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2022年09月27日11:49:27 歷史 1196

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天皇死於十二指腸癌等多種病症,終年87歲。

早在1988年9月下旬,日本相關部門就不斷公布裕仁天皇的病情,讓國民早做心理準備,但當裕仁病逝的消息傳出後,還是有四個日本國民選擇自殺追隨裕仁而去。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裕仁

日本內閣決定於2月24日為裕仁舉行大國葬,並邀請世界各國領導人代表參加葬禮,中國也同樣接到了參加裕仁葬禮的邀請。

那麼我國最終有沒有派人前去參加葬禮呢?在葬禮期間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國的代表又背負著怎樣的特殊任務呢?

頗具爭議的日本天皇,肩負特殊任務的特使

1926年12月24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正式登基,裕仁是日本的第124代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同時也是日本歷史中最受日本國民狂熱追捧的天皇。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裕仁

裕仁在位期間是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空前強盛的時期,再加上日本政府對裕仁尚武、機智的人設打造,以及日本政府軍國主義的宣傳,使得裕仁在這一期間被日本民眾狂熱追捧。

特別是在軍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日本的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過上了好日子的日本民眾更加地追捧裕仁,甚至絕大多數的日本人更是將裕仁視作神明。

軍國主義的發展必定是局限的,日本在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經濟發展速度明顯變得緩慢,而軍國主義也開始利用日本人對裕仁的狂熱對外發動了戰爭,戰火肆虐了幾乎整個亞洲。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日軍

雖然此時的日本天皇基本上沒有了任何的權力,但是裕仁卻也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因為軍國主義正是利用了他在日本國民心目中的形象,才能夠對外發動戰爭。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本來也應該被國際軍事法庭追責,但因為日本與美國的利益交換,使得日本天皇免於遭到追責和處罰,因此日本的許多信仰日本天皇的國民,才認為日本天皇沒有罪責。

實際上,日本在二戰期間所有的侵略行為,都是得到了日本天皇的認可的,甚至是一些作戰計劃也都是以日本天皇的名義所發出的,如果沒有天皇的支持,日本軍國主義想要發動戰爭絕對沒有這麼簡單。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裕仁

顯然日本政府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因此他們便開始引導日本的輿論,開始努力地洗清日本天皇的罪責,如此一來他們也可以洗乾淨自己身上的罪責。

但也有日本國民認為日本天皇對戰爭是負有責任的,如日本社會黨的委員長土井多賀子,就曾公開發表過這種言論,還引起了激烈的社會反映。

認為裕仁天皇沒有戰爭罪責的日本媒體,則大肆報道、宣傳裕仁的生平事迹,極力渲染裕仁與國民同甘共苦、關心國家的正面形象,企圖以此來幫助裕仁洗脫戰爭的罪責。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裕仁

然而日本對外宣戰時,是以天皇的名義宣戰,所以無論怎樣洗脫罪責,裕仁發動戰爭的事實都是存在的,因此裕仁的罪責是無法洗脫的。

但是當時的美國為了獲取在日最大權利,赦免了裕仁天皇,讓他逃過了應有的處罰,這便給予日本人給裕仁開脫的機會。

而且在侵華問題上,日本國內仍存在的軍國主義分子,拒不承認侵華戰爭的事實,妄圖篡改歷史,將這一段罪惡的歷史從日本歷史中抹去,以為自己像鴕鳥一樣將腦袋藏起來,別人就看不到它了。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錢其琛

不過考慮到中日兩國友好關係,以及爭取日本人民的希望,以及裕仁天皇對侵華戰爭的責任以及眾多在日僑胞的感情,我國決定派出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錢其琛,以「國家主席特使」的身份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

錢其琛此次前往日本,不僅是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還帶著特殊的任務:

一是就2月14日,時任日本首相的竹下登在國會答辯時,說的「上次大戰是不是侵略應由歷史學家作評價」的模稜兩可的話語進行質詢,雖然在2月16日,日本駐華大使約見我國副外長時曾說:「竹下首相對過去那場侵略戰爭曾做過明確表態,至今沒有任何變化。」,但我國需要一個肯定的答覆;

二是要對2月14日日本內閣法制局長官在國會答辯時所講的「不論從國內法還是從國際法看,裕仁天皇都沒有戰爭責任」的話,進行質問,確認日本是否承認侵華戰爭;

三就是借裕仁天皇葬禮的機會,繼續開展外交工作,擴大我國的外交範圍。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錢其琛

