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2019年10月14日14:20:14 歷史 1570

東漢末期戰亂紛擾,起義軍紛紛出場。後來隨著各地不斷起兵平叛,黃巾起義雖被撲滅,但各地軍閥仍以剿滅黃巾軍為名,發展各自勢力。東漢王朝統治搖搖欲墜、但朝廷內部宦官與外戚爭權的鬥爭卻越發激烈,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 。劉燕(即漢少帝)即位,少帝年幼,大權旁落、宮廷內部爭鬥四起。外戚何進因不滿姐姐何太后阻止其誅殺宦官,遂密召外地軍閥董卓率軍進京以脅迫何太后就範。董卓進京後,廢黜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漢獻帝。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董卓及其領導的西涼軍來自偏僻的大西北,他們進人東漢的首都洛陽後,大都市的繁榮令他們血脈賁張,燒殺搶掠之事時有發生。洛陽城中皇親國戚、商賈大亨非常多,西涼軍闖進這樣的人家,隨便在門口插個「反賊」的旗子,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圖財害命了,因此全城陷人極度恐慌之中。作為西涼軍的頭目,董卓不但不約束手下,反而「身先士卒」,闖進後宮,肆意霸佔宮中的嬪妃和公主。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董卓進京,改變了後漢帝國歷史的行進方向,遊戲從此多了一個另類的玩家。董卓廢掉何太后的兒子劉辯,立了王美人的兒子劉協的行為,讓後來的史官以此為依據,指責董卓擅立。因為從漢家歷史看,擁立皇上不是一般人的活兒,除了外戚就是勛臣,以董卓的資歷地位,主導這麼大的事情,在當時就遇到了抵觸。而董卓的領導也在短短三年內就以失敗告終。

一直以來,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都將董卓視為兇惡殘暴之徒,這固然是因為董卓在爭奪權力過程中製造了許多殺戮,同時也因為董卓廢少帝和立獻帝的做法為正統思想所不容,為歷代史官所詬病。但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一味盲從史官的記載,而要全面探析董卓所處的時代環境和代表的階級利益。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進京後的董卓,為了躲避反對勢力的軍事進攻,將國都從洛陽遷往長安,遷都耗費巨大財力,搞得朝廷財盡物竭,董卓只好下令鑄造小錢,以解決新都軍民的生活問題。這就引發了他統治下的第一次危機——來自財政方面的壓力。

由於遷都耗資巨大,所以董卓現在面對虧空的財政首先就要想辦法把錢搞到手,要不然整個帝國的運轉就會停擺。但是他首先想到的辦法不是鑄錢,而是搶掠。遷都之日,他先是對洛陽城中富豪加以罪名逮捕處死,沒其財物。繼而派步兵和騎兵在後驅逐黎民百姓遷往長安,遷徙隊伍中馬踏人踩,加之飢餓和搶掠,屍橫遍野,其狀慘不忍睹。隨後他又命部下將二百里內一切宮殿,官府及民宅焚燒殆盡,還令呂布率兵挖墳據墓,搜羅珍寶,上至皇陵、下至普通官員的墓葬無一倖免,在此浩動下,朝廷和百姓全都失去了生活必需的全部物資,而軍人們卻中飽了私囊。所以,這一番舉動雖然來錢很快,卻沒有為中央政府增加多少收入。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很快,董卓就找到了另外斂財的方法,那就是自己造錢。董卓從小出身遊俠兒,遊俠商賈從來就是善於鑄造私錢、劣錢,牟取暴利的專家,漢代私鑄劣錢相當猖獗。漢代元狩年間,曾經赦免自首連坐盜鑄金錢的罪人高達上百萬人。可見私錢暴利之一斑。所以鑄造小錢劣錢斂財,就成了董卓的必然選擇。

