又叛逃了後金,所以過段時間會派人到島上以調兵的名義,把劉興治等人騙回寧遠殺掉!

所以,劉興治一看見孫承宗的調令,一下就炸了!

崇禎三年(1630年)四月十二日,劉興治假借為劉興祚治喪的名義,遍邀東江諸將,實則暗暗埋伏手下精兵於大帳外。

喪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劉興治一聲令下,大頭兵們猛然殺出,陳興盛等人立時成了刀下亡魂。


周文郁《邊事小記》載:

四月,署島事副總兵陳繼盛密報樞輔云:「興祚未死從賊,興賢自奴中有書招興治等,且興治所領皆夷丁,大有可慮」等語......

加以興祚裨將吳堅忠等回島,亦云內地疑興柞從賊,將假調兵之名,殺其兄弟輩。

適樞輔調兵檄文至,興治遂信之,不勝忿恨,乃殺繼盛,並殺調兵各宮文武二十一員。

拘東島中之精甲利兵,及官商船艘,蠢然率兵至旅順,抵登只需一帆。時奴孽尚在灤永,中外彷徨。



05


陳繼盛一死,他手下的部將們害怕被劉興治秋後算賬,一鬨而散,紛紛離開皮島,自找門路。

其中有兩個傳奇人物——孔有德耿仲明,渡海來到了山東登州,投奔了登萊巡撫孫元化

遼東那麼大,這哥倆為什麼要投孫元化呢?

1、

從距離上看,從皮島走海路,登州最近。

去寧遠,要繞路,還要經過後金的地盤。

2、

這哥倆此時本錢太小,就算投了後金也不受重視。

3、

也是最重要的一條:

孫元化能坐上巡撫的位置,走的是技術路線,他本人的專業是個造大炮的。

技術男腦子裡沒那麼多彎彎繞,好忽悠。


(登州衛此時正有一名叫特謝拉·科雷亞的葡萄牙人,領著一幫同胞幫明軍建造歐式大炮,且已經試射成功。)


果不其然,見孔有德和耿仲明來投,孫元化也不加甄別,就對兩人委以重任,孔有德被任命為參將,耿仲明成了登州衛的中軍。

哥倆就這樣在登州安了家,優哉游哉的,過了一年。



06


崇禎四年(1631年),後金再度包圍大凌河城。

崇禎急令九邊及直隸、山東各地火速派兵增援。

接到命令,孫元化就讓孔有德帶著一千餘人,前往遼東。

孔有德一百個不願意。

因為當年跟後金打過幾個照面,在他看來,手底下這點人還不夠給後金塞牙縫的。

可他又不敢明面上違抗孫元化的指示。

於是就謊稱海上有颶風,不能走海路,請求從陸路支援。

孫元化的腦子一時沒轉過來,就同意了。

孔有德起了磨洋工。

走了兩個多月,把隨行帶的糧食全吃完了,也才走到吳橋(今河北滄州吳橋縣)


明末首惡!絕非吳三桂... - 天天要聞


登州到吳橋,直線距離450公里左右。

也就是說,他每天的行軍距離最多不超過20里路。

簡直爬得比蝸牛還慢。



07


孔有德到吳橋的時候,老天爺也跑來湊趣,下起了大雪。

糧食吃完了,人總不能餓死啊。

這時候,一個大頭兵就跑到吳橋城外的一戶大莊園里偷了一隻雞。

大戶立刻派兒子去孔有德處討說法。

不就是一隻雞嘛,有什麼了不起!

但知道來人的身份後,孔有德立刻!馬上!麻溜地!讓部下出錢,把已經吃到肚子里的雞買了。

但就跟《水滸傳》里,祝家莊店小二發現時遷偷雞一樣——

大戶兒子表示:

我們不要錢!我們只要雞!

孔有德實在沒辦法,只能對偷雞的大頭兵進行了懲處,用箭插穿他的兩隻耳朵在,軍營里遊街。

大戶兒子這才心滿意足的準備打道回府。

大戶的底氣,來源於他的身份。

戶主王象春是退休在家的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

王象春的大哥王象乾,來頭更大,曾兩度任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論資歷,孫承宗都比不上。

別人都怕大頭兵,恰巧他家正好是拿捏大頭兵的。

可大頭兵們可不管這些,集體暴走:

「老子們把腦袋別褲腰帶上保家衛國,如今卻因為一隻雞被人欺負成這樣子!」

還一把火燒了王家莊園。



08


眼見軍隊嘩變,孔有德以及副手李九成、李應元等人卻不制止,反而任由事情鬧大。

他們為什不管?

