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4年10月上旬末,冀熱邊特委、行署和豐灤遷聯合縣等機關,在豐潤縣皈依寨召開會議。
這次會議的召開,是源於中共中央對於抗戰形勢的分析。
抗戰走過了十四個年頭,日寇在中華大地上窮途末路,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判斷,抗戰很有可能會在一至兩年內落幕,為了爭取更大的勝利,毛主席在這年4月在給延安高級幹部座談會上,提倡在黨的幹部中間「放下包袱和開動機器」。
圖|周文彬
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冀熱邊特委決定召開特、地、縣三級幹部參加的黨委擴大會議,研究深入開展減租減息的問題,並聽取豐灤遷聯合縣各區開展「減租減息」問題的彙報。
這場會議的規模空前,冀熱邊特委黨員領導幹部以及下屬地、縣領導幹部均出席了會議,其中包括冀熱邊特委委員李運昌、周文彬、李中權、朱其文、王友、丁振軍等人,連同警衛的部隊在內,總計人數達到了800餘人。
就是這場規模空前的會議,引起了日寇的注意。
會議開到10月16日晚,一個消息傳來直接打破了會議的寧靜。
「日軍在豐灤遷大量增兵,可能會對會議造成影響。」
主持會議的冀熱邊特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周文彬立即下令南撤至楊家鋪一帶。就在當天晚上,周文彬便率領兩個排撤離至李莊子、冀東區第四地區區委書記兼專員丁振軍率四連前往夏莊子,特委宣傳部副部長呂光、特委社會部部長鍾子云、行署主任朱其文和 12 團特二連連長劉景余率一個排住楊家鋪。
圖|楊家鋪突圍戰陳列室
本來應該已經是安然無恙,敵人如果摸不清虛實的情況下,其實也不敢貿然深入根據地腹地。
可任誰也沒有想到,就在10月17日凌晨,情況發生了變化。
拂曉戰鬥
會議結束以後,所有參加會議的地、縣各級領導幹部均按照事先制定的計劃,撤退至駐地。
就在16日晚臨行前,特委組織部部長周文彬、特委社會部部長鍾子云找到了時任冀東軍區聯絡部部長任遠,研究今後對敵工作的問題。
等到談完話後,已經是傍晚11時,任遠本來想連夜返回地委駐地,周文彬、鍾子云趕緊上前拉住他:
"行軍已很疲勞,過河不易搞到船隻,敵人騷擾頻繁,還是今夜好好休息,明天再過河吧。"
於是,任遠隨特委機關一起,安頓在楊家鋪西一個村民家裡。
對於從事情報工作多年的任遠來說,這個夜晚並不平靜,特別是日偽軍向豐灤遷集中大量兵力的消息,冀東地區日偽軍雖然掃蕩頻繁,但如此成規模兵力的集中並不尋常。
工作了一天的任遠帶著滿腹的疑問沉沉睡去。
圖|任遠
也許是心裡總有些事想不通,任遠拂曉前從床上爬起來,此時天尚未明,所有的同志們也都在屋子裡睡覺,任遠也本來打算回屋繼續休息,但突如其來的一陣槍響,卻打破了黑夜的沉寂。
「啪、啪、啪」
一排子彈直接撞在任遠所在院子的土牆上,任遠立刻意識到,敵人已經摸上來了。
「鬼子來了,準備戰鬥。」
任遠轉身回屋通知警衛員、秘書,一行人做好準備後,一路向沒有槍聲的村南突圍。在村子四五里外的地方,任遠與時任冀東行署主任朱其文會合,原本他考慮,與冀東行署機關一同向東撤離,但想到村子裡尚有沒有撤出來的同志,於是他下令,讓秘書、譯電員隨行署機關一同撤離,自己率警衛、交通員又一頭扎進了村子裡。
事實上,就在任遠發現敵情的時候,警衛的戰士們已經與敵人展開交火了。
10月17日凌晨,大霧瀰漫,負責警衛的戰士正沿著街道跑步時,撞上了楊家鋪周邊各村跑出來的老百姓,緊接著,李莊子村西一陣激烈的槍響,敵人已經趁著大霧悄悄摸了上來,準備趁我軍不備發起突然襲擊。
圖|日方楊家鋪戰役資料
據事後偵查得知,此次猛撲楊家鋪的敵人是日軍獨立混成第八旅團主力,兵力在2700人左右,加上配屬部隊,總計3000餘人。而且敵人在事先就收到了情報,糾集如此大規模的兵力,目的就是為了一口吞下我冀東地區黨政軍領導機關。
此刻天仍未明,在聽到槍響的一霎那,周文彬、丁振軍便立即爬了起來,開始指揮部隊作戰,考慮到敵情未明,周文彬立即派出偵查員到槍聲響起的地方偵查。
"西面已與鬼子接火,東面、南面、北面暫時還沒情況?"