錢其琛部長就這樣肩負著重擔踏上了前往日本的飛機,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麼我國會派出外交部長參加日本天皇的葬禮,其實在世界上,葬禮並不僅僅是一場葬禮,這對日本來說是給自己的天皇舉辦葬禮意義重大,他們也可以通過這場葬禮來維護與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

而我國也可以藉此機會,當面對日本首相提出一些問題和質詢,同樣也可以通過日本天皇的葬禮,開展外交工作擴大外交成果,還能夠展示我國的大國胸懷,因此我國才會派出錢其琛部長前往日本參加裕仁天皇的葬禮。

葬禮現場

1989年2月24日上午,裕仁天皇的葬禮在東京新宿御苑舉行,共有163個國家和27個國際機構派代表參加了葬禮。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美、法、西德印尼、印度、菲律賓、孟加拉等國總統,比利時國王、英國女王王夫泰國、新加坡巴基斯坦韓國總理都參加了裕仁天皇的葬禮。

葬禮進行當天清晨,天空下起了濛濛細雨,此時的日本不算寒冷,但也說不上是暖和,參加葬禮的各國使節、政要乃至總統、元首一級,依次在會場提前搭好的黑白帳篷中落座。

裕仁天皇的靈柩車在細雨中從皇宮出發,經國會議事堂、赤坂御所前往新宿御苑,日本當局並未阻止日本的群眾前來哀悼裕仁天皇,靈柩車經過的各個路口都有日本群眾前來迎送裕仁天皇。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日本當局還在各個重要的路口派有樂隊奏哀樂,直至靈柩車到達新宿御苑。

靈柩到達新宿御苑後,先進行皇族儀式,然後再進行國家儀式,儀式結束後,新任天皇明仁天皇、竹下首相以及原眾議長、參議長等先後致悼詞。

致悼詞結束後,參加者在哀樂中默哀,然後由數十名李斌人員抬著裝有靈柩的「蔥華輦」(日本天皇出行專用的輿,因其頂上有蔥型吉祥物裝飾而得名,後專用於盛裝天皇靈柩),走至新宿御苑的門口,並將其裝進靈車,前往皇族武藏陵墓地下葬。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至此日本的國葬儀式就此結束,竹下登邀請各國參加葬禮的政要、使節和總統,於當晚參加在赤坂迎賓館舉行的招待會。

中國的「葬禮外交」,取得了巨大成果

2月24日當天下午,日本首相竹下登按照計劃單獨會見元首及以上貴賓,但在會見的貴賓中,竹下登破例會見了我國的錢其琛外長,這在竹下登的會見時間表中是臨時添加的。

竹下登此舉是為了當面向錢其琛外長,對自己於2月24日在日本內閣答辯會上的言論進行解釋,竹下登表示:他對發展中日友好有一貫的信念,強調願堅持在《中日聯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基礎上發展兩國關係。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竹下登

也就是說,竹下登承認侵華戰爭是侵略戰爭的事實,並會以此為基礎與我國繼續發展關係。

錢其琛外長對竹下登首相敢於承認錯誤的態度進行稱讚,並表示:只有正確對待歷史,才能發展中日友好。

日本外務大臣宇野宗佑,在會見錢其琛外長時,再次為竹下登,在國會的答辯進行了辯解,宇野宗佑稱:「竹下首相的答辯未能充分表達其真意,並對此表示遺憾。日本對戰爭性質問題的認識已經寫進了《日中聯合聲明》迄今並無變化。」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宇野宗佑

錢其琛面對宇野宗佑的辯解,也表示感到欣慰,但也希望「日方能夠正確、慎重對待歷史。」

至此錢其琛外長肩負的前兩個任務已經完成,他得到了竹下登的當面回答以及日本方面的明確答覆,也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答覆,而且這兩則會見消息,在當天就被報道了出來,有些日本報紙稱:肆意天皇葬禮當天日方就向中方解釋歷史認識問題,這提醒日本政府不能草率的對待歷史問題。

在國內外各方的壓力下,竹下登在2月27日的國會答辯上,對其在上次答辯會上的發言作出了修正,明確表示:上次戰爭給鄰國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其侵略的事實是不可以否認的。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錢其琛

參加裕仁天皇葬禮的各國領導人以及各國派出的特使,都藉此機會進行了頻繁的外交接觸,錢其琛外長也就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裡,分別會見了英國、西德、印度、南斯拉夫等國的外長,取得了一定的外交成果。