因為孫元化之前給了李九成一筆錢讓他去買馬,可李九成把錢拿去賭場輸了精光,反正回去也不好交差,還不如在吳橋造反!

孔有德此時也沒得選,王家被燒了房子,豈能善罷甘休?

這一狀少不了要告到北京去,到時候自己的前途肯定沒有了。

所以,孔有德心一橫,便同意當這次嘩變的頭頭,領著大家四處搶掠。

叛軍先後打破陵縣、臨邑商河三城,接著包圍德平,不久又棄德平而去,攻陷了青城、新城,把整個山東半島鬧得一塌糊塗。


《明史·朱大典傳》載:

是年,大凌河新城被圍,部檄元化發勁卒泛海,趨耀州鹽場,示牽制。

有德詭言風逆,改從陸赴寧遠。

十月晦,有德及九成子千總應元統千餘人以行,經月抵吳橋,縣人罷市,眾無所得食。

一卒與諸生角,有德抶之,眾大嘩。

九成先齎元化銀市馬塞上,用盡無以償,適至吳橋。

聞眾怨,遂與應元謀,劫有德,相與為亂,陷陵縣、臨邑、商河,殘齊東,圍德平。既而捨去,陷青城、新城,整眾東。


各位可能會奇怪,孔有德部下就1000多號人,他是怎麼鬧出這麼大動靜來的。

那是因為登萊地區是大明反攻遼東的補給基地。

在孔有德上路前,孫元化給他配備了差不多三倍於自身的給養和武器彈藥。

這些東西,孔有德往返遼東一趟都夠了。

因此,聽說孔有德部在吳橋嘩變,孫元化非常緊張,他很清楚這些人的戰鬥力(主要是火器很猛),在山東沒人能剛正面。

山東巡撫余大成平時也不懂打仗,只能和孫元化商量對策。

兩人一合計,對叛軍還是以招撫為主,既然大頭兵們是因為沒吃的才鬧事,那隻要給他們糧草。

事情不就輕鬆解決了嗎?

並下令沿途州縣,不得出兵截擊孔有德部,以免激化矛盾。



09


可孔有德前面幾仗打得太順了,膽子也大了,就想在山東搞割據!

孔有德便將計就計,寫信給孫元化訴苦,約定投降日期,迷惑孫元化,率兵直奔登州而來。


(孔有德從吳橋返回登州,滿打滿算只用了24天。)


等到孫元化感到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了結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晚了,孔有德已經到了距登州不足十里的地方。

孫元化讓部將張燾率軍盡量去截住孔有德。

總兵張可大也派來了南直隸地方軍助陣。

兩路人馬成夾擊之勢。

眼看就要成功,可就在這關鍵的時刻,張燾退出了戰場!

原來,張燾手下多為遼兵,和孔有德的部下是同鄉。

孔有德只派人過去跟張燾拉了拉老鄉感情,張燾就在戰場上放了水。

失去張燾的策應,張可大被孔有德殺得大敗。



10


城外的仗打輸了,但登州還在孫元化手裡。

只要守住城池,孔有德便無可奈何。

孫元化是造大炮的人才,他在主持修繕登州城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兩個問題:

1、登州是後勤基地,為了方便運輸,城直接修在了海邊;

2、登州參考了歐洲的棱堡樣式,擁有堅固的城防,是可以扛住大炮攻擊的,比山海關修的還要厚。

這就代表著,孔有德如果想正面突破登州,難如登天。


可是有句話怎麼說的來著?

