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2022年06月28日02:15:20 歷史 1301

導讀

中國人對「故土」的眷戀,是全世界哪裡人都比不了的。故土難離、人離鄉賤、落葉歸根,無不是在訴說著中國人對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根」有多麼難以割捨的感情。

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連離開自己所在的城市都要鼓足勇氣,更不要說出國了。

可是,有這樣一個人,他在55歲的時候攜家帶口奔向國外,背著「叛逃出國」的罪名長達二十年才等到國家給他卸下「污名」。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故土難離

這個人是馬思聰,他就是那首著名的《思鄉曲》的作者。他是我國當代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並且還是一名極為出色的音樂教育家。

馬思聰從小就展現出在音樂方面極其出色的天賦,11歲就被稱為「音樂神童」,此後留學國外進修。在1932年結束留學,他這樣的音樂天才,如果留在國外,是不愁生活問題的。

但是19歲的馬思聰毅然回國,和陳洪一起創辦「廣州音樂學院」,在戰火中孕育出大批音樂人才。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情懷,大義

馬思聰在戰爭時期一直堅持演出,並且每一場演出都會收費。

所有的演出收入,都被他捐了出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後的國家建設,都有他捐款的身影。

他知道自己能做得不多,但他想要竭盡全力地為國家做一些事情。

西方人看不起我們,將擁有數千年文化傳承的中國視為「蠻夷」,他就要向他們證明,中國人同樣擁有強大的藝術造詣!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馬思聰曾說,要把每個音符獻給祖國。

1948年司徒雷登來到中國,特意見了馬思聰,並且提出希望他能夠到美國去。馬思聰拒絕了他,他要留在亟待重建的新中國,他要親手為自己的祖國添磚加瓦,要親眼看著自己的祖國日益強大。

這個時候的馬思聰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1966年底,他會經停香港而後轉道前往美國。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突變,命運的轉折

1966年,馬思聰的學生們如驚弓之鳥一般地提出不能再來上課,一場場運動將曾經的藝術家踩在腳下,變成了人人可以唾棄辱罵的垃圾。

一群年輕的面孔闖入馬思聰的家門,高喊著口號將他家中一頓打砸,馬思聰和妻子都成了被批判的受教育對象。

賢淑溫柔的妻子每天要去掃大街,馬思聰更是被要求對過去的「錯誤」進行反思,每天都要交「檢討書」。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妻子和孩子不願忍受這種屈辱,逃離了北京。

馬思聰沒有走,他聽著中央廣播電台還在放他的《思鄉曲》,那是對台灣和海外同胞播放的頻道,他覺得,國家還沒有徹底否認他。

直到《思鄉曲》被換成了《東方紅》,在被「隔離審查」的馬思聰如墜冰窟。

1966年底,小女兒悄悄潛回北京,用「休養身體」為借口將馬思聰勸著上了車。

直到上車後,馬思聰才知道,他們將會抵達香港,遠離是非之地。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馬思聰掙扎猶豫了很久,最終選擇和家人一起離開,他們在香港短暫落腳,後來去了美國。

漂泊

這一走,成了馬思聰後半生不能解開的心結。

因為他們一家人的離開,家中兄弟姊妹和親戚朋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馬思聰本人更是被冠以「叛國罪」二十年洗不清一身污水。

在馬思聰的心中,他永遠愛著自己的祖國,他到國外後一次次強調,沒有對不起祖國。

他拒絕了美國一直想要發給他的「政治避難金」,堅決不承認自己是到美國「政治避難」,他不願給美國增加攻訐中國的籌碼,更不想成為傷害祖國的刀尖。

馬思聰:「叛逃」中國20年,生前反覆含淚說出「沒有對不起祖國」 - 天天要聞

結語

1985年,馬思聰輾轉得知自己在國內終於「平凡」,他高興地落淚,將自己在外的這19年稱為「蘇武牧羊十九年」。

在此後的很長時間裡,國內曾經多次邀請馬思聰回國,但馬思聰都婉拒了,只說自己在「合適的時間」會回國。

他曾對親戚透露,希望等到國內真正穩定了,能夠找到機會回去。過去發生的事情,是他心中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這位跨過戰火陪伴共和國成長的老人,是需要鼓足勇氣的。

令人遺憾的是,1987年5月20日,75歲的馬思聰老先生在美國去世,到最後,他還是沒能親眼回來看一看他的祖國,沒能回來看到他期盼著的穩定發展的祖國。

本文所用圖片來源於網路,僅配合敘事,請不要對號入座,侵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