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2022年06月28日09:02:02 歷史 1072

作為武王克商後第一個冊封的諸侯國,呂氏齊國周朝擁有獨特的地位,是周朝統治東部的重要支點,在其後數百年的時間內,齊國創造了璀璨的齊文化。

那麼,在先秦史上舉足輕重的齊國,其國號「齊」到底從何而來?《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只是說周武王「封師尚父於齊營丘」,似乎營丘屬於商朝直屬地,商朝滅亡後屬於無主之地,但事實並非如此,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甲骨文中的齊字

甲骨文中的齊字,一般被認為是三根麥穗上端的形象,略有高下錯落,因此本義被認為是谷穗整齊,後來被引申為整治、整理等。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記載:「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也就是說,許慎認為齊字是根據麥穗形象而來。

將齊字來源與麥穗相聯繫,還有一個重要的證據,即來字。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甲骨文中的來字,實際上本義是小麥,相反麥字的本義是到來,兩個字本義用反了,至於古人為何弄反了,這就不得而知了。

郭沫若認為,以「萊」作地名的,即為「來」。也就是說,膠東半島上的萊族人,原本應該叫「來國」,他們首先大規模種植了小麥。而以「萊」命名的地名,距離齊國都城臨淄(淄博)不遠。

因此可以想像,當地早已種植小麥,於是古人根據麥穗整齊劃一的形象,由此創造出了齊字,此地也就被稱為「齊地」。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不過,還有一種解讀與麥穗無關,而是源於濟水。原因很簡單,甲骨文中的齊字,較早的字形是圓形,後來線條才演變為直線,演變為菱形,這其中可能與龜甲刻字的時候,圓形不容易刻寫有關。許慎可能沒有見到甲骨文,而見到的是周朝相關字形,於是誤以為是麥穗。

關於濟水,《禹貢》這樣記載:「導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於菏;又東北,會於汶;又北,東入于海。」古人認為濟水多源,始於河南王屋山的沇水,在此過程中隱於地下、穿過黃河、再浮出地面、匯合北濟南濟,三隱三現,神秘莫測,百折不撓匯入大海。

因此,甲骨文中的齊字字形,三個圓形上都有上下延伸線:首先表達的可能是濟水多源共出,所謂列出了三個圓形,即三為多之意;同時由於濟水三隱之後三現,每次出現時猶如泉水汩汩而出,形如圓形,且泉水有源頭有去向,所以由上下延伸線來表達。

總之,就甲骨文與文獻資料來看,齊字或源於麥穗,或源於濟水,之後形成了「齊地」。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甲骨文中的齊國

先秦時期,國號一般是由地名演化而來,周朝之周源於周原,魯國之魯源於魯地(起初位於河南魯山縣一帶)等,商代時期齊地也出現了一個「齊國」。

南宋《路史·國名記一》記載:「齊侯爵,伯陵氏之故國,以天齊淵名。呂尚復封,都營丘,今青(青州)之臨淄也。」也就是說,商代已有齊國,武王伐紂時將之滅亡,之後周武王將姜子牙封在齊地。

然而,《路史》是最早提出「商代齊國」、以及「呂尚復封」說法的文獻,之前這段歷史不見於《左傳》、《史記》等史書,因此商代是否真的存在齊國,其實爭議很大,畢竟南宋距離商代已有2000年。甲骨文出土之後,人們發現至少紂王時期時的確已有出現了「商代齊國」,至於是不是「伯陵氏之故國」就不好說了。

甲骨文卜辭記載:「癸巳卜,貞王旬亡禍。在二月,在齊師。惟王來徵人方。巳王卜,貞旬亡禍。王……夕在齊師。惟王十(五)……。」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所謂「人方」,即為「夷方」,東夷族群中的一個強大方國,大概位於山東臨沂一帶,大約在紂王繼位十年時造反,之後一直到商朝滅亡,雙方戰爭還沒有徹底結束。當時,為了攻打東夷,紂王多次派兵與齊國部隊匯合,然後合兵征討東夷。

對於甲骨文中的「齊」,郭沫若解讀認為:「齊當即齊國之前身,蓋殷時舊國,周人滅之,別立新國,而仍其舊稱也。殷代之齊,當指齊之首都營丘附近,今山東臨淄也。」

通過甲骨文卜辭還可以看到,商代齊國經常配合殷商攻打東夷,應該是殷商的鐵杆諸侯,在王朝的地位非比尋常。武王伐紂之後,第一個就冊封姜子牙,顯示了周武王對齊地的重視,就是借用姜子牙的能力鎮壓當地強大的反叛勢力。因此,呂氏齊國建立的背後,或許隱藏著一段商代齊國被血腥鎮壓的歷史。

齊國為何叫「齊」?甲骨文揭開了一段被塵封3000年的歷史 - 天天要聞

可見,齊地歷史悠久,地名或源於麥穗或源於濟水,至少在商代晚期已有「齊國」。呂氏齊國國號之所以叫「齊」,原因在於承襲之前的國名,猶如後來「田氏代齊」一樣。

參考資料:《史記》、《齊名之源考辨》等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銅川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 天天要聞

銅川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2024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強調了文化機構在提供全面教育體驗方面的關鍵作用。隨著博物館事業持續發展,博物館教育、研究職能進一步發揮,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日益凸顯。銅川博物館作為綜合性博物館,充分利用資源和空間,推動文物資源活...
慶余年2:看懂范閑的兩大冒險動作,才明白慶帝為何不殺他 - 天天要聞

慶余年2:看懂范閑的兩大冒險動作,才明白慶帝為何不殺他

范閑意外當上了監察院一處處長。從北齊返回途中,二皇子派人要殺范閑,情急之下,范閑假死,騙過了所有人,包括慶帝。當聽到「噩耗」,慶帝甚至連鞋都沒穿,就跑到大殿專門聽侯公公的彙報。然而事實上,范閑根本沒死。沒死就是假死。假死就是欺君。一直以來,欺君之罪,是死罪。
國際博物館日,一群光谷青少年走進明楚王墓考古遺址公園,品讀歷史文化 - 天天要聞

國際博物館日,一群光谷青少年走進明楚王墓考古遺址公園,品讀歷史文化

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通訊員 吳怡蓉 黃志鵬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當日上午,東湖高新區關工委聯合青志協、明楚王墓文管所組織灣郡社區30多名青少年走進武漢龍泉山明楚王墓考古遺址公園,開展歷史文化研學活動。活動當天,孩子們在遺址公園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一路上探尋婆婆樹、龜碑...
AI重現!原來「辛追夫人」長這樣 - 天天要聞

AI重現!原來「辛追夫人」長這樣

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院獲悉,「辛追夫人」3D數字人形象5月17日首次公開發布,分別為年齡約35歲的全身坐姿版和50歲左右的頭部形象,它以上世紀70年代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出土時的頭部掃描X光片為主要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