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衛員回憶 毛主席堂弟鮮為人知的買票「風波」

2021年05月11日23:10:21 歷史 1472

這是《毛澤東與紅色衛隊》里的一則故事,讀了很感慨。

1949年秋天,新中國成立了,湖南韶山的鄉親們當然更高興,自己這片山窩窩裡出了大人物,走到哪兒都光彩啊。一直務農的毛澤連(主席堂弟)和李雲鳳(主席表弟)就想去趟北京,看看離家20多年了的哥哥毛澤東。趁著地里不忙,兩個人拎了兩包韶山的干筍就來到了北京,見到了闊別已久的毛主席。

主席特別高興,開心地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你們現在來看我,我很高興!」飯後,他和兩位弟弟一直聊到深夜,在工作人員的再三催促下才意猶未盡地去休息。此後幾天, 毛澤連和李雲鳳住在中南海,逛了北京城,也算好好開了回眼界,然後就準備回去了。

當時還實行供給制,主席身邊也沒多餘的稀罕東西,可總不能讓客人空手而歸吧。他就讓人拿自己的稿費,給兩位弟弟一人做了身新衣服,算是禮物。衣服穿在了身上,手裡還是空著呀,負責主席日常生活的李銀橋總覺得這樣子回去了讓人笑話,怕別人說主席「摳門」,就自作主張地去管理科領了10斤糖果,讓二人帶回去,一來面子好看,二來給鄉親們都嘗嘗,也算替主席表達了一片心意。

結果一大包糖果拿回來,被主席看到了,他問:「這是什麼東西?」

別人告訴他,是糖果。主席生氣了:「拿這麼多幹什麼?」

「讓他們路上吃,回家招待鄉親,好歹也說到主席這裡一趟了。」
主席很不高興,「兩個人在路上哪吃得了這麼多?有兩斤足夠他們路上吃和招待人了,多餘的送回管理科去!」

看到大家都有點為難,主席又解釋道:「我們國家還很窮,不要因為他們是我的親戚,就大手大腳。別人的家屬來了怎麼辦?人人都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

最後,還是按照主席的吩咐,毛澤連和李雲鳳一人留下了一斤糖果 。

臨走的這天,警衛處科長閻長林派人送他們去火車站。坐著公共汽車來到火車站後,剛剛解放的首都客流如雲,三個人排了3小時的隊,好不容易到了售票窗口,結果沒票了。沒辦法,三個人只好回到中南海,再住一晚。

第二天大清早,沒有完成任務的閻長林決定親自送人去車站,好歹把客人送上火車。誰知道到了車站一看,排隊的人比昨天還多。閻長林擠在隊伍里,排了大半天的功夫,還是沒買到票,只得再把客人領回中南海。

誰知道毛澤連和李雲鳳不樂意了,堅決不回中南海了。他們對閻長林說:「閻排長,你們就別管了,我們自己走。」

閻長林很奇怪,」我們都買不到票,你們自己咋走?」

「我們住到火車站去。」毛澤連說。

哪有客人自己睡在火車站裡排隊的。閻長林當然不同意,可是二人湖南人的倔脾氣一上來,怎麼勸都要硬把硬的在火車站住一晚,連夜排隊去。最後還是聽閻長林說自己要是沒把客人安頓周全,回去會挨主席批評的,這樣兩個人才跟著又回到了中南海。

回去後,閻長林叫來警衛班長武象廷,讓他接受這項「政治任務」,明天無論如何也要早早趕到車站,帶著毛澤連和李雲鳳買上車票,武象廷拍著胸脯保證完成任務,

果然,天還沒亮,他們就簡單吃了點東西,趕到了火車站。誰知道他們早,別人也不晚,售票室外隊伍已經排起了長龍。武象廷硬著頭皮陪二人排進了隊伍里。眼看著天色漸漸發白,太陽一點點地在升起,買票的隊伍始終只是在慢騰騰地挪動,武象廷的心裡開始打起了嘀咕。不出所料,沒等到他們到了售票窗口跟前,票又賣完了。

這下子,武象廷傻眼了,抱著最後的希望,跑上前敲開售票窗口,再三懇求,就要兩張票。人家售票員對著他直翻白眼,連話都懶得搭理。

一旁的毛澤連和李雲鳳看到武象廷急得滿頭大汗,脖子通紅,心裡過意不去,對他說,總麻煩戰士們,他們也不好意思;再說了,如果再回中南海去,人家還以為他兩個人不想走,賴在北京呢,所以,他們決定就留在車站,連夜排隊,明天肯定能上了火車。

武象廷當然不答應,非要帶他們回去。三個人就在候車室里僵持了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領教了湖南人硬脾氣的武象廷後來無可奈何了,抱著僅有的一點僥倖,再次敲開售票窗口,打聽車站領導的辦公室,售票員用手一指,又關上了窗口。

武象廷叫毛澤連和李雲鳳留在候車室里等他,自己一個人隨著售票員手指的方向找到了車站主任的辦公室,敲開門,對著一臉詫異的主任說出了事情的來由,請求千萬要幫忙把客人送上火車。

主任聽說毛主席的弟弟折騰了三天,跑了三次車站,居然沒買到車票, 直責怪武象廷,「你咋不早說!」

在主人的幫助下, 毛澤連和李雲鳳終於如願買上了車票,踏上了回湖南的旅途。

我們現在懷念那個時代,那種精神,根源就在於有主席這樣的律己初心。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