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民族滅亡的危機成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甘願拋頭顱灑熱血,投身拯救國家與民族的行動當中。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就是當年救國救民中的一員,他年僅12歲就參加了八路軍,最終在我黨的帶領下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此人名叫宋振明。宋振明出生於1926年,河北省館陶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期,宋振明受盡了舊社會的剝削,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1935年,國民黨與日本侵略者簽訂《何梅協定》後,日本侵略者在華北一帶變本加厲,企圖策劃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這也使得華北地區的老百姓受盡了壓迫,宋振明就是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下的,他也渴望拿起武器,反抗日本侵略者。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的第二年,年僅12歲的宋振明參軍入伍,成為山東築先抗日縱隊中的一員。不久後,宋振明所在的部隊被八路軍129師收編,宋振明也擔任了129師的一名宣傳員,他雖然年紀小,但聰明伶俐,學東西很快,宣傳工作也搞得有模有樣,為抗戰的取勝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新中國成立後,宋振明被調到玉門礦務局,投身新中國的石油建設,從此與石油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後建設任務非常緊張,國家為此還專門成立了大慶石油會戰指揮部領導小組,宋振明也被調到這個小組中,並擔任了小組的副組長,參與領導大慶油田的建設工作,為建設大慶油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慶油田建設完成後,宋振明也留在了大慶油田工作,擔任了大慶油田的黨委副書記、書記等職務。宋振明紮根石油領域多年,不僅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而且熟悉石油行業的業務,因此,1975年,他升任石油化學工業部副部長,成為新中國的副部級幹部。1978年,宋振明更進一步,被任命為石油工業部部長,官至正部級。
不過,1979年發生的一件事卻改變了宋振明的命運,影響了他的仕途。1979年11月25日,石油部海洋石油勘探局的「渤海二號」勘探船在作業過程中遭遇海面疾風巨浪,導致「渤海二號」翻船,這起事件造成了嚴重的後果,死亡了72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3700多萬元。
事件發生後,事故調查組根據事故現場得出了初步調查結論,結論指出:「石油部對這起事件負有直接領導責任」,作為石油工業部的部長,宋振明自然要承擔領導責任,1980年,宋振明因為這起事件被解除了職務。
1981年,「渤海二號」沉船被打撈上來,相關專家立刻就投入到對當年事件的具體調查當中,經過調查後發現「渤海二號」本身就存在嚴重的設計缺陷,正是因為設計缺陷,才導致「渤海二號」在大風大浪中翻船。事件最終的調查結論推翻了之前的初步調查結論,宋振明也在這一年重新復出,擔任了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
1990年,為祖國石油事業貢獻大半輩子的宋振明因為積勞成疾去世,享年64歲。去世之前,宋振明留下了遺囑,希望能回到自己魂牽夢縈的大慶油田。也因為這個原因,宋振明的家屬把他的骨灰分別放在了大慶的7個會戰紀念地,宋振明也得以魂歸大慶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