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後代回憶,自己每次和家人登門拜訪,彭老總都會親自下廚做菜

2025年03月31日01:32:05 歷史 1034


烈士後代回憶,自己每次和家人登門拜訪,彭老總都會親自下廚做菜 - 天天要聞

陳毅安,湖南岳陽市湘陰縣人,1928年4月,任紅4軍31團副團長兼1營營長,率部參加扼守七圾嶺、攻打龍源口、圍困永新城等戰鬥,指揮了黃洋界保衛戰。11月,率部迎接由彭老總等率領的紅五軍井岡山,後在作戰中負重傷,轉移到湘陰養傷。

1930年6月,陳毅安傷愈後重返戰場,任紅八軍第一縱隊縱隊長兼任長沙戰役前敵總指揮,配合紅三軍團攻打長沙。同年8月7日,陳毅安在掩護軍團機關轉移時,不幸腰中四彈,英勇犧牲,年僅25歲。  

陳毅安犧牲時新婚不久,妻子懷有身孕,後產下一子,叫陳晃明。作為陳毅安的老上級,彭老總對烈士遺孀和遺孤非常照顧。

1954年,陳晃明母親由湖南調到北京工作。在一個冬日的早晨,彭老總派他的秘書到陳晃明家裡,邀請陳晃明和母親同去他在中南海的住所做客。汽車徑直開到了彭老總的住所門口。他們一下車,就見到彭老總和夫人浦安修走上前來迎接。

彭老總身著青色呢子中山服,腳上穿一雙老式棉鞋,看起來特別和藹可親,特別是他帶著夫人主動出來迎接,讓陳晃明和母親很是感動。隨後陳晃明就陪母親到了客廳。母親和彭老總聊了一些關於陳毅安的事。

不知不覺已近中午,陳晃明母親起身感謝彭老總對自己一家一直以來的關心照顧,然後打算回家,然而彭老總卻執意留他們吃飯。中午的飯菜很簡單,樸素得出乎陳晃明和母親意料。彭老總說,這是從食堂打來的大鍋飯,沒有開小灶。

飯後,彭老總和陳晃明母親說了很多當年和陳毅安一起打仗的事情。陳晃明因為對這段歷史知之不多,且急於深入地了解自己父親是什麼樣的人,都一一用筆記了下來。離開的時候,彭老總又親自出來送他們,還邀他們經常去他那裡做客。   

1959年廬山會議後,彭老總從中南海移居北京西郊掛甲屯吳家花園。由於脫離了工作崗位,加之與外界隔離,那段時間彭老總一直賦閑在家,看望他最多的就是曾經與他出生入死的烈士的後代。尤其是在1959年以後,陳晃明和家人基本上是每月去一次。

他們剛開始到彭老總家裡時,警衛和工作人員詢問得很詳細,還打電話到陳晃明單位進行核實,後來走動得頻繁了,問得就少了些,只是在門口做個登記。

每當陳晃明和家人到彭老總家,都會給他寂寞的小院帶來歡笑。一般陳晃明他們都是上午去,然後在彭老總家吃了午飯和晚飯才離開,走的時候彭老總都親自打著手電筒把他們送到公交車站。

那個年月各家都很窮,能吃上一頓帶葷腥的飽飯就跟過年似的。時間長了,炊事員就有些犯難,因為本來只是保障彭老總一個人吃飯,但陳晃明他們這些「窮親戚」經常去蹭飯,伙食費已經超出了標準。

所以,每當陳晃明他們到彭老總家的前一天,他就開始忙活,燒鍋爐準備洗澡水,自掏腰包買菜買肉,親自下廚做飯菜,然後把自己下廚做的家常菜和保障他的「首長菜」一起擺上桌,招呼大家圍坐在一起吃。

配發給彭老總的水果他自己基本不吃,他都按照水果個頭大小平均分成幾份,統統送給陳晃明他們。有次他夫人浦安修心疼他,就背著他從均分給各家的水果堆里悄悄地在每份中留下兩個。   

彭老總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黨性原則,非常關心人民群眾的疾苦,始終保持著勞動人民本色。在吳家花園那段時間,彭老總經常和身邊警衛人員一起開荒種地,自己種菜腌菜。他說自己原本就是農民子弟,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他對當時畝產萬斤的說法怎麼也不相信,就親自丈量平整了一分地,從播種、施肥、收割每一步都堅持精耕細作,還不時請教村裡農民,結果一年下來一分地才打了90斤糧食,為此他將此事報告給了中央。

彭老總與村裡人關係處得也很好,哪家有個「紅白事」,他都欣然前往為其主持,哪家孩子上學了,他都花錢給買個書包。為了讓掛甲屯村民用上電燈,他自己特意預支了幾個月的工資,花了1500多元錢給村裡拉了一條電線,裝上電燈。

