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在閱讀文章之前,辛苦您動動小手點擊一下「關注」,我們將持續更新歷史故事,既方便您後續的閱讀,又可以與志同道合的讀友進行討論,感謝您的支持。
1973年,尤太忠去探望了剛回到北京的老領導鄧小平,在看到鄧小平竟然在抽嗆人的劣質香煙的時候,心裡很不好受。
在離開鄧小平的寓所後,他顧不上回家休息,而是跑到了商店買了五條中華牌香煙,然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了鄧小平那裡,把自己買的香煙送給了鄧小平。
這時,鄧小平隨口說的一句話,竟然讓尤太忠這位硬漢流下了眼淚。那麼,鄧小平究竟說了什麼呢?為何尤太忠會淚撒當場呢?
尤太忠是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人,從小他的家庭條件就十分困難,父母都只是老實巴交的貧農。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在尤太忠很小的時候,家裡的頂樑柱、他的父親也不幸去世了,這樣他便成為了「半個孤兒」,只能和母親一起相依為命地生活著。
然而,他的母親體弱多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作,根本無力養活包括他在內的幾個孩子,所以他從小都需要打零工補貼家用。
由於缺少父親的維護和庇佑,尤太忠自己從小沒少受到一些壞孩子的欺負,他家也沒少受到村子裡面的地主惡霸欺負。
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不要說讀書學習了,就連吃飽飯對他而言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所以在本該上學讀書的年紀,尤太忠卻只能靠給村裡的土財主家裡割草、種地、放牛以維持生計,儘管他干起活來十分賣力,但收入依然非常微薄,而且僱傭他的財主還經常剋扣他的工錢,並且還動不動就打罵他。
雖然貧窮,但尤太忠為人卻很豪放,在村裡,任何人遇到困難,尤太忠都會義無反顧地幫助他們。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由於尤太忠經常為其他被財主欺壓的傭工出頭,所以遭到了財主的記恨,經常藉機報復他。
在一次為財主放牛的時候,他由於過於勞累所以分了心,不小心看丟了一隻牛,這使他慌了神,又回想起財主平常對自己打罵的情景,以及財主猙獰的面目,他便不由得打了個冷戰。
尤太忠知道,如果現在自己回到財主那裡,一定會遭到地主的毒打和虐待,再加上由於他經常幫其他人出頭,早就被財主記恨上了,如果現在自己回去了,對方肯定是不會放過自己的,說不定還要置他於死地。
而且,在那個年代,牛是重要的生產勞動工具,一頭牛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小小年紀的他是無論如何也賠不起的。
這時,尤太忠忽然想起來這附近有紅軍的營地,如果自己去投奔紅軍,說不定他們會收留自己。
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尤太忠便跑去投奔了紅軍,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也正是他的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在他投奔紅軍的時候,他的年齡還很小,才只有十三歲。
只不過這時的他年齡雖小,但是已經長得很高大了。紅軍將士們看他可憐,又見他長得很高大,便同意讓他入伍當兵。
在參加紅軍以後,他隨軍參加了萬里長征,經歷了爬雪山、過草地,因為作戰勇悍,所以不斷得到提拔和升遷的機會。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他已經成為八路軍下屬的一個團長。
在此期間,他和時任八路軍129師政委的鄧小平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一天,鄧小平來到尤太忠任團長的團部視察,然而就在他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休息的時候,日本侵略者突然出動了大量兵力進攻他們團部所在的村子。
很明顯,他們這一次針對的目標就是師政委鄧小平。
當時,由於天已經很晚了,再加上由於忙碌了一天,幾個警衛員也都很勞累,所以他們也打了瞌睡,一直到敵人快到的時候,警衛員仍然沒有發現敵人。
就在這個緊急關頭,幸虧有幾個因為拉肚子跑去廁所里上廁所的小戰士聽到了動靜,連忙跑回去叫醒了眾人。
就這樣,大家都紛紛拿起了武器同敵人開始了一番血戰。
而團長尤太忠則第一時間找到首長鄧小平,讓他趕緊離開這裡,還安排部下鄧炳權立即護送鄧小平去到安全的地方。
然而,鄧小平不肯拋下大家自己獨自離開,堅稱要和大家一起協力作戰。可尤太忠認為,現在太危險了,絕不能讓首長留在這裡,苦勸鄧政委趕緊轉移。
沒等鄧小平答應,他便命令部下鄧炳權立即帶鄧小平轉移,而他自己則親自負責引開敵人。
就這樣,在尤太忠的奮戰下,終於將敵人吸引到了他那裡,最終使得政委鄧小平成功脫險,得以順利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但他這樣做,無異於把自己置之於危險的境地了,所幸吉人自有天相,他後面也沒有出什麼事,還將敵人狠狠地痛擊了一番。
經過了這件事,尤太忠和鄧小平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尤太忠很尊敬鄧小平,而鄧小平也很感激他。
在解放戰爭中,尤太忠也曾在鄧小平的麾下任職,鄧小平對他也很照顧。儘管他們兩個人在職務的級別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都在心裡把彼此看成了要好的朋友。
鄧小平的脾氣很倔,一般人輕易說服不了他,然而尤太忠卻是一個例外,經常能說動鄧小平,足以可見他們兩個人的交情之好。
