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問您,有哪個成語跟古代戰爭或名將有關?您一定回答出不少,如「圍魏救趙"的孫臏龐涓;紙上談兵的趙括;"破釜沉舟"的項羽;"馬革裹屍"的馬援,很多很多,但要升級一下問,哪位名將製造的成語最多呢?估計一時半會大傢伙就答不出來。
破釜沉舟
然而,答案不是別人,正是至今提起來,仍是誰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西漢開國功臣、古代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的韓信。
其用兵如神絕非虛言,一生打了數十場重大戰役,未有敗績,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三秦,佔領關中大部,為劉邦衝出蜀地與項羽爭霸天下邁出了最為重要的一步。
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
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以弱勝強,以老弱病殘擊敗強趙,俘虜趙王,給項羽背後狠狠捅了一刀。
濰水之戰,楚齊聯軍與漢軍對峙於,韓信以囊土壅水半渡而擊,楚軍大敗,名將龍且被擊殺,齊王被俘,成為漢軍由守到攻的轉捩點。
十面埋伏
垓下決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項羽戰敗逃走,被迫烏江自刎,將劉邦推上了帝位,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等,誕生了四十多個經典成語,毫不誇張地說,若無韓信,肯定就不可能有劉邦的建漢稱帝。
韓信
韓信因功勞大,被封為諸侯王,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於是日夜笙歌,有點放鬆警惕,得意忘形,忘記了所謂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對於泥腿子出身的劉邦,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奪了天下,非常害怕權力被功高震主,手握重兵的異姓王韓信搶走,寢食難安之餘,就想著怎麼除掉韓信而後快。
雖說,韓信軍事謀略天下無雙,連領導劉邦曾發自內心地讚歎:"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也!」但問題是,劉邦老練奸詐,有著極其高超的馭人之術,翻雲覆雨之能,韓信可完全不是個兒!
背水一戰
依陳平之計,古時天子巡視,會見諸侯,經常去楚地雲夢澤,與陳縣會見諸侯。而陳縣在楚國的西界,待皇帝發駕一到,時為楚王的韓信到郊外拜謁,剛彎腰行禮,便被埋伏已久,突然竄出的武士給按倒,五花大綁,押到車上,顛簸了幾千公里押回長安,劉邦得意,你韓信離開百萬士卒不過就是白丁,是兵不血刃的卸了韓信兵權。
雲夢澤
本來,劉邦想馬上殺了韓信,但搜集了半天證據,竟然沒有韓信謀反的證據,為了不落人口舌,畢竟韓信功勞太大,便降韓信為淮陰侯,圈養在京城閑散養著。
正巧趕上,另一位韓信曾經的部下,也是漢朝開國功臣之一的陽夏侯陳豨,因受猜忌,與防備匈奴的趙、代兩地邊疆舉兵反叛,自稱為代王。劉邦便御駕親征,離了京城。原本,劉邦是要征韓信同去征伐,但韓信託病沒有隨從。
韓信挂帥
此時,有不安好心的人向朝廷告密,說舊楚王韓信與陳豨欲裡應外合欲在長安謀反。女強人呂后大吃一驚,畢竟韓信軍中威望太高,一呼百應。便慌亂中找來丞相蕭何商議,曾月下追韓信的蕭何,對漢朝忠心耿耿,於是獻計如此這般如此這般,馬上,捷報傳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
按規矩,所有的列侯、群臣都要來祝賀。作為被信任的好同事,蕭何勸韓信說:「就算生病,也勉強去祝賀一下吧。」韓信於是入宮,結果一進宮內,便被呂后命武士捆起來。
未央宮遺址
從這開始,看不少影視作品還是一些個歷史小說,繼續講到,韓信被扔進麻袋再捆起來懸掛於長樂宮懸錘之室,袋子里的韓信死前,還是給了時間說遺言:「吾後悔沒有採納蒯徹的計謀,以致被婦孺之輩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言畢,一幫有力氣的粗壯宮女,拿削尖的竹竿,對著麻袋是一頓亂戳,不知幾百下,一代軍事天才就這般死狀凄慘地掛了,其三族也被鏟滅。當劉邦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長安,見韓信已死,雖有憐憫,但更多的是高興,連誇,媳婦,幹得好。
《楚漢傳奇》韓信之死
對於韓信這麼窩囊而死,網上也引發了不少熱議,覺得韓信的死法很怪異,宮裡那麼有的是武器,刀槍劍戟,隨便兩下子,就把韓信給滅了,何必這麼費勁,吊起來,竹桿戳死,不可能呂雉、蕭何沒武器啊。
於是,大傢伙開始找原因,說當年韓信平定齊國後,故意寫信給劉邦,說齊地動蕩,要做假齊王,才可服眾,劉邦很不爽,但表面一口答應:「男子漢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做什麼假的,要當就當真的,寡人現在就封他為齊王,用人之際,為了打消韓信疑慮,劉邦曾還許諾韓信,「三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鐵不死」,所以才讓呂雉這麼大費周章的用這種方式處決了韓信。反正劉邦沒違背誓言,死好活該。
呂后斬韓信
但,本期節目要告訴您的是,這個講法,雖流傳甚廣,但司馬遷《史記》可沒講,只是寥寥數語道:韓信入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將他斬殺。看來,還是刀劍比較快。
可憐一代名將就這樣被殺害了!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贊!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