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2022年06月30日00:09:11 歷史 1234

各位好,我是鴨鴨。咱們上期說到,唐玄宗李隆基繼位後,偏愛后妃武氏,與原配王皇后日漸疏遠,王皇后為求子復寵,不惜使用符咒厭勝之術,獲罪被廢。

其後,武氏卻未能如願繼任皇后,前面礙於篇幅有限,咱們只提到武惠妃是李隆基祖母武則天的親屬,因此受到大臣反對。今天,咱們就來詳細說說,這位武惠妃的情況。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像

武惠妃是玄宗祖母武則天的侄孫女,從血緣上來看,她們的關係其實已經相當疏遠。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yuē)第三個哥哥名為武士讓,武士讓的曾孫女就是武惠妃。

武則天稱帝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力量,不斷加封武氏家族成員。武惠妃的父親武攸止雖然已經是遠親,卻也因此受封王爵。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或許是無福消受,武攸止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武惠妃尚且年幼,按照慣例,武則天就將這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侄孫女接入宮中撫養。武則天的孫子玄宗繼位後,將武氏冊封為了婕妤。這也是武惠妃發跡之路的開端。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李隆基像

玄宗與武惠妃的第一個兒子李一,出生在開元四年,據《舊唐書》記載:

夏悼王一,玄宗第九子也。母貞順皇后為惠妃,見寵。一生而美秀,上鍾愛無比,名之為一。開元五年,孩孺而薨,玄宗追封謚。時車駕在東都,葬於城南龍門東岑,欲宮中舉目見之。

夏悼王李一,是唐玄宗第九子,母親惠妃深受玄宗寵愛。李一面貌秀美,玄宗對他鐘愛無比,將他命名為一。他在開元五年時夭折,玄宗追封他為夏王,謚號曰悼。李一去世的時候,玄宗等人住在洛陽上陽宮中,於是將他安葬在洛陽城南龍門山東面,希望以後能夠在上陽宮中望見他的墳墓。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唐代東都洛陽圖

從李一的生卒年來看,武惠妃至少在開元三年,也就是李隆基繼位三年後即受封婕妤,寵冠後宮。在武惠妃生育之前,玄宗已經有了八個兒子,但他對於李一,卻最為鍾愛,並親自為他取名為一。要知道,其他兒子可沒這待遇。

開元五年的時候,玄宗將給兒子取名以及確定封號的事情,丟給了大臣宋璟蘇頲。而一這個字,含義也相當特殊。《道德經》稱:「聖人抱一為天下式」。意思就是,聖人掌握萬事歸一的法則,就可以治理天下。

有趣的是,玄宗在李一出生之前,就已經確立了太子,此時,他是否動了易儲之心,我們不得而知。

但李一卻不可能參與未來的儲君之爭,他在出生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此後,武惠妃又相繼生育了一子一女,也毫無意外,全部夭折。

直到開元八年之後,武惠妃的第三個兒子李琩出生,這位李琩的王妃,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楊貴妃。玄宗害怕自己這個兒子同樣夭折,於是就將他送到宮外,自己哥哥寧王李憲的家中撫養,十多年來,他就一直住在伯父寧王家中。

命運的齒輪已經在悄然轉動,未來的李琩,將會迎娶楊氏作為王妃,而他的父親玄宗李隆基,也將與李唐王朝一同墜入深淵。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元代 錢選 《貴妃上馬圖》

順便提一句,長期以來,這位倒霉蛋壽王李琩,在史書中都被記為李瑁,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取瑁的本義,即天子接見諸侯所持的玉圭,為李琩安排了一起,玄宗想要冊封其為太子的戲碼。

實際上,李琩一生與儲位無緣,從其女陽城縣主李應玄的墓誌來看,其名也為琩而並非瑁。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壽王李琩之女 陽城縣主墓誌

武惠妃生下李琩和咸宜公主不久後,玄宗原配王皇后以符咒壓勝求子,事發被廢。此時,後宮之中,武惠妃風頭正盛。按照常理來說,她最有可能成為繼任皇后的人選。

但前面咱們提到,一方面,武惠妃是唐玄宗祖母武則天的侄孫女,此時朝堂之上,對於武氏家族成員非常排斥,更不用說是冊立武氏子孫為皇后,這種具有明顯政治意義的大動作了。

而另一方面,玄宗在9年前便冊立了庶次子李瑛為太子,並且目前沒有換人的想法。一旦武惠妃成為皇后,於公於私,李瑛的儲君之位都將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那如果冊立太子李瑛的生母為皇后呢?這就更離譜了,李瑛的生母是趙麗妃,失寵多年,而更致命的是,趙麗妃原本是潞州的倡伎歌女,當時李隆基為臨淄王,出任潞州別駕,將其納為側室。