1947年,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大軍挺進大別山,期間,尤太忠一直跟隨他們作戰。
在進入大別山之前,需要渡過一條非常湍急的河流,然而由於國民黨軍隊事先在這裡設了埋伏,所以這次行動也是困難重重。
解放軍先是架起了橋,然後讓尤太忠的部隊拖住敵人,保證後方的解放軍大軍能全部成功過河。
尤太忠的部隊人很少,而敵人的兵力是他的數倍,但是他絲毫沒有畏懼。
在戰鬥打響之前,尤太忠便已經做好了為黨和人民犧牲的準備,告訴政委,倘若自己犧牲了他便繼續指揮作戰,確保不能影響作戰。
令尤太忠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作戰的時候,首長鄧小平突然來到了前線視察。
首長過來視察,使得戰士們都很興奮,大家打起仗也都更加奮力了。
但尤太忠認為現在這裡太危險,苦勸鄧小平到指揮所裡面避一避,可鄧小平不肯拋下戰士們而進入指揮所,這令尤太忠心急如焚,便連拉帶勸地用了很長時間,總算將他送進了指揮所裡面。
這一戰時,很多戰士都犧牲在了河邊,尤太忠的部隊傷亡非常慘重,不過最終讓後面的大軍成功過了河。
經過這一戰,鄧小平對他也更加賞識,還認為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將。
後來,尤太忠又跟隨劉伯承、鄧小平等首長參加了淮海戰役,同樣立下了赫赫之功。此時,尤太忠已經成為了解放軍中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55年,由於戰功卓著,尤太忠被授予了少將軍銜,當時的他年僅三十七歲,還非常年輕。到了1988年,尤太忠更是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1973年,鄧小平從江西返回到了北京。
當時,尤太忠去看望鄧小平,當尤太忠過來的時候,鄧小平既感動又驚訝,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說什麼好,連忙問他:「你怎麼這個時候還來看我啊?」
尤太忠卻說:「您是我的老領導、老戰友,我怎麼能不來看您呢?至於危不危險的我不管,只要我對得起自己就行了。」
一直以來,鄧小平都有抽煙的習慣,甚至可以用嗜煙如命來形容。所以這一次在和尤太忠會面的時候,他仍然像從前一樣煙不離手。
只不過,這一次他抽的不是從前抽的熊貓香煙、中華香煙,而是自製的劣質香煙,不僅味道很刺鼻嗆人,甚至連過濾嘴都沒有,抽起來時很不舒服。
看到老領導只能靠抽這樣的劣質香煙解煙癮,尤太忠的心裡很不好受,因為他也是過過苦日子的人,知道抽這樣的煙會使人有多不舒服。
在離開鄧小平的住所後,尤太忠思緒萬千。隨後,他趕去了一家商店,讓商店經理立即拿好一點的香煙給他,於是經理便拿了一條中華牌香煙給他。
但尤太忠卻說一條煙不夠,讓經理直接多拿幾條香煙給自己。
當時,中華牌香煙是非常貴重的物品,雖然尤太忠職務很高,但一下子買這麼多中華香煙,對他而言,在經濟上也很吃力,但為了自己的老領導,他毫無怨言。
隨後,尤太忠拿著這些中華牌香煙又來到了鄧小平的家裡。
進門以後,他二話不說,便將買來的香煙遞給了鄧小平。
鄧小平看到特意買來了香煙給自己,非常感動,為此他還特意當著尤太忠的面抽起了尤太忠給他買來的中華香煙,一邊抽煙一邊說:「我已經很久沒有抽過這麼好的煙了!」
聽了鄧小平的話,尤太忠的眼淚便流了出來,怎麼也止不住。尤太忠告訴鄧小平,如果煙抽沒了,只要和自己說,隨時都會給他送到。
這件事在鄧小平生前尤太忠從未對外界透露過,所以一直鮮有人知。
一直到1997年鄧小平去世以後,尤太忠才對外界透露了這件事,大家這才知道有這樣一件小插曲。
尤太忠為人很講義氣,不僅對鄧小平如此,對其他人也一樣如此。
尤太忠和許世友兩位名將很早就認識了,早在長征的時候,許世友便是尤太忠的老領導。
一開始,尤太忠的軍事才能並沒有得到充分顯露,因為當時的他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戰士,是許世友將軍獨具慧眼,發現了他的軍事才能,將他發掘了出來,所以尤太忠對老領導許世友很是感激。
新中國成立後,許世友一度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而此時尤太忠也是在他麾下任軍長。
許世友將軍的脾氣很暴躁,但他和尤太忠來往時,他往往表現得溫和,正是因為在他心裡,尤太忠是懂自己的人,也是一個值得自己交往的人。
在許世友看來,尤太忠不僅僅是他的下屬,也是他一個很要好的朋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許世友將軍得了重病,自感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了,便向組織上申請自己去世以後,希望能土葬在自己的家鄉,而不要火葬。
最終,組織上同意了他的請求,允許他土葬在家鄉。
期間,許世友將軍的老朋友、老部下尤太忠經常前去探望他,在得知許世友將軍已經時日無多而且他希望能在去世後被土葬以後,尤太忠知道以後,便決定為自己這個老領導完成他最後的心愿。
尤太忠知道自己這個老領導一直以來都很節約,所以他一定不捨得用很好的棺材。
為此,尤太忠親自用自己工資的錢,找人專門定製了一副楠木的棺材送給自己的老領導許世友將軍。
許世友得知這件事以後,也非常感動,叮囑家人自己若是去世了,便用尤太忠送的棺材。
1985年10月,許世友將軍不幸去世了,他的老朋友、老戰友尤太忠也出席了他的葬禮。
在許世友將軍的葬禮上,已經六十多歲的尤太忠不顧一切地嚎啕大哭了起來,在場所有的人無不因為他的舉動而悲傷難過,而尤太忠的這一舉動,也足以可見他和許世友將軍兩個人的感情之深。
1998年7月,尤太忠將軍去世了,結束了他輝煌的一生。
他不僅戰功卓著,為黨和國家做出了很大貢獻,而且他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為人胸懷坦蕩,是一個令人尊敬和佩服的人,值得後輩效仿。對此,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