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2022年07月15日19:02:08 歷史 1358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

一:刺殺:

對於嬴政,相信後世任何一人對於他的事迹說起來都熟稔於心,但是對於秦始皇的死因又有誰真正的了解呢?秦皇所做之事,功在千秋,罪在當代。雖然在當時受千夫所指,萬民唾棄,可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秦皇剛統一六國,稍有差池,便會讓好不容易天下一統的局面變得分崩離析,秦皇也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只能重用法典,可是對於諸子百家來說,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 天天要聞


始皇法家開國,天下一統後,又重用法典,這難免會讓諸子百家產生很多誤會,所以儒家多次向始皇建議,應當削減法典,然始皇一意孤行,始皇認為這些儒生太過於迂腐不懂得治國,於是再後來就有了「焚書坑儒」。而這一事件的發生更是讓百家更加驚慌,怕他們步了儒家的後塵。所以秦始皇的死因背後說不定會有百家的影子在裡面。

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 天天要聞


二:積勞成疾

相傳秦始皇從小就患有疾病,體質柔弱,但是他卻對於任何人都不放心,凡事親力親為。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後宮瑣事,天下一統。事情何其多,每天的奏摺多的數都數不過來,更何況批閱,所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肯定吃不消,可能秦始皇也察覺的身體的不適,於是也就為秦始皇尋仙問葯埋下伏筆。

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 天天要聞


三:中毒而亡

秦始皇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立下如此多的功績,不能輕易死去,也不想讓後人忘記他,於是便想到了長生。再加上有心人利用秦王的心理,故意製造謠言。據記載在219年秋天,相傳有一個使者從關東到咸陽,晚上過華陰平舒道的時候,一個拿著玉璧的人攔住他大叫:「今年祖龍死」然後就跑了。

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 天天要聞


御史趕緊奔赴咸陽,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玉壁,正是他第二次出巡渡湘江遇風浪時掉江中的。他內心非常恐慌,加上大臣們紛紛猜測,他覺得很晦氣,就招來方士給他算卦。算卦的結果是:災星不利,只有搬家或出遊才能吉利。因為他是帝王,家是不能搬了。

故而秦皇就更加擔心了招來手下所有方士為他煉製仙丹,更讓徐福去蓬萊島給他找長生不老葯。徐福一去九年不回,而秦始皇便吃了九年的丹藥,這是什麼概念,就相當於吃了九年的重金屬。這也是有可能導致秦皇的死因。

千古一帝為何會葬身於東巡之路? - 天天要聞



至於真相如何,被歷史車輪碾過的痕迹又能被世人所發現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