董卓官鑄劣錢,在銅材原料上另闢蹊徑,他利用手裡的無限權力,收攏洛陽和長安城中的銅人、鍾虛、飛廉和銅馬之類的大型銅像銅器作為鑄錢原料。其中的銅人,就是秦始皇當年收六國之兵,為金人十二中的十個,每個重達二十四萬斤(秦漢一斤約為市斤的一半)。董卓的官鑄小錢,重約五分,即一兩的二十分之一,大概只有五銖錢的四分之一。按一斤十六兩,一漢斤銅約可鑄小錢三百二十枚。十個金人二百四十萬斤可以鑄錢七億六千八百萬枚。尤其讓民眾無法接受的是董卓的官鑄劣錢鑄造粗糙,質量低劣,錢文模糊不清,給日常交易使用帶來諸多不便,被時人貶稱為無文錢。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董卓通過熔煉銅人、鍾虛、飛廉、銅馬等大型銅像銅器,加上熔鑄回籠的五銖錢,鑄造了數以億計的官鑄無文小錢。如此巨量的無文小錢在很短時間內被發行流入洛陽、長安等近畿地區,加上劣幣驅逐良幣,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每石穀米價格最高時漲到數十萬錢,相當於是一車錢換一車穀米。致使小民百姓無法維持生計,紛紛破產。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在董卓「治理」下,東漢自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恢復建立的五銖錢貨幣體系至此崩潰,這是董卓治理下的財政危機狀態,而在政治鬥爭上,除了他的統治過於殘暴而喪失民心這一點原因之外,作為涼州武人代表入主中原,董卓特殊的身份遭到了中原世族名士的反對,也讓他後來的政治統治充滿了各種反對的聲音。

作為西涼人,董卓生生於微末,卻年少有成,身材魁梧高大,臂力驚人。史書記載,董卓生來力大體壯,史稱:膂力過人,雙帶兩韃,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少好俠,嘗游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董卓的父親董君雅從小吏升任潁川綸氏尉,也算是有了一官半職。縣尉的官階在漢代很低,出身於庶族地主家庭的董卓在士族壟斷仕進的東漢時代很難進入統治核心。但是他生長在涼州,年輕時好遊俠,曾經遊歷羌族生活的地區,與羌族豪帥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以健俠揚名諒州。董卓精通羌胡事務,這為後來董卓在對羌人的戰爭中屢次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西羌出自三苗,是羌族的別支,漢代進入中原的羌人基本與漢族融合,未進入中原的羌人以部落為單位散布在長城以西、河湟地帶。 漢羌戰爭自西漢開始斷斷續續持續百年,漢宣帝時曾派趙充國對屢次犯邊的先零羌進行打擊;東漢光武帝時的名將馬援也曾在隴西平羌,安帝、順帝兩朝漢羌戰爭尤為激烈。漢桓帝時,在涼州三明(段潁、皇甫規、張奐)的鎮壓下,殺死數萬羌人,重創西羌,使其再也無力威脅東漢政權。近百年的漢羌戰爭耗費了東漢政權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漢桓帝末年,羌族部落來犯,邊境形勢不容樂觀。朝廷派中郎將張奐前往鎮壓,董卓作為軍司馬共同出征,結果「大破之, 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論功行賞,董卓拜郎中,遷廣武令,蜀郡北部尉,後遷為西域成已校尉。 隨後他在與羌族部落的戰爭中屢建奇功,不久又拜董卓為前將軍,封漦鄉侯。30多年的征戰,憑藉著赫赫戰功,董卓終於從軍吏升到前將軍,成為東漢的高級武官,有了雄踞一方的資本。這固然離不開他的勇武與謀略,主要原因還是董卓盛壯之年,正值涼州三明安羌時期,抓住了建立功勛的大好時機。