好幾次陳晃明去彭老總家,都看見他和村裡的農民們坐在一起聊家常,那些農民都像是剛從地里幹活回來,穿著系紅繩的「緬襠褲」,渾身沾滿了泥土,閑聊過程中還不時地把煙袋鍋往鞋底上磕磕,連陳晃明他們這些晚輩看著都有些不習慣,但彭老總從來都不在意這些,和農民們處得像親兄弟一樣。   

彭老總非常喜歡陳晃明的兒子陳正烈,一直與他以「老同志」「小同志」相稱。彭老總的書架里放著一對木雕書架,是越南國防部長武元甲大將贈給他的,彭老總很是珍惜,始終留在身邊。

小傢伙第一次到彭老總家裡就喜歡上它,此後經常拿這對書架玩耍,彭老總每次都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原位。一直到彭老總調到成都擔任「三線」副總指揮走之前,才叮囑警衛參謀把這對書架作為禮物送給陳正烈,勉勵他好好讀書,長大多為國家做貢獻。陳晃明家始終保存著這份珍貴的禮物,作為對彭老總深厚感情的寄託。

彭老總知道「小同志」嘴饞,就讓警衛參謀景希珍騎著摩托車從海淀菜市場花5角錢買來兩斤小黃魚,自己燒火熱油炸小魚。小傢伙一聞到魚腥味就跑過去,圍在鍋台邊眼巴巴地瞅著黃燦燦的小魚。

彭老總就把剛炸好的一條小魚遞給他,小傢伙也不怕燙一股腦全塞進嘴裡,伸出手便要,彭老總又遞給他一條,一條小魚還沒下肚伸手還想要。彭老總揮了揮手笑著說:「讓你這個『小同志』嘗嘗生熟,餵飽你這個小饞蟲大家就沒得吃了,等開飯大家一起吃吧。」

每次看到陳晃明他們這些烈士子弟狼吞虎咽的吃相,彭老總的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眼睛裡總閃爍著欣慰的目光。

平江起義上井岡到橫刀立馬走長征,從血雨腥風戰太行到縱橫馳騁大西北,從保家衛國赴朝鮮廬山會上進忠言,一路揮斥方遒、披堅執銳、過關斬將,彭老總身邊犧牲倒下的戰友不計其數,如今他竭盡所能地照顧這些烈士子弟,從內心來說也是一種安慰。   

陳晃明最後一次見彭老總,是1965年的深秋,那時中央已決定派他到西南去領導「三線」建設。彭老總讓警衛參謀景希珍將所有的舊報紙賣掉,所得40元全部拿來請客,那天陳晃明和愛人有幸去給他老人家送行,表達了自己一家對他的祝賀。

文革開始後,陳晃明一家無從打聽到彭老總的消息,直到1973年才從彭老總侄女彭梅魁處得知他的近況。陳晃明母親便隔一段時間攢點錢,讓陳正烈買一些牛肉辣醬果汁和茶葉,然後托彭梅魁、彭鋼捎給彭老總。

1974年11月29日,彭老總不幸離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陳晃明一架沒法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面。母親帶著他們一家人,在他逝世的301醫院門前馬路上徘徊良久,最後找了一處離停放他遺體最近的地方默哀。   

陳晃明每次回憶起與彭老總的點點滴滴,眼前就會重現老人家和藹而又偉岸的形象,彷彿就在昨日。讓他欣慰的是兒子陳正烈,這個彭老總最為喜歡的「小同志」走上了和他父輩一樣的道路,從一名小戰士一步步成長為共和國將軍,正在盡心竭力地為黨和國家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這也算是告慰彭老總的在天之靈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 天天要聞

三浦按針:一個英國人怎麼成了德川家康麾下武士?

熟悉日本歷史的朋友知道,日本自德川幕府以來就閉關鎖國,直到被黑船踹開國門。不過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別的不說,德川家康就讓一個英國人當過自己的高級顧問,還給冊封武士,並賜予了日本姓名三浦按針。這個「洋武士」三浦按針不但對當時的日本影響很大,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 天天要聞

中國救援隊救災之路,竟遭冷槍——緬甸軍政府這是瘋了嗎?

本文皆根據事實報道,加上主觀意見編寫而成,結尾附上事實報道要知道,緬甸大地剛剛經歷7.9級強震,山河破碎,百姓哀嚎,眼睜睜看著親人被埋在廢墟下,指望著救援的到來。而就在這生死關頭,本該感恩戴德的緬甸軍政府,卻干出了一件讓人匪夷所思、荒唐至極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 天天要聞

廣西名人錄容縣篇——民國少將篇

容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轄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玉林市東北部,地處大容山和雲開大山兩大弧形山脈之間。容縣古稱容州,明洪武時期改容州為容縣,隸屬廣西承宣布政使司梧州府(府治在今梧州市),自此容縣之名沿用至今。容縣歷史悠久,在長期的歲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 天天要聞

張遼威震逍遙津,是孫權太菜了么?

在波譎雲詭的三國歷史中,逍遙津之戰宛如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張遼率少量兵力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威名瞬間傳遍江東。然而,孫權在這場戰役中的失利,絕不能簡單地扣上「能力不足」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