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2022年10月14日15:32:06 歷史 1088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秦始皇覺得自己建立了萬世不朽之基業,不由得豪情萬丈。他希望自己的帝王威嚴可以傳播四海,加強秦國在各地的統治。因此,他開始帶著車隊巡遊天下。

途徑江蘇徐州地帶時,一個人震撼於車隊的龐大,車上裝飾得精美,以及前方威武雄壯的護衛部隊,不由得感嘆,這才是大丈夫該過的生活啊。

說這話的人叫劉邦,這時是個亭長,管著方圓十里幾個村兒的人口。

志向

劉邦出生的時候,秦始皇還沒繼位,六國還在。他生於沛縣(江蘇徐州),是齊國人。生於普通人家的他,不喜歡耕地,也不願意從商。這在長輩眼裡,就是不學無術的表現,是壞孩子。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後來,他聽說,魏國有個信陵君十分厲害,曾經隻身犯險,竊取兵符拯救趙國,並最終統帥五國聯軍把秦國那不可一世的虎狼之師打回了函谷關。這種膽識過人的英雄氣概與驚險刺激的冒險故事讓劉邦深深著迷,他像所有的少年一樣,渴望成為這樣的人。

然而,沒多久,信陵君就死了。劉邦的夢似乎也隨著信陵君的死亡破裂了。他失去了可以憧憬的目標。

劉邦不甘心。他與那些光知道憧憬的人不同,他是真的願意為夢想付諸於行動。於是,他放下農活,啟程西行,來到了信陵君曾生活的地方——魏國。

這時,恰逢信陵君曾經的門客張耳也在招攬門客,劉邦就投奔了張耳。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劉邦很自來熟,對誰都稱兄道弟,很快就跟張耳成了個好朋友。身為一介農民的劉邦並不沉迷於大城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而是像他的偶像信陵君那樣,時刻操心著「天下」。

不久後,秦滅六國,張耳淪為通緝犯,門客四散,劉邦也就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的劉邦,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了。他徹底地放棄了農活,而是當了一個小亭長,每天跟人喝酒吹牛,稱兄道弟,交了一堆三教九流的朋友,包括屠夫,獄卒,車夫,都是些平日里不顯眼的人。而且,他花錢很多,還不是給自己花,而是借給別人,不求償還。

要知道,這個時候,劉邦已經接近四十歲了,連婚都沒結呢。一個人四十歲還在普通公務員的崗位上喝酒吹牛,沒有一技之長,沒有成立家室,這即便是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十分失敗的。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或許,劉邦的目光從來就沒有放在平穩度過一生之上。他依然想成為信陵君這樣的人物。如果是太平盛世,他沒準還會偃旗息鼓,不再做夢。但,遊歷過中原的他知道,秦朝的社會並不太平,無數勢力都在暗處蠢蠢欲動。或許,這才是他的底氣。

普通的老百姓討厭亂世,而劉邦最不怕的就是亂世。

起兵

公元前209年,以陳勝吳廣為首的農民起義爆發了。

秦朝雖然建立了萬世之功,對於我們如今的地緣格局有深遠的影響,但其實秦朝並不得民心。它的改革雖然功在千秋,但完全忽略了百姓的情緒。

想想看,假設你是齊國人,你祖上世代都是齊國人。突然,你的祖國沒了,秦國的官吏走過來,告訴你必須放棄你的文字,你手裡的貨幣,你的馬車型號,你使用的度量工具,全部改用秦國的標準。你所熟悉的一切全部崩塌,你會怎麼想?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各國貨幣

這些政策當然起到了一統全國的作用,但當時的老百姓並不買賬。對他們而言,秦始皇就是在強迫他們放棄自己的文化,信仰,乃至生活方式。對他們而言,秦國並非統治者,而是侵略者。

所以,秦始皇推行的這些政策,激發了群眾的逆反心理。只要有人一煽動,這種情緒就會如同燎原之火般橫掃全境。因此,陳勝吳廣一揭竿而起,秦朝立刻遍地狼煙。百姓想反抗「暴政」,舊貴族想復辟戰國。秦朝面臨著牆倒眾人推的下場。

劉邦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那些看似不務正業的行為,讓他立刻就在亂世擁有了自己的資本:願意追隨他的人。

就這樣,劉邦揭竿而起,很快擁有了三千來人的部隊。他不懂管理,蕭何曹參可以幫他。他不懂治軍打仗,周勃夏侯嬰樊噲可以打。他沒什麼特殊才能,但是他的隊伍就是可以一直得勝。或許,這就是領導力吧。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劉邦的隊伍越滾越大,這個從小小的沛縣走出的隊伍竟然逐漸成為了影響極大地割據勢力,引得許多人前來投奔。不過,孤掌難鳴,劉邦意識到自己實力仍然不足,因此他找到了當時最大的起義勢力——項羽項梁。於是劉項合兵,成為秦朝的心腹之患。