世界上最堅固的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孔有德眼睛一轉,計上心來。

他派出手下士兵化妝成敗兵,前往登州叫門,要求進城避難。

孫元化記吃不記打,雖然手下人再三勸阻,不能放這些「敗兵」進來,可他就是不聽。

這伙叛軍進城之後,立刻秘密聯絡在城內的耿仲明等人。

等到半夜時分,叛軍趁守兵不備,舉火為號,耿仲明和都司陳光福打開登州東門,放孔有德兵馬入城。

登州城即告陷落。

張可大在官署上吊自盡;

孫元化自刎不成,被孔有德手下俘虜。


孔有德念在之前孫元化曾經無私收留過自己,也沒把他怎麼樣,只讓他寫信給余大成,請求「和談」,要求朝廷任命自己永鎮登州。

孫元化寫完信後,孔有德就把他放出了登州。

余大成見事情越鬧越大,想捂蓋子已經捂不住了,只好給崇禎上疏,請求朝廷派兵鎮壓。

崇禎見到告急文書後大怒,下令罷去余大成和孫元化兩人的職務,並檻送京師。

孫元化和余大成手拉手關進了大牢,經三司會審,余大成被判充軍流放,孫元化被押赴西市,斬首示眾。



11


登州的仗還在繼續。

孫元化被殺之後,崇禎任命徐從治為新山東巡撫,和新登萊巡撫謝璉即刻前往萊州戡定戰局。

按照朝廷歷來的規矩,此戰應由謝璉坐鎮萊州指揮平叛,徐從治主要負責在濟南供應糧草。

但徐從治藝高人膽大,覺得自己應該與前線將士共存亡,便主動要求前往萊州激勵人心。

可徐從治沒料到的是,在他進入萊州後不久,孔有德竟派人把萊州圍了個水泄不通,日夜輪番攻打。

朝廷雖然在外線集結了大批平叛部隊,但山東地面上兩位最高長官都在萊州,並沒有人對這些軍隊進行統一指揮,因此朝廷的部隊反而放不開手腳,處處吃癟。

儘管到了這個時候,朝廷里還是有人盲目自信,主張招撫孔有德。

兵部尚書熊明遇,以山東地面的部隊沒有人監管為由,推薦侍郎劉宇烈為山東總督。

劉宇烈到了山東之後,暫停一切軍事行動,專一派人招降孔有德。

徐從治對此堅決反對,但劉宇烈根本不聽。

而孔有德把握機會,明面上跟劉宇烈進行接觸,說自己即將投降,暗中卻把之前孫元化委託葡萄牙人造好的大炮拉到萊州城下。

一頓亂轟之後,徐從治壯烈殉國。



12


然後,孔有德故技重施,又假裝撤圍,向謝璉請降。

謝璉明知道孔有德是假降,但此時萊州城已經被叛軍包圍長達半年時間,為了全城百姓的生路,謝璉也沒有辦法,只能甘冒奇險跟知府朱萬年出城。

叛軍見到謝璉等人,連跪帶哭,態度誠懇,但等他們脫離城上守軍的炮火範圍,就立馬換了一張臉。

他們把朱萬年押到城下,讓他叫門,讓裡面的守軍投降。

面對叛軍冷酷無情的大刀,朱萬年毫無懼色,大聲喊道:


「吾死矣,汝等宜固守!」


萊州城上的總兵楊御蕃眼含熱淚,下令向叛軍開炮!

朱萬年就此與叛軍同歸於盡!

消息傳到北京,輿論大躁,舉朝憤恨。

劉宇烈被下詔獄,熊明遇也被撤職,從此朝廷再沒有一個人提議招撫孔有德,全部立足於戰!



