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民族英雄。為了保家衛國,英雄們一生都奮鬥在第一線。甚至遭受國家內部大臣的嫉恨和陰謀殺害,也未曾後退一步。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或許當戰士正式踏入戰場的那一刻,便不曾想過自己還能否活著回來。將鮮血灑在戰場上,便是將士們對人生最後的期待。
可令人意料之外的是,像岳飛、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自2003年之後,竟然都被取消了「民族英雄」的頭銜,這究竟是為什麼?難道他們以往為國家做出的功績,都被後人無情地抹去?
這樣的結局,是不是人們心中真切的想法?倘若不是民族英雄的話,後人對於民族英雄的定義又是什麼?
岳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岳飛拍著欄杆憤怒之時,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是否能成為英雄,又能否會青史留名。
在屬於他的時代之中,岳飛心中唯一所想,不過是將故土河山收回,將金國人與入侵的金軍一起趕出北宋。
金軍驍勇善戰又如何,當南宋正式發動國家力量抵抗的時候,像金軍一樣的游牧民族根本不值一提。
在他的抵抗過程之中,金軍一次又一次失敗。為此,就連以前將北宋打得不敢還手的金兀朮,都被迫主動找到趙構,希望趙構能與金軍和談,雙方平分天下,不再亂興爭端。
面對金兀朮的請求,趙構自然十分高興,岳飛在戰場上從無敗績,但政治對於他來說,實在是有些為難。
心心念念著擊敗金人,能將故土收復,並迎回二聖。可岳飛從未想過,宋欽宗與宋徽宗迎回來之後,宋高宗趙構又該如何自處?已經成為皇帝的他,難道還要將皇位拱手讓出。
更關鍵的是,宋徽宗和宋欽宗這樣的皇帝,真的值得岳飛前往救援?或許岳飛並沒想太多,但和政治家們勾心鬥角,決不允許他一往無前地向前沖。
最終,十二道金牌連發,岳飛被迫回到南宋都城。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在牢獄之中被處死之前,或許岳飛已經完完全全地明白這一切。
只是再給他一次機會,相信他一定還會做同樣的抉擇。
英雄之所以被稱為英雄,不是他做出的功績究竟有多麼偉大。更重要的是,英雄無論在面臨什麼樣的困難時,他依舊能夠堅定自己內心的信念,不會輕易動搖。
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作為南宋末期的愛國詩人以及抗元名將,文天祥面對的敵人,遠比岳飛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忽必烈帶領的蒙古騎兵所到之處,幾乎無一合之敵。
雖然文天祥明白忽必烈軍事上的強大,但憑藉他堅定的信念,文天祥依舊選擇了抵抗。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面,像文天祥一樣的人還有很多。這些人都是明知國家已無勝利的希望,卻依舊還在堅持。
雖然到了最後階段,文天祥還是敗了。蒙古大軍跟前,文天祥再沒有任何反抗能力。只是他依然不屈地堅挺著。原本文天祥已經喝下了毒藥,卻由於藥物問題,沒能如願死成。
看到性情如此剛烈,名聲又尤其出眾的文天祥,忽必烈不禁起了招攬之意。甚至哪怕被文天祥拒絕,忽必烈也希望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去做個道士,不再做無謂的掙扎。
的確,文天祥的行為和掙扎沒什麼區別,可真是無謂的嗎?文天祥相信,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定有無數人能夠理解。
即便南宋滅亡,漢人也不會就此沉寂下去。無論十年還是百年,永遠都會被人記得,前人曾奮鬥過
儘管他失敗了,並且在敵人面前展現了可笑的一面,但他從來不曾選擇屈服。
一個人可以被打敗,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因為任意原因而失敗,但他不能被征服,一個民族也同樣不能被征服。倘若輕易就此放棄了,後人應該如何前行。
黑夜中尋找光明的道路,不知道會走上多久,但文天祥提前印上自身的腳步,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後來的人明白,前人走過,也請繼續走下去。
那麼岳飛和文天祥,為什麼不能算作民族英雄了呢?
專家余桂元給出解釋,這是因為岳飛與文天祥曾經的敵人,現如今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所以他們可以是英雄,但並不算是民族英雄。對於這種的說法,有人給予支持,當然也有人反對。
不過無論反對還是支持,相信大家都會共同認可的一點就是,岳飛和文天祥永遠是英雄,也不曾辜負屬於他們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