分裂

在項羽與秦朝的主力軍正面碰撞時,劉邦長驅直入,竟然直接打進了咸陽城,滅了秦。如今,他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長輩眼裡的混混,而是擁兵十萬的起義軍頭領。他自大了起來,幻想著自己稱王稱霸的日子。

現實給他澆了盆冷水。劉邦兵力雖多,但項羽的實力是他的十倍,且都是精兵強將,根本無法抵擋。如果劉邦過於高調,他就一定會被項羽滅殺。

清醒過來的劉邦只能退到了咸陽城外,安心等待氣急敗壞的項羽。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項羽來到陝西後,對劉邦擺下了著名的鴻門宴。宴上,項羽顧慮和劉邦曾經的革命友誼以及面子,始終猶猶豫豫,沒有殺劉邦。而劉邦沉著冷靜,並在一干屬下的幫助下逃離險境。項羽至此錯失殺劉邦的最後機會。

隨後,項羽分封完各路諸侯,直接回江東了。而劉邦則被封到了四川。他進入四川時,燒掉了山崖間的棧道,以表示自己絕不出四川。

但是,不可一世項羽在這裡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分封的有問題。

項羽共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但是基本是按照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沒有考慮到各路諸侯的個人訴求,強行封了一通,導致得了封地的內心不是很高興,沒得封地的內心更不高興。項羽無法壓制住蠢蠢欲動的人心。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項羽

所以,才半年出頭,山東就陷入了內亂,幾個封王帶頭反項羽。項羽自然是帶著大軍征討齊國。這就給了劉邦可乘之機。

入冬之時,劉邦在韓信的建議之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兩年內逐步打下了陝西的地盤。而這時,項羽還在山東呢。

就這樣,劉邦步步為營,拿下山西,打到河南,形成了楚漢爭霸之勢。

結局我們也知道了,在短暫的波折之後,劉邦連戰連捷,徹底擊垮了項羽的部隊,最終十面埋伏,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在短短五年的征戰後,劉邦就從偏安四川一躍成為天下之主,並於公元前202年新年舉辦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開啟了漢朝四百年的帝國時代。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被鄉鄰嘲笑,被長輩嫌棄,四十歲還在混日子的小公務員,竟然能在短時間內黃袍加身,一躍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連朱元璋都得經過長達二十年的經營與征伐才最終稱帝,而劉邦從基層到巔峰,只用了不到八年。

結語

劉邦與項羽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是對自身定位的差距。

早在劉邦還是沛縣亭長時,他見誰都會稱兄道弟,對知識分子蕭何是如此,對屠夫夏侯嬰車夫樊噲也是如此。他從沒有輕看夏侯嬰,樊噲這些人的職業。

除此之外,劉邦雖然經常上頭,做出些錯誤舉動,但他認錯非常乾脆,不會端著架子。所以,他的屬下都能直言勸諫,不需要拐彎抹角,不怕觸怒劉邦。

年近四十還是混混,卻在短短八年內稱帝,劉邦憑什麼能成功 - 天天要聞

反觀項羽呢?他是貴族之後,少年英才,天然就有無數人才聚集在他身邊,所以他很高傲,很固執,而且根本拉不下臉皮。別人勸他勸得越多,他越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越要反著來,很叛逆。

比如,項羽為何不在鴻門宴中殺劉邦?一是因為他之前已經決定不殺劉邦了,不願意反悔。另一點就是他的謀士范增一直在跟他說這件事,讓他心生反感。因為這等小情緒而屢次放棄機會,也怨不得范增最後罵他是個不能共事的小娃娃了。

某種程度上,項羽從沒有認為當領導的覺悟,無法容人,也自恃於自己高貴的身份,不去團結人。而劉邦在還沒起義前就廣散錢財,對所有人都敞開心胸,從不鄙視三教九流,對屬下的能力了如指掌,也能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可以說,項羽的格局,差劉邦太多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著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 天天要聞

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李文忠墓 後 有一 神秘的墓

前兩天,抓住了機會,終於看到了大明 開國六公之一的李文忠墓,李文忠墓平時不開放,平時去時,陵園都是關閉的。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也是一個英勇善戰的將領、統帥,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今天主要說的不是李文忠,而是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 天天要聞

晉綏八分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八分區(專署)舊址。牛利敏 攝  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位於呂梁山深處,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交通關隘。抗日戰爭時期,晉綏八分區黨政軍機關(以下簡稱「八分區」)在此駐紮,譜寫了氣壯山河的抗戰史詩。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 天天要聞

【三國季漢秘史265】樊伷:武陵煙雲中的叛者悲歌

【烽火初燃·南陽子弟的野心】建安二十四年冬,樊伷獨自立於武陵城頭,寒風吹得他衣袍獵獵作響。這位南陽世家出身的武陵從事,此刻正凝視著手中那封自益州輾轉而來的密信——"關將軍敗亡,荊州易主,然漢中王必不棄忠義之士。"竹簡邊緣的毛刺扎入掌心,他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