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2號鑽井船是我國在1973年從國外引進的一艘自升式鑽井平台,然而,1979年11月25日,這艘鑽井船在作業過程中卻遭遇海面強風大浪,最終翻船後沉入海底,這起事件就是令人心痛的渤海2號沉船事故。
渤海2號沉船事故一共造成72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3700多萬元,是建國以來石油系統最大的事故。這起事故發生後,時任石油部部長的宋振明被解除了職務。那麼,宋振明被解除職務之後,是誰主持石油部的全面工作呢?此人就是時任石油部副部長的焦力人。
焦力人出生於1920年,陝西省韓城人,早年時期,他主要在家鄉讀書。在焦力人的少年時期,他見證了國家的各種不幸,尤其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當時的焦力人已經11歲,雖然年幼,但已經懂得國家與民族的概念,他渴望找到強國救民的道路,於是發奮讀書,以便將來為國效力。
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第二年,18歲的焦力人前往陝甘寧邊區,進入了魯迅師範學校讀書。魯迅師範學校是我黨在延安創建的一所中學,不過,因為抗日形勢的變化,這所學校後來陸續搬遷到延長以及新正縣陽坡頭馬家堡等地,即便如此,魯迅師範學校依然在陝甘寧邊區佔據著重要的地位,是我黨培養青年人才的搖籃。
進入魯迅師範學校學習後不久,表現突出的焦力人就加入了我黨,此後他長期活躍在陝甘寧邊區,在第一兵工廠擔任了總務科科長等職務,領導了兵工廠的武器生產,保障了我軍的武器彈藥供給。解放戰爭時期,焦力人先是在晉綏軍區的兵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不久後又被調到甘肅天水,參與了接管甘肅企業的工作,迅速穩定了當地的社會形勢。
新中國成立後,焦力人被分配到玉門礦務局,擔任了礦務局局長等職務,領導了建國初期我國石油的勘查以及建設等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焦力人率領王進喜等一批玉門油礦的石油工人前往東北的松遼平原,參加了松遼石油會戰,為建設大慶油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這之後,焦力人留在了東北,擔任了東北石油大學校長等職務,為我國的石油行業培養了大量人才。1964年,焦力人被調到石油工業部,參與指揮了勝利油田以及江漢油田的勘探及開發工作,再次為我國的石油事業發展立下大功。1975年,焦力人被任命為石油化學工業部(簡稱石化部)的副部長,1978年,石化部分拆為石油工業部(簡稱為石油部)與化學工業部,焦力人繼續擔任石油部副部長。
1979年11月,渤海2號沉船事故發生,這起事故一共造成了72人遇難,影響嚴重。事故發生後,國家高度重視,石油部也多次組織專家調查事故原因。當時擔任石油部部長的宋振明也因為這起事故在1980年被解除職務。
宋振明被解除職務後,作為副部長的焦力人臨時主持石油部的全面工作,繼續帶領專家調查事故的原因。1981年,渤海2號沉船事故的沉船被打撈上岸,經過專家調查後發現鑽井船本身存在設計缺陷,設計缺陷才是鑽井船翻船的主要原因,這起造成重大傷亡的沉船事件也終於真相大白。
1983年,焦力人從石油部領導崗位主動退了下來,繼續擔任了石油部的顧問。1998年,焦力人離休,晚年他主要生活在北京,於2007年因病去世,享年8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