偵查員返回後報告的情況,讓周文彬略有些鬆了口氣,儘管局勢依舊緊張萬分,周文彬不敢耽擱。考慮到開會的機關幹部全都聚在楊家鋪周邊村子,周文彬與丁振軍商量後,決定採納當地出身的連長劉景余的建議,向北部山區撤退。
就在一行人沿著楊家鋪村北馬蹄山下向皈依寨、潘家峪轉移的時候,一個不好的消息又傳了過來。
「村東何家營附近出現了敵人,馬蹄山對面的東城山也發現了敵人。」
這時偵查員也回來報告:
「前方發現敵人」
眼見四面八方都是敵人,周文彬立即下令:
「命令部隊回返,搶佔山頭。」
周文彬、丁振軍兵分兩路,周文彬帶著隊伍穿過山口,搶佔了馬蹄山制高點氈帽山,四連搶佔了馬蹄山西面的西城山,而丁振軍率領一個班撲向馬蹄山的敵人牽制敵人。
這時任遠趕到與周文彬會合,通報了村南尚未有敵人的情況,建議部隊向村南突圍。
不過,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情形下,周遭敵情不明,對於撤退轉移的方向,一時之間也無法定奪,周文彬一行人也只好先暫時撤往山上,搶佔各處制高點,防備敵人的進攻。
在這樣一個敵眾我寡的情形下,周文彬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銷毀文件,徹底輕裝、準備突圍。」
壯烈犧牲
在這樣一個混亂的時刻,周文彬確實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他的沉著冷靜,帶給了大夥希望。
可就在大夥嚴陣以待的時候,一個噩耗突然傳來。
「丁振軍同志犧牲了。」
丁振軍原名丁凱,河北灤縣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一名極富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幹部,曾在灤縣領導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十多萬義軍如從天降,沉重的打擊了日寇。
作為一名馳騁抗日疆場的幹部,丁振軍早就做好了犧牲準備,在領導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的前夜,丁振軍離開灤縣,臨走時給老同學李建全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冀東抗日暴動在即,……數年的奔走呼號,為大義的驅使,現在開始兌現。為兄若有不幸,可代為照顧家眷。」
圖|丁振軍
丁振軍到豐潤縣皈依寨開會時,因患病長期未愈,身體很虛弱,但在楊家鋪遭遇敵襲時,卻毅然決然率領一區第四連與敵鏖戰,掩護特委機關轉移,剛突圍到一塊坡地時,就遭到四面敵人的進攻,就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丁振軍依然鼓勵大夥:
「衝出去就是勝利。『
在激戰中,丁振軍左上額中彈,不幸壯烈犧牲。
聽說丁振軍犧牲的消息,周文彬心裡十分悲痛,就連任遠在時隔多年後忍不住感慨:
「(丁振軍)本來是有希望突出重圍的,可為了搶救戰友,又幾次衝進包圍圈,英勇無畏,最後壯烈犧牲,年僅31歲。」
周文彬此刻顧不上悲痛,繼續鼓勵大夥,要保全自己,好將來報仇。
話說完後,周文彬、劉景余率領警衛連奮勇向山下衝過去,連長劉景余率部激戰後突出重圍到李莊子村北,卻發現周文彬沒有跟著大部隊一起衝出來,於是又率部沖回去。
原來就在大部隊突圍到北溝時,被敵人火力壓制,特委社會部部長鍾子云被敵人子彈撂倒,任遠遠遠地望見,立即派通訊員費新上前保護,結果費新還沒有靠近鍾子云,就被敵人子彈擊中壯烈犧牲。