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錢其琛外長與印度尼西亞國務部長穆迪約諾進行的會談,當時的印度尼西亞尚未與我國恢復外交關係,兩位國家代表舉行的會見,標誌著兩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就會恢復外交關係。

錢其琛外長與印尼國務部長穆迪約諾都認為,兩國恢復外交關係的時間已經逐漸成熟,可以通過駐聯合國代表團進行接觸,然後再商談何時正式恢復外交關係,以及如何宣布的具體事宜。

1989年日本裕仁天皇離世,我國派大使參加葬禮,獲得中國外交勝利 - 天天要聞

蘇哈托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哈托之後又會見了錢其琛外長,蘇哈托稱:「印度尼西亞一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可通過聯合國接觸,必要時兩國外長也可會晤。」

1990年8月8日,中國印度尼西亞兩國外長在雅加達簽署了《中國印尼復交諒解備忘錄》,中斷了23年外交關係的兩個亞洲大國終於恢復了外交關係。

時事社報道稱,這便是中國外交的勝利。

就像英劇《是!首相》中吉姆哈克所說的「他這一死為世界做的貢獻比他活著一輩子做的貢獻都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聞

34年來逾八萬人選擇海葬 上海有哪些節地生態葬惠民政策?

東方網記者項穎知4月3日報道:清明小長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辦下,一場跨越34載的致敬儀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濱海古園舉行,拉開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記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動以來,上海已累計護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務家庭超31萬戶,成為全國海葬數量最多、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城市之一。為紀念丈夫來...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 天天要聞

AI技術重現音容:向秀麗烈士後人與奶奶「跨時空對話」

中新網廣州4月3日電 (蔡敏婕 劉馨齡)清明時節,廣州市銀河烈士陵園銀河廣場,松柏蒼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燒,氣氛莊嚴肅穆。 廣州市民政局3日舉行「英雄花開英雄城」緬懷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動。社會各界來到烈士陵園,通過向烈士墓獻花、參觀烈士紀念館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廣州舉行202...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 天天要聞

吉林省舉行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

中新網通化4月3日電 (李彥國 高龍安)吉林省紀念楊靖宇烈士公祭儀式3日在通化市舉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楊靖宇烈士、東北抗聯英烈以及所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和國建設事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致敬。 清明節前夕,楊靖宇烈士陵園松柏蒼翠、莊嚴肅穆,各界代表手持鮮花、列成方陣。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戎裝銅像屹立在陵園正中...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 天天要聞

山西這座城市2600年沒有改過名,只為紀念一位千古先賢和一個正在被遺忘的節日

節氣童謠《清明》作詞:李姝 作曲:鄒頔童聲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團三月三,天氣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搖春光,盪鞦韆,盪走百病笑開顏。寒食節,蒸寒燕。飛向雲端彩虹現。插春柳,思親人,全家團圓是美滿。中國人一向有慎終追遠的傳統,一年中除了清明節,還會在中元節、寒衣節、冬至、除夕等節日里虔誠地祭奠祖先。每一個祭祖...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聞

清明節傳統禁忌知多少?

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禁忌。清明節溯源傳統,銘記謹記。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背後藏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刻文化。租傳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饑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湯給他喝。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卻忘了介子推的功勞。等想起時,介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 天天要聞

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少先隊員清明節祭掃 傳承紅色基因

山西青年報記者孟存田 通訊員張琪 為傳承紅色基因,厚植家國情懷,在清明節來臨之際,4月3日上午,陽泉市郊區河底小學部分師生前往郊區河底鎮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開展「紅色耀三晉,青年永傳承」主題清明節祭掃活動,少先隊員們通過敬獻花束、集體默哀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 天天要聞

黑龍江一縣發現侵華日軍遺留炮彈

新華社哈爾濱4月3日電(記者王君寶)近日,黑龍江省黑河市孫吳縣普查隊在推進孫吳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時,發現一枚侵華日軍遺留炮彈。「在普查中,工作人員來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孫吳鎮侵華日軍地下隱蔽部,在文物本體西北側發現了這枚炮彈,經過現場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彈為侵華日軍遺留。」孫吳縣文物保...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聞

英烈縱無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這一串串數字背後都曾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76年前,蘭州戰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關鍵一役,許多戰士血灑蘭州474位烈士長眠於蘭州市烈士陵園名字被歲月隱沒,生命卻融入山河大地蘭州市烈士陵園華林坪革命烈士紀念塔航拍照片。新華社記者 多蕾 攝蒼松翠柏簇擁一顆顆深埋黃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