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後消滅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在39歲的時候就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秦朝建立後,秦始皇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促使秦朝更加強大。
不過,秦朝卻只存在十多年就滅亡了,在古代歷史上,秦朝也成為了一個短命王朝。那麼,問題來了,秦朝明明有秦始皇、胡亥、子嬰這三位君主,為什麼大家都說「秦二世而亡」呢?
一
具體來說,對於寫出《過秦論》的賈誼,率先表示「秦二世而亡」。這一說法之所以廣泛流傳,並獲得認可,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嬴政在沙丘平台去世。在李斯、趙高等人的協助下,胡亥除掉了公子扶蘇,繼承了秦朝皇帝的寶座。當然,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放縱趙高掌握大權,乃至於埋下了殺身之禍。
公元前207年,完全掌握了朝政,野心極度膨脹的丞相趙高試圖自立為帝,通過指鹿為馬清洗朝堂後,趙高還派人殺害了秦二世。胡亥被殺後,趙高原本想要篡位稱帝。當然,趙高弒君的行為,還是激怒了天下,也即沒有人敢支持他,這促使趙高不得不迎立子嬰。
值得注意的是,趙高為了自己日後可以繼續篡位,逼迫子嬰稱秦王,而不是皇帝。趙高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當時山東六國已經紛紛復國了。特別是劉邦、項羽等起義的諸侯,更是攻佔了秦朝的大片的疆域。彼時,秦朝實際控制的區域明顯縮水。
在此基礎上,秦三世子嬰繼續稱皇帝,確實名不副實。而正是因為子嬰的稱號和秦始皇、秦二世不同,賈誼很難將他們相提並論。換而言之,秦三世子嬰即位後,秦朝已經名存實亡了。這不僅體現在控制區域明顯縮小上,更是因為子嬰的號令已經不能得到貫徹下去了。
二
另一方面,相對於秦始皇和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嬰的在位時間實在太短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稱帝,公元前210年,嬴政在沙丘病逝。因此,嬴政執掌秦朝的時間超過十年,如果算上之前擔任秦王的時間,嬴政的在位時間則是達到三十多年了。
在嬴政之後,胡亥於公元前210年即位,公元前207年被殺,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卻也有四年左右。而就子嬰來說,於公元前207年九月即位,到了公元前十月,劉邦兵臨咸陽。因為百官都已經背叛秦朝,子嬰只能主動向劉邦投降。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子嬰的在位時間只有46天,這放在整個古代歷史上,確實是比較罕見的。
從在位時間上來看,秦三世子嬰也缺乏足夠的影響力。換而言之,在秦二世胡亥去世後,秦朝已經不是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了,所以賈誼表示「秦為天子,二世而亡」,並且受到了後世史學家的普遍認可。
三
最後,對於在位僅僅只有40多天的秦三世子嬰,雖然沒能阻止秦朝的滅亡,但是,他卻不能稱之為一位昏君。子嬰即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誅滅趙高三族,在咸陽城內示眾。在除掉奸臣趙高後,秦王子嬰又整肅朝綱,抵禦劉邦大軍。
不過,因為大勢已去,子嬰最終還是選擇歸降。秦朝正式滅亡後,劉邦的手下樊噲提議殺死子嬰,但是劉邦沒有同意。對此,在筆者看來,劉邦不殺子嬰,而且和關中地區的百姓約法三章,自然幫他贏得了人心,也為其之後重新奪回關中地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儘管劉邦願意放他一條生路,可是子嬰還是沒能逃過一劫,一個多月後,項羽大軍進入咸陽後,立刻殺害了子嬰,並燒毀了秦國的宮殿。眾所周知,項羽出自楚國貴族,他的祖父項燕也是在抵抗秦軍的戰役中陣亡,這導致項羽對秦國心懷恨意,從而不會放過子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