但是,董卓所統領的涼州兵以湟中義從和關中秦胡為基幹,夾雜許多出身低微的涼州漢人,這支軍隊在與西羌的長期戰爭中培養起來,以騎兵為主,雖然具有較高的戰鬥力,卻註定了涼州軍事集團難以長期為士族服務,也不會被士族接納,只是被士族充當爭奪統治利益的工具罷了。而作為軍隊統領的董卓,更是被當時的士族看作是蠻夷之人,斷不能被士大夫所認可。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然而董卓進京之初,並沒有打算與士族決裂,而是積極拉攏士族。但是士族因為董卓的出身一直對董卓持排擠態度。董卓廢少帝之時,找袁紹商量,為的是藉助袁氏的影響,取得士族的支持控制朝政,不想卻遭到袁紹反對,先「偽許之」,後「紹不應,橫刀長揖而去。袁紹對漢帝的忠心未必有多少,從後來袁紹聯合冀州牧韓馥欲;立幽州牧劉虞可以看出,袁紹作為士族的代表人物,更多地是考慮家族的利益,袁紹公開反對董卓,應是對出身庶族的董卓控制朝政感到不滿。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因此,董卓之所以受到士族門閥的強烈反對,一是士族門閥對董卓出身的排斥。董卓不但是一個武人,而且出身庶族,董卓的掌權不符合眾多士族門閥的利益;二是董卓對當時政治模式和社會秩序的破壞。東漢一直都是外戚或士族掌握朝政,而董卓的出現使庶族武人掌握了朝廷大權,改變了延續上百年的政治體制,同時董卓廢少立獻給人留下口實,受到士族的強烈反對。另外,董卓內部集團在後期也出現了分裂,導致董卓最後的失敗成為定局。

董卓進京以後,利用呂布,誘其殺死丁原,兼并了并州軍。這是當時的另一支精銳之師,時謂「天下強勇,百姓所畏者,有並涼之人。可見并州軍和涼州軍一樣都很善戰。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董卓兼并并州軍之後,對并州軍的代表人物——呂布甚愛信之,並以父子相稱。但是呂布的得寵遭到了嫉恨。當時董卓手下的胡軫對此頗為惱火。而呂布所代表的還是并州勢力,從這點看來,呂布與胡軫之間的矛盾,並不可僅僅視為個人恩怨,而應當上升到並涼之間的衝突來對待。這反映了董卓軍隊內部的不穩定和矛盾,這最終把董卓推向了滅亡。

從另一側面看,呂布早已經不滿董卓。據《三國志魏書呂布傳》載:「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 。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董卓性格上的缺陷,使得作為并州人的呂布越發感到不安, 最終導致了呂布被同是并州人的王允所利用,親手殺死了董卓。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因此,董卓統治的殘暴不仁,其失敗為必然。然以其強大的勢力基礎,他本可以使其統治多延續一段時間。但他殺光豪強得罪了貴族,又濫發小錢掠奪百姓之資,得罪了底層民眾,另外,隱藏在董卓軍團內部的並涼矛盾不僅導致了董卓自身的殞滅,也使得他積聚的軍事力量急速瓦解,並、涼矛盾是董卓失敗的催化劑。

董卓的統治何以失敗:淺析漢末涼州軍事集團統治下的治亂危局 - 天天要聞

他作為一介武官,興起於涼州邊郡之地,以該地武人代表的身份入主中原,一度試圖籠絡中原世族名士,以達到控制政權的目的,卻由於其貪婪凶暴的財政政策以及中原士人的反對歸於失敗,最終受到中原人民的反擊,只能退回關西,而其軍隊內部並涼地區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加速了其滅亡。從整個歷史的發展邏輯而論,董卓確實應該為他的行為負有一定的責任,而且應該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但是作為一個生活在集權時代的少數民族軍閥,董卓所代表的西涼階層及其文化最終不能被中原所接納,則反映了中原士族文化主導下的文化排外性和鮮明的階級等級等諸多局限。在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董卓及其領導下的政治統治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失敗的命運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 天天要聞

66歲六小齡童再現孫悟空經典名場面,這通金箍棒耍得如何?

極目新聞記者 陳凌燕 通訊員 李詩苑5月3日,六小齡童攜新作《金猴宗師》做客湖北省外文書店藝文客廳,他在現場分享了自己的從藝心得,並表演孫悟空的經典橋段「金箍棒舞」,博得現場陣陣掌聲。66歲的美猴王,風采不輸當年!台下觀眾感嘆:「到底是老藝術家的功底深厚!」「所有看起來的毫不費力,背後都有常人難以想像的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