也就是在瞬息之間,任遠就看到冀東特委宣傳部長呂光左肩中彈,剛站起來,胸口就中了一槍,壯烈犧牲,更令人難過的是,他的愛人劉俞芬上前去攙扶丈夫,結果雙雙中彈,倒在溝中犧牲。
就在呂光夫婦犧牲後不久,冀東軍區衛生部部長王少奇、特委秘書長李杉先後壯烈犧牲。
劉景余率部返回北溝後,在混戰中找到了周文彬,劉景余本來想背著他一起突出重圍,但周文彬卻下令:
「不要管我,你的任務是保衛全體機關與幹部。」
劉景余與一區隊四連連長朱俊功連續率領部隊數次衝鋒,從敵人包圍圈中背出敵工部部長宋哲、縣武委會主任李振中、軍區特派員蘭山、豐灤遷縣長甄一鳴、四連的機槍班長神槍手白榮志等傷員。
就在劉景余率部返回,準備救周文彬時,卻發現這位指揮突圍的首長已經頭部中彈,倒在血泊之中,據生還者回憶,周文彬一直到犧牲前,還奮力奪過敵人的一支三八大蓋,連續射殺數名日寇。
周文彬原名金成鎬,1908年9月23日出生於朝鮮平安北道義洲郡紅南洞,1931年隨父親一起流亡到中國,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一說1914年到中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據任遠回憶:
「周文彬為人忠厚,關心群眾,生活節儉,作風淳樸,在冀東幹部和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很親切地稱他為"大老周"。」
在看到周文彬犧牲的一剎那,任遠幾乎是立刻淚流滿面。
圖|周文彬烈士雕像
劉景余在看到首長犧牲後,怒髮衝冠,在「為犧牲的同志報仇」的口號中,劉景余幾次身負重傷,最終不敵壯烈犧牲。
鍾子云身負重傷後,人倒在血泊之中,在戰後敵人搜查時,他屏住呼吸,一直等到敵人撤退後才爬出,在半昏迷的狀態下,鍾子云爬了一夜,才被十七地位社會部長李東治發現,幸免於難。
任遠雙臂中彈,最終因失血過多昏迷,被敵人所俘虜。
不過,對於任遠來說,被敵人俘虜既是一個不幸,也是一個大幸,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徹底解開了楊家鋪戰鬥之謎。
華北抗日損失最重的一次戰鬥
任遠醒來的時候,已經是身處敵營,但他最關心的尚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藏在上衣口袋裡的一個小筆記本。
作為一個從事多年情報工作的同志,任遠手中掌握很多情報來源,這個小筆記本上有黨內、軍內重要情報關係的聯絡暗號代號,還有一些秘密聯絡點地點等等,都是屬於絕密的情報。好在他被俘時,這個要命的筆記本並未被敵人搜出,但很顯然,如果一直帶在身上,遲早會被敵人搜出來。
圖|楊家鋪突圍戰犧牲烈士
敵人從衣著判斷,任遠不是普通的戰士,所以準備抓回去,細細審問。
在押解回豐潤縣城的路上,任遠忍著疼痛,將小筆記本拿出來,在老鄉的掩護下,一頁一頁地撕碎嚼爛了,吞進肚子里。被關押期間,任遠與被俘的戰士幾經酷刑,卻始終嚴守機密。
雖然有戰友們的掩護,可任遠還是暴露了身份,為此幾番求死,均因敵人看守嚴密,不能成功。既然求死不成,任遠又開始考慮,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情報,假意同日偽合作,除掉那些在冀東地區對我軍根據地有威脅的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下,任遠竟然意外得知,楊家鋪戰鬥的真相。
據任遠在戰後撰寫的回憶錄《紅色特工憶往事》記載:
