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2022年08月26日22:07:31 歷史 1297

封建統治時代終於結束了,明清兩朝各代帝皇居住的住所,昔日金牆碧瓦的故宮因為經過歷代的風吹雨打,殘破不堪。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在晚清時期更是為了挽救國運,因為宮內人員逐漸被判決,遣散,放逐,更加無人也無心對故宮繼續進行日常的清潔與維護。

直至新中國成立後,領導人在開國大典舉辦前夕,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就是動員工作人員來對故宮進行一次大掃除!這個決定讓大家心存疑惑,故宮屬於舊時文物,為什麼要勞師動眾來進行清理和管理?

故宮留存的意義

新中國經歷了千辛萬苦,長途跋涉的艱難作戰才走到了今天。北京在還沒稱為北京之前,被稱為北平,古都北平這一個城市,承載了明清兩朝的更迭變換,見證朝代的興衰與封建時代的隕落。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封建統治的治國旅程,雖然被時間覆滅,但是北京故宮這一宏偉的宮殿,一磚一瓦都共同陪伴見證了這一切。

在故宮裡的歷代文獻,文物,宮殿擺件,君主妃嬪們的用品,都在新中國時期多多少少地被保存了下來。

這些經歷過時代變遷的文物,記錄著幾千年來中國,是走了多麼崎嶇的奮鬥之路,才能重新開始新的生活,才能看到新中國如同那冉冉升起的太陽一般,重新像世界展示嶄新的面貌!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所以故宮是一個必須被妥善修繕保存的古建築,不應該讓它成為荒蕪的歷史遺迹。那裡是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記錄現在的重要基地。

2.清理工程的龐大

經過漫長的戰爭,列強國的掠奪和侵略後的故宮,只剩下一片兵荒馬亂的荒蕪,曾經乾淨的小道兩旁雜草叢生,威武尊嚴的紅牆只剩風雨後的斑駁,就連牆角用來滅火的大缸上,都能看到被侵略的痕迹。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在新中國開國大典之前,上級領導決定要清理乾淨這個見證了過去,還會繼續見證未來的地方。然後再進行盛大的開國盛典,徹徹底底除舊迎新。

在通知發出後,專家學者和官員們摩拳擦掌,打算聯手對故宮進行深度的清潔整理工作。

但是72萬平方米的故宮,只有瘋長的野草,昔日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琉璃磚瓦,也布滿了灰塵。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還有那些曾經居住在故宮內的人員留下的破碎衣物,他們日常生活的垃圾堆積成山,堵住了過道走廊

一些不明腐爛的液體垃圾,更是溢出了宮外,隨意蔓延。無人打理的植物肆意生長,衝破城牆,撐爛房頂。

這一清理工程不能簡單稱為「大掃除」,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堪比重造。更有人調侃,這次的清潔工作,應該對一切過去歷史恥辱的清掃。或許去除糟粕,留存精華,才是領導人對這次清理工作最核心的需求。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故宮雖然已經髒亂不堪,但是裡面還是留下了,非常多很重要的文獻和文物。

所以這次的清理隊伍中,集合了許多專業的考古專家與鑒定人員,專業的人員負責搜集並鑒定有留存價值的文物。這些寶物保存著兩朝發展的文化底蘊,必須被妥帖修復。

除了對文物的細緻保存之外,其餘生活垃圾,環境垃圾等則需要需要大量保潔人員來協助處理。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而這支清理故宮的工作隊伍中,就有大量普通民眾自發加入,擔當進行日常清潔工作。

但由於故宮面積巨大,宮殿的構造精緻複雜,清理清潔工作可不僅是簡單地打掃,清洗。而是每一片瓦片,每一塊地磚,每一處牆壁都需要非常小心翼翼地去除臟污再恢復如新。

這一動員,就召集了七萬多人參與到清理故宮的工作中來,時間花費了將近一年,確切的詳細記錄是花費了九個月的時間,才把昔日宏偉的故宮清理完畢。而且清理出來的垃圾廢物竟然多達二十五萬立方米!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光清理工作就已經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了。還有後續的修繕建築,修復文物的工作又進行了將近幾年的時間,才真正地將故宮從頭到尾恢復至往日光輝。

這些偉大的勞動人民啊,並沒有真正的史冊來記錄下來他們姓甚名誰,但他們確實實實在在地,在偉大的新中國成立之際付出了自己的力量,只為了這一次徹頭徹尾的告別過去之式。

對故宮清理的背後

故宮是明清兩朝帝皇的居所,封建統治時期經歷過輝煌華麗的時代,最終以落魄告終。在新中國成立後,意味著以前的舊中國浴火重生,從此落後的中國終將成為過去。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在解放之前,曾經有史料說故宮屬於封建皇權統治的建築標誌,有人建議應該將它拆除摧毀,才能標示新中國的成立。

後來在領導人的建議下,才得以重新保留開放。一步步修繕,整理後,成為了世界著名的景區故宮博物館。

現在的故宮

故宮博物館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古代建築群體,它並不像其他古文明建築大體是獨棟建築。它屬於聯排的宮殿群串連排列在一起,去遊覽過的人們都了解,一整天的時間未必能將其遊覽細緻。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現在的故宮博物館從清理後每一年都有安排專人修復保衛,越來越恢弘美麗,成為北京一處必去的旅遊境地,已經不是以前百姓平民難以逾越的禁區。

在故宮的文化里,可以探索到舊時代的妃嬪們為了生存,就已經花費了半生力氣,使得我們更加珍惜現在平靜的日子。

目前網路上最出圈的故宮風景照,是四季更替的故宮博物館。白雪皚皚與紅磚片瓦交相輝映,綠意盎然的春枝從紅牆探出,金黃燦燦的陽光潑灑在七彩琉璃窗戶。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這多美麗的景色呀!這少不了當時領導人的決心決策,和大量可愛的人民們志願報名的共同協作。

如果當時只把故宮當做舊時遺迹拆除處理,那麼後人就無法欣賞到如此美妙的一處悠長歷史風景。

此次清理工作的背後是新中國決心將落後的中國掃出歷史長卷,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與中國人民一起浴火重生,有了新的目標,新的方向,大家會更加團結的建設好這個國家。

開國大典前的故宮,出動7萬人,歷時9個月,清出25萬立方米垃圾 - 天天要聞

對深愛的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都會堅決堅定擁護到底,每位中國公民從此有了自己的家,再也不會因為戰火紛飛而動蕩。挺起脊樑,硬氣地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國從此乾乾淨淨,體體面面地成立起來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 天天要聞

美髯公是誰的綽號

在小說中擁有美髯公綽號的人有兩位——《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水滸傳》中朱仝!關羽的美髯公稱號,是漢獻帝劉協賦予他的!劉備佔據徐州一帶,讓曹操一直感到芒刺在背。便率兵征討。劉備不敵逃走,前往冀州去投奔袁紹。關羽為了保全劉備的家眷。只能投降曹操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 天天要聞

李峰已任上海青浦區委常委

據「綠色青浦」微信公眾號消息,5月15日上午,上海市青浦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舉行,邀請相關專家作專題輔導報告。青浦區委副書記、區長金曉明主持會議並講話。青浦區政協主席曹衛東、區委副書記劉琪,青浦區委常委張得志、苗光輝、顧駿、葉靖、李峰出席會議。這一消息顯示,青浦區副區長李峰已任青浦區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