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月一日,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由渭南市檔案館聯合渭南廣播電視台共同製作的系列融媒直播「渭南檔案記憶」走進合陽縣檔案館成功舉辦。
「伊尹故里、詩經合陽」。透過合陽縣檔案館一件件沉甸甸的歷史檔案,我們可以感受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底蘊深厚的古莘文明,獨具特色的合陽魅力。
合陽縣檔案館成立於1958年,在合陽縣歷屆領導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下,合陽檔案館一步步發展壯大。2017年,緊抓國家推進中西部縣級檔案館建設有利時機,多方爭取資金1200餘萬元,建成總面積達3371平方米,高5層的合陽綜合檔案館。目前,合陽縣檔案館共保存紙質檔案7.73萬卷,13.76萬件,各類圖書資料7000卷,是全縣最大的檔案資料保管基地和現行文件查閱中心。
合陽檔案館特色主要體現在擁有兩個「史料展館」和一個特色珍藏庫。
「合陽綜合史料展館」包括合陽概況、歷史歲月、紅色合陽、文化藝術等八個版塊,通過聲、光、電等形式,勾勒出數千年歲月里,在合陽這塊熱土上演繹的家國情懷、書寫的櫛風沐雨、經歷的進退興衰、鑄就的燦爛輝煌,現已成為宣傳合陽、推介合陽的一個窗口。
「合陽抗戰史料展館」聚焦沿黃抗戰的特殊位置和歷史時期,通過收集的檔案資料和採訪視頻,再現了合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仇敵愾、踴躍支前、無私奉獻的感人場景。兩個展館,先後被命名為合陽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先後有80多家單位4000餘名黨員幹部、中小學生來館參觀學習、現場教學。
特色珍藏庫建在三樓庫房內,是庫中庫。主要收藏了從合陽走出去的當代書法家、原陝西省書法協會主席雷珍民先生向合陽捐贈的300幅、372張書法作品,以及全國各地隸書名家寫詩經的100幅精品力作,和合陽名人檔案等珍貴資料,目的是使之傳於後世、福及子孫、惠及社會。
同時,依託雷珍民先生捐贈的書法作品,在四樓專門建了一個書法展廳,方便社會各界參觀學習,激勵更多的後生新人傳承前輩衣缽,汲取創新力量,助推合陽經濟和文化高質量發展。
靈泉村位於黃河西塬畔因村東南溝內原有一處甘泉而得名。靈泉人善經商,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至清末,靈泉村已湧現出義聚合、義聚正、豐號等四大商號,分號更是遍布西安、太原、漢口、廣州、香港等地,被合陽人稱為「財東村」。財富的積累為村民大興土木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於是靈泉村便出現一座座別具特色的明清民居建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坐擁一條黃河、十里荷塘、百種珍禽、千眼瀵泉、萬畝蘆葦的合陽,對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關係,有著更為準確、更為深刻的理解。
一件件真實的圖片,記錄歷史的足跡;一幕幕流動的影像, 傳唱著一個民族昂揚奮進的旋律。渭南檔案記憶,讓我們更加深刻,更加直觀的了解生養我們的這片土地;更加激勵我們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豪情壯志。
在直播互動區,網友紛紛表示:檔案承載著記憶,檔案更是歷史的傳承。通過網路視頻直播,讓合陽珍貴檔案走進普通百姓視野,讓大家近距離接觸檔案、了解檔案,感受檔案文化的魅力!以後有機會一定多走進檔案館進行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