任遠假意在獄中採取配合的態度後,日寇也對他客氣了不少,一次,一個負責看守的日寇青柳與任遠聊天,在談到楊家鋪戰鬥時,青柳得意洋洋的說:
「我們事先就得到了準確的情報。」
圖《紅色特工憶往事》
一聽這個消息,任遠吃了一驚,但還是不露聲色地問了一句:
「是你們情報戰線報的?」
青柳得意洋洋之餘也毫不隱瞞:
「10月15日晚,我們在鐵路邊抓到了你們丁振軍書記的一個偵察班長,從他身上搜到了他送給路北豐潤境內何家營一帶參加三級幹部會議的重要情報。」
任遠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早在會議間隙,日軍就提前知道了消息,而且為了不走漏風聲,他們沒有動用偽軍部隊,而是出動了戰鬥力較強,裝備交好的獨立第八旅團,而且日軍本來的計劃是,準備一舉殲滅冀東地區八路軍李運昌部首腦機關,但途經左家塢一帶時遭遇八路軍阻擊而暴露,於是便提前在楊家鋪一帶交火。
楊家鋪戰鬥中,八路軍冀東地區800餘名幹部戰士,成功突圍的只有120餘名,犧牲430餘名,還有150餘人被俘。
時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在聽說這個消息後,痛心疾首的說:
「楊家鋪戰鬥是我軍在華北抗日戰場上的一次罕見且損失重大的戰鬥。」
圖|聶榮臻
1945年2月,任遠經黨組織營救脫困出獄,經組織調查,任遠在獄中曾與日寇進行了堅貞不屈的鬥爭,於是決定恢復他的黨籍,任遠後來重回冀東地區繼續革命鬥爭,建國後任鐵道部公安局政治保衛處處長。
一直到晚年,任遠才將當年楊家鋪戰鬥以及在獄中鬥爭的經歷寫在回憶錄《紅色特工憶往事》。
在楊家鋪戰鬥中,許多犧牲的幹部年齡都只有三十齣頭,不僅年輕,更重要的是,他們之中大多數都具備豐富的革命工作經驗。
無論是對黨、對人民,還是對國家,他們的犧牲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如犧牲的冀東軍區衛生部部長王少奇,就具有很豐富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著名的盤山聯合村民班,就是他一手組建的,他常常教育民兵:
「搞革命就不能怕死,怕吃苦,不客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堅持到底,打死一個日本鬼子夠本,打死二個賺一個,要給自己留一顆子彈不能讓敵人捉活的,到任何時候不能泄露黨的秘密。」
圖|王少奇
楊家鋪戰鬥期間,王少奇的身份被敵人識破,敵人特意將他投降日偽的老同學叫到陣地上勸降:
「老同學,快投降吧!皇軍非常賞識你的才幹,只要你能歸順,保證你能連升三級,每月薪俸三百大洋。」
「呸!」
王少奇不屑地喊道:
「投降,幫日本強盜殺中國同胞?你們真是瞎了狗眼!」
敵人勸降不成,惱羞成怒之餘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王少奇在接連打死幾個日寇後,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的頭部射出最後一刻子彈,踐行了自己的誓言。
據原豐潤籍離休的老幹部回憶:
"那次戰鬥後,四百多幹部戰士的遺體,都是當地的鄉親們含著眼淚一個個集中在一起埋葬的,這就形成了楊家鋪烈士陵園。」
1954年,中共豐潤縣委,縣人民政府為紀念在楊家鋪戰鬥中犧牲的烈士,特別建起了楊家鋪烈士陵園。犧牲的烈士周文彬、丁振軍、呂光、王少奇、呂杉都被安葬在陵園中。
儘管這些英雄已經漸漸遠去,但他們的功績卻永遠值得我們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