既然選誰都不行,玄宗乾脆擱置爭議,將武氏封為皇后之下三妃之首惠妃,享受皇后待遇,而太子李瑛生母則受封麗妃

玄宗和稀泥的態度,使得武惠妃的政治野心更加膨脹。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此時,武惠妃已經儀比皇后,既然趙麗妃的兒子能成為太子,那麼為什麼她的兒子不行呢?而武惠妃選定的太子人選,就是咱們前面提到的倒霉蛋壽王李琩。

但現在問題來了,太子李瑛受封二十年,一直還算小心謹慎,沒有犯什麼不可挽回的大錯,玄宗基本不可能無緣無故廢黜他。既然沒有問題,那不如就製造問題。正好此時,太子李瑛和他的異母弟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因為各自生母失寵而口出怨言。武惠妃的女婿楊洄,也支持壽王李琩上位,就將這三位的事情報告給了她。武惠妃便向玄宗哭訴,說太子李瑛私下召集黨羽,想要害死自己和兒女。

果不其然,玄宗勃然大怒,當即便要廢黜太子。幸好被當時的宰相張九齡搭救,張九齡力陳輕言廢立的厲害,才最終讓玄宗打消了這個念頭。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清代 佚名《明皇訓儲圖卷》

然而,不久之後張九齡也倒了大霉。作為宰輔重臣,他在朝堂決策之中擁有很大的話語權。而此時,他也遭遇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強敵,玄宗寵臣李林甫。在伏獵侍郎事件與周子諒引讖語案中,李林甫不斷利用玄宗猜疑之心,自用之性,最(zuì)終(zhōng)促使君臣離心。

伏獵侍郎事件,發生在開元二十年左右,當時,李林甫推薦了蕭炅擔任戶部侍郎。有一次,蕭炅和嚴挺之一起參加宴會,席間,蕭炅讀《禮記》中 「蒸嘗伏臘」,蒸嘗,是指秋冬的祭祀,伏臘是指夏季和農曆十二月的祭祀。然而,因為文化水平不高,蕭炅將其讀作了「蒸嘗伏獵」。原本這也只是一件小事,但嚴挺之他不是一般人啊,他受張九齡提攜,與其親善。而這位蕭炅,則是來自於敵對陣營李林甫方。嚴挺之自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一方面,蕭炅自身水平低下,的確不適合擔任戶部侍郎,另一方面,這也不失為是打擊李林甫勢力的絕佳時機。因此,他當即將將此事告訴了張九齡,蕭炅也順理成章被調任為岐州刺史。

這下,嚴挺之與李林甫的梁子可就結大了。張九齡愛惜人才,也希望嚴挺之來日能夠拜相。於是便告訴嚴挺之,現在李林甫深受皇帝器重,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他應該主動親近李林甫,和他搞好關係。但嚴挺之向來傲氣,除了公務往來,從不拜訪,李林甫對他也更加仇恨。這時,蔚洲刺史王元琰因為貪污受賄被審查,王元琰的妻子,是嚴挺之的前妻,或許是出於顧念舊情,嚴挺之出面為王元琰說情。李林甫逮住機會,向玄宗上報,張九齡也出來為嚴挺之解釋,說他不是因為與前妻有私情,才救護王元琰的。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張九齡像

然而,這番辯護,卻讓玄宗更加厭煩。他回想起舊事,認為張九齡不過是在庇護自己的黨羽。於是便將張九齡罷相,遷為左丞相,不再負責處理政事。

到此為止,張九齡雖然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實權,卻依然處於朝堂政治決策圈核心。但接下來,事情就更加刺激了,這就是發生於開元二十五年的周子諒引讖語案。

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張九齡罷相後,玄宗任命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執掌門下省政務。此前,張九齡就非常反對,玄宗給予牛仙客六部尚書職銜以及爵位。而牛仙客在張九齡罷相之後受到任命,或許也暗含玄宗敲打譏諷之義。然而,牛仙客雖然為官謹慎,但也的確不是宰輔的合適人員。他在門下省處決政務,凡事唯唯諾諾,全由李林甫做主。

此時,監察御史周子諒坐不住了,開元二十五年五月,他跳出來當廷彈劾牛仙客失職,並且引用讖語「必有牛姓干唐祚」為證,指責牛仙客就是那個姓牛,並且會危及李唐江山的人。

讖語,就是預言。周子諒引用的讖語,來自於武周時期,原文是「首尾三鱗六十年,兩角犢子自狂癲,龍蛇相鬥血成川。」當時好事的人,就將它解釋為「兩角犢子,牛也,必有牛姓干唐祚」。

