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奧本海默的天才,點燃了人類歷史

2025年04月10日06:12:03 歷史 1126

他不是科學怪人,但他的確改變了人類的命運。

奧本海默,一個會寫詩的物理學家,一個用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的天才。他是紐約上西區的富家子弟,出身優渥,成長環境中充滿梵高的畫和柏拉圖的對話。他本想做化學家,卻在哈佛三年速成物理學士之後,被熱力學那門課帶進了理論物理的世界。

六周學會荷蘭語,只為一場講座:奧本海默的天才,點燃了人類歷史 - 天天要聞

他19歲進哈佛,22歲去了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但他手笨,不適合實驗,和導師關係緊張,甚至一度在精神崩潰邊緣,企圖投毒報復。那是著名的布萊克特——後來諾貝爾獎得主,差點被他送進地獄。

於是他轉去了哥廷根,和玻恩泡利狄拉克海森堡這些量子力學奠基人一起成長。23歲拿到博士學位,回國任教哈佛、加州理工伯克利。他是美國物理學界的中心人物,但對現實世界漠然。

直到法西斯興起,他意識到科學與政治無法分割。

他擔心德國人先造出核彈。於是,1942年,曼哈頓計劃啟動,他被挑中為領導。他要指揮3000人,預算從6000美元飆升到20億,核爆實驗場選在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他小時候在那片高原養病,喜歡那裡的荒涼——後來這塊地成了毀滅文明的發源地。

他熟知鈾235的裂變過程,理解鏈式反應機制:一個中子打中U235,裂變成氪和鋇,再釋放三個中子,持續爆炸。更重要的是,科學家還掌握了人工製造鈈239的方法,它比U235更適合大規模製造核彈。反應堆華盛頓州建立,目標明確:造出能用的毀滅性武器。

1945年7月16日,三位一體實驗成功。他站在核爆光芒下,引用《薄伽梵歌》:「我成為死亡,世界的毀滅者。」但這是詩人的話,不是物理學家的悔悟。他知道,這顆炸彈必將使用。

不到一個月,美國扔下兩顆炸彈,廣島長崎,二十多萬人在烈火中消失,或者在輻射中痛苦死去。戰爭終結,但科學家的負罪開始。

奧本海默最初承認罪惡,但不久後又反口:「這是政府的問題,不是科學家的問題。」他在道德和現實之間搖擺。

戰後,他進入原子能委員會,成為美國核政策的顧問,辦公桌設在白宮對面。他反對氫彈,不是因為技術,而是因為他認為沒必要。氫彈比原子彈強幾千倍,製造它是另一場軍備競賽的開始。他想推動核裁軍,主張國際控制核武器,這與軍方和某些政治家的方向南轅北轍。

他在國會羞辱了當時的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埋下禍根。冷戰到來,蘇聯在1949年提前完成核試驗。華盛頓急了,需要替罪羊。斯特勞斯反擊,利用FBI文件,加上一封沒有證據的「懷疑信」,將奧本海默打成「可能是蘇聯間諜」。

1954年,奧本海默遭到「清算」。他的安全許可被吊銷,聽證會持續四周,是閉門秘密審判,三人委員會2:1裁定他不再可信。那一票的關鍵是斯特勞斯。奧本海默從此被踢出核心決策圈。

諷刺的是,他的朋友愛因斯坦當時公開諷刺AEC是「原子滅絕委員會」。另一邊,馮·布勞恩(納粹火箭總設計師,後帶領美國登月)說:「在英國,奧本海默會被封為爵士。」這是科學界對政權手段的集體抗議。

但有人拍手稱快。愛德華·特勒——「氫彈之父」——在聽證會上落井下石,說他「不放心讓奧本海默決定國家大事」。為此,他被科學界封殺多年,但也因此成了華盛頓寵兒。H彈還是被製造出來了。1952年,馬紹爾群島試爆,美國擁有更強核武

奧本海默不願為此背書。他反對氫彈,也反對核戰爭的不可控升級。他認為「製造這種武器是一種人類災難」,但沒人再聽他。

失勢後的他在普林斯頓安靜生活,繼續主持高等研究院。他沒拿過諾貝爾獎,卻三次被提名。他也不在意這些。他抽煙成癮,瘦得像煙霧。1965年查出喉癌,兩年後在家中去世,享年62歲。

他妻子將他的骨灰撒在美屬維爾京群島聖約翰島外的海里,那個地方如今叫「奧本海默海灘」。

他一生都處在矛盾中。是創造者,也是破壞者;是清醒者,也是政治犧牲品。

他始終拒絕政府提供的「翻案機會」,哪怕是肯尼迪邀請他回歸主流,哪怕是約翰遜親自授予他「費米獎」並附帶五萬美元稅後獎金。他只是淡淡地說:「總統先生,您今天做出這個決定,需要一些勇氣。」

那年是1963年。

五年後,馬丁·路德·金遇刺,美國社會失控。核武陰影沒有散去,冷戰反而更加冷。奧本海默死了,但他留下的技術和問題卻越來越「活」。

奧本海默清楚,他釋放的東西不是勝利,而是人類從未擁有過的破壞力。他曾說:「我並不承擔個人責任,但我知道,我們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基本條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 天天要聞

捷克古代的紅色處女軍了解一下

你是否聽聞過 「紅色處女軍」 的故事?這可是一支極為獨特的軍隊,成員皆為未婚處女。9 世紀初,捷克女王麗布施組建了一支特殊的私人衛隊,其成員均是未婚處女,「紅色處女軍」 就此誕生。衛隊隊長普拉斯妲對男人懷有極度的仇視,她只效忠於女王一人。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 天天要聞

老杜女兒剛一回國,就向小馬科斯發難

老杜女兒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呼籲民眾變革。面對馬科斯家族的全面打壓,莎拉民調支持率卻逆勢飆升、斷層領先。當杜特爾特家族凝聚民心,菲律賓這場政治豪賭將如何改寫? 【莎拉剛一回國就現身「勇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