13


崇禎五年(1632年)七月,山東戰場終於迎來了一位靠譜的巡撫朱大典

朝廷也下定決心拿出了壓箱底的武器——4800名關寧鐵騎

祖大壽的弟弟祖大弼、家丁祖寬以及吳襄吳三桂等人也都奉調趕到山東助拳。

戰局開始明朗。

官軍先在平度陣斬叛軍頭目之一的陳有時,又在沙河大敗孔有德。

幾天之後,孔有德等人不甘心失敗,再次捲土重來,又被總兵金國奇一陣斬殺叛軍上萬人,余者四散奔逃,無數人跳海而死。

孔有德不得已從萊州撤圍,逃回登州。

有意思的是,萊州軍民一開始並不相信叛軍真的撤圍,還以為又是在詐降,等官軍靠近萊州城牆時,城上照例發射大炮攻擊。

眼看自己人就要互相殘殺,還是太監高起潛想到個主意,派了個小內監入城講清楚了前因後果,才解開了這場誤會。

官軍把登州城團團圍住,最後的時刻終於要來了。



14


朱大典本來是想把這場仗當成持久戰來打的,畢竟當初孫元化修築登州城的時候,實在太盡心了。

但李九成心裡輕視官軍,偏要帶著人出城挑戰。

這就再好不過。

一場混戰下來,叛軍大敗,李九成被殺。

李九成之死,對叛軍的士氣是個重大的打擊。

崇禎六年(1633)二月份,祖寬頻人奪取了登州水城門外的女牆。

這意味著,叛軍從登州通往大海的退路隨時有被官軍切斷的危險。

孔有德和耿仲明瞧出苗頭不對,便加緊收拾金銀細軟。

孔有德趁著夜色,用海船滿載著金銀財寶向遼東方向逃跑;

接著耿仲明也跑路了。

不到三天,叛軍主帥基本跑光。

剩下的叛軍更加沒有鬥志。

游擊劉良佐(後來的江北四鎮之一)見狀,派人在城下挖坑道並放置炸藥,炸塌了登州城牆。

官軍從塌陷處蜂擁而入,一舉收復登州。

吳橋兵變至此落下帷幕。



15


這場戰爭對於登萊人民來說,創傷是巨大的。

但這場戰爭的勝利,為崇禎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在之後的十年中,每當關內有事,崇禎總是會調集關寧軍前往平叛。

而孔有德等人叛逃出海,隨後投降皇太極。

這對後金來說,實在是一個重大利好。

因為他們的手下曾經在登州跟著葡萄牙人學習過如何鑄造大炮,歐式大炮的技藝從此傳到了後金。

以前,後金的火炮來源主要來自瀋陽城內的工匠,不但制式過於老舊,而且鑄造速度遠遠跟不上皇太極的野心。

現在孔有德帶來了新技術,這就使得遼東戰場上,雙方火炮的迭代差距急速縮小。

經過一番打磨,後金成立了自己的炮兵部隊——烏真超哈。

而他們進關入主中原的日期也日益臨近......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 天天要聞

清宮秘史: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爭論之謎!

皇太極駕崩後的1644年,大清帝國迎來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各擁重兵,八旗中半數的支持使得二人勢均力敵。然而歷史的天平最終卻傾向了年僅六歲的福臨。其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即後來的孝庄文皇后)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 天天要聞

戰爭上無力,道德上無敵

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龍顏大悅 耶律德光)遼太宗收到了石敬瑭的來信之後,他的心情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開心壞了。自己的父親,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打遍草原大漠無敵手,可只要南下,總是吃虧,很大一部分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 天天要聞

鄭州一五星級酒店擺地攤日入3萬/河南昨日最高氣溫43.2℃/日本教材污衊盧溝橋事變中方先開槍

⊙河南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房源公布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近日發布河南省省直青年人才公寓第二批次配租公告。本次配租房源共有博學苑、航港南苑、經開苑、文華苑、永盛苑、廣惠苑6個院區,3543套房源。詳情(河南省省直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中心)▼⊙盧洛高速盧氏段即將通車!節省約1小時車程盧洛高速(盧氏...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 天天要聞

原創首發七言詩•借刀殺人(三十六計之三)

文/孫野借刀殺人小周郎,假請諸葛去劫糧。強中更有強中手,毒辣奸計變黃粱。註:黃粱——這裡是引申義,即黃粱夢的意思。周瑜假意恭維孔明,說他足智多謀,請他去帶兵偷襲曹操糧草。曹操向來是偷襲別人糧草的主,肯定戒備森嚴,這不是讓諸葛亮白白送死嗎!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 天天要聞

盛七小姐打官司(歐陽亮)

盛七小姐,本名盛愛頤,是清末首富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宣懷官做得大,以幫助李鴻章辦理「文案」起家,至辛亥清朝覆亡時已經官居郵傳部尚書,生意做得更大。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 天天要聞

銘記歷史記憶,凝聚民族復興力量 | 新京報社論

▲資料圖:北京盧溝橋上的石獅。圖/新華社「我們是善戰的前鋒,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決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9年,29歲的河北青年張松如離開正定省立七中,進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這一年,他以「公木」的筆名與音樂指導鄭律成合作創作了這一組《八路軍大合唱》。此前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