雖然這聽起來很扯,但歷朝歷代,統治者對於讖語都相當忌諱。秦始皇執政時期,有讖語稱「亡秦者,胡也」。當時,北方匈奴被稱作胡,秦始皇北伐匈奴,修築長城。其死後胡亥繼位,秦朝二世而亡。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宋 佚名 唐太宗半身像

唐太宗時期,有讖語稱「唐三世之後,女主武氏代有天下」。在與群臣飲宴時,太宗得知左武衛將軍、武連縣李君羨小名為五娘,且他的官職封邑都帶有武字,於是將他遷出京城,李君羨與員道信討論辟穀以及佛法的事情,又被誣陷為心懷不軌,這可真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太宗當即下令處死李君羨,沒收財產。太宗去世後,高宗李治繼位,隨後冊立武則天為皇后。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些讖語,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薛定諤的讖語,畢竟,在事件沒有發生之前,你永遠想不到這件事會怎樣發生。

周子諒在彈劾之中引用讖語,也是希望藉助玄宗疑心,加速牛仙客倒台。但是,他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朝堂之上的局勢。周子諒是張九齡引薦的官員,張九齡此前被玄宗認為有結黨的嫌疑,因而被罷相。

此時,作為張九齡陣營的周子諒,出面彈劾玄宗任命的牛仙客。一來,這意味著他是在質疑玄宗的判斷能力。二來,其挽救張九齡目的過於明顯。三來,更是坐實了張九齡結黨之事,可謂一步錯,步步錯。

周子諒的行為,無疑是在告訴玄宗,自己在將他當作傻子來耍。玄宗當即暴怒,命令衛士將他撲倒在大殿之上,周子諒受傷昏死,醒來後,玄宗又命令對他施加廷杖,致使其當場身亡。玄宗的憤怒與殘暴,可見一斑。張九齡也受此牽連,由從二品左丞相貶為從五品荊州長史。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五代十國 周文矩《明皇會棋圖》

失去了張九齡的庇佑,太子李瑛徹底淪為俎上魚肉。張九齡被貶同月,武惠妃的女婿楊洄再次構陷太子李瑛、太子妃之兄薛銹、鄂王李瑤以及光王李琚(jū)謀反。為了坐實這一罪名,武惠妃假稱宮中出現盜賊,請求太子援助,又告訴玄宗,太子即將披甲率兵入宮謀反。

果然,本就心存戒備的玄宗,與率兵趕來的太子撞了個正著。這下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玄宗下令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廢為庶人,太子妃之兄薛銹賜死。不久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也遭到殺害。

太子李瑛被廢后,按照劇本來說,武惠妃的兒子李琩可以收拾收拾準備入主東宮了。但詭異的是,就在這一年,武惠妃卻時常看見三王的鬼魂,她因為恐懼而大病,巫師來到宮中做了一個月的法事,武惠妃非但沒有痊癒,反而病重去世了。

從武惠妃此前的行事手段來看,她並非膽小怕事之人,三王之死完全在她的計劃之中,況且,她並沒有親眼目睹三王的死亡慘像。作為勝利者,武惠妃的兒子很有可能即將繼任太子。她卻在同年出現了神志恍惚的癥狀,並且大病而死,實在令人費解。

武惠妃去世時大約四十歲,玄宗將她追封為皇后,謚曰貞順。當時,玄宗的庶長子慶王李琮(cóng)請示是否需要按照皇后的喪禮,讓玄宗所有子女都為其服喪,玄宗沒有準許。相關部門請示是否需要在武惠妃忌日停止朝政事宜,玄宗也沒有準許。由此看來,於他而言,武惠妃或許也並非十分重要。

為他人作嫁衣裳:玄宗武惠妃的皇后之路 - 天天要聞

玄宗之子 唐肅宗李亨

武惠妃死後,李林甫繼續積極擁立其子李琩成為太子,但玄宗卻似乎完全忘記了與武惠妃的恩愛過往,直接跳過了她的兩個兒子李琩和李琦,選擇了「年長、且仁孝恭謹,又好學」的第三子忠王李亨。至此,太子問題敲定。

由此可知,武惠妃陷入了一個可怕的誤區,她似乎認為,太子李瑛便是兒子太子之位的唯一絆腳石。然而,前面我們說道,玄宗不缺兒子,此時,除了面部有傷不能繼位的庶長子,被殺害的廢太子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以及早逝的夏王李一、汴王李璥,唐玄宗還有24個兒子可供自由選擇。況且壽王李琩自幼在伯父寧王李憲家長大,玄宗對他感情淡薄也屬正常。

在三王被害、武惠妃病逝的第二年,李玙(yú)被冊立為太子,之後改名李亨。他就是日後的唐肅宗。武惠妃之前所作所為,全部付之東流,真可謂為他人作嫁衣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