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2021年05月09日22:06:17 歷史 1548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原本想要拿中國去對付蘇聯,從西伯利亞到新疆,美國想要在那漫長的中蘇邊境線上,拉起世界爭霸的大幕。

可是國民黨不爭氣,丟失大陸之後敗退台灣島,所以到了冷戰時期,日本就成了美國對抗共產主義的前沿陣地,成了美國亞洲戰略的重要支點。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蘇聯解體之後,美國又拉起日本對付中國,而且今天的日本,可比冷戰時期更加強大,至少暫時來說很強大。

日本緊隨美國,是擔憂自己未來在東亞的地位。

關於該國的未來,其實這個國家很奇怪,看似中華文明的徒弟,可是這個徒弟,卻沒有學會師父的思想精髓。

毛澤東熟讀史書,偉人曾經說過:要有野蠻之體魄,文明之精神。

這句話放在日本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二戰時期的日本非常野蠻,結果今天的日本比多數國家都文明,短短百年的時間裡,走了兩個極端,出現了這兩個錯誤。

舉例來說,匈奴能征善戰,把殘疾人和老人身上的資源,都留給青壯年,關鍵是那些殘疾人和老人,都認為這很正常,所以匈奴成了戰爭機器。這跟二戰時期的日本,何其的相似。

但匈奴最終徹底失敗,因為這個國家缺少文明之精神。話又說回來,文明精神如果完全佔據社會主流,就會失去尚武精神,帶來的後果更加可怕。

例如南宋時期,最大的敗筆就是社會主流思想重文輕武,再看今天的日本,整個社會缺乏競爭意識,看似是所謂的社會平和,儼然又是盜版的宋朝。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筆者有很多朋友去往日本發展,他們都說:日本適合小資情調,今天的日本,卻不適合商業的狂濤巨浪,中國商業發財的那一套,如果放在日本這邊,要麼被法律禁止,要麼不被日本基層民眾接受。

由此可見,偉人那句話「野蠻體魄、文明精神」意義該是多麼的深刻。

說來也巧,今天的日本偏偏又攤上了民主制度,這種社會體制有個巨大缺陷,那就是戰略短視,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和眼前的選票,絕不會去提前布局,不會注重長遠發展。

日本政客儼然清楚的看到,日本在未來極有可能會衰落,即使不談以上那些空泛的理論,單單是人口老齡化,已經成了社會問題。

而中國經濟又在飛速發展,即將恢復歷史上的大國地位。日本這種島國偏偏又有先天的危機意識,所以這就形成了一個嚴重的戰略誤判,也就是:我們中國認為,國與國應該合作共贏,中日友好有利於世界;但日本堅持認為,中國崛起之後會傷害到日本利益,所以他們日本要跟美國抱團,必須去對抗中國。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拜登和菅義偉)

由此,開始咱們今天的文章,且看最近這幾個月當中,日本一頭扎進美國的懷抱,為圍堵中國出現了哪些瘋狂的行為?

就拿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來說,於3月16號去往日本,大張旗鼓搞了個美日的2+2會談。

以至於奧巴馬時期的各種反華政策,又一次在太平洋上重演……在會談結束之後,開始無端指責中國,例如南海問題、台海局勢、美日安保條約是否包含釣魚島……更別提西藏新疆和台灣。

總結來說,就是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對中國沿海妄加指責,還拉出了西方價值觀,重談意識形態衝突,典型的冷戰思維。

在3月26日的時候,拜登就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說在他的任期之內,不會讓中國成為世界最領先的國家,而是會讓美國的實力繼續增長和擴張。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自從上任之後開始重整美國的國內亂局,而他在外交方面,他所接待的首位外國政府首腦,就是現任日本首相菅義偉。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到了4月15日,菅義偉去往美國白宮,在會議桌上和拜登達成多條一致意見,主題就是如何反華,如何遏制中國崛起。

這二人認為,中國是危害亞洲和平的國家,也不知道他們是否會反思,美國走到哪裡亂到哪裡呢?

美日兩國老調重彈,在東海和南海問題上,認為美日要維護、所謂的自由和開放、所謂的秩序和規則。在他們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其反華的政策已然寫在了臉上。

在這次的美日白宮會議之後,拜登和菅義偉,發表了那個所謂的美日聯合聲明,而且在這聲明當中,又一次提及了台灣問題。

記得上次,美日聯手對中國打台灣牌,是發生在五十二年前。他們並未意識到,這種向「台獨」分子釋放錯誤信號的行為,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誤判了14億中國人,對於祖國統一的決心。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縱觀拜登上任這百天的時間當中,他那所謂的「新印太戰略」顯然走上了奧巴馬的老路,所謂的新戰略,應該說成是新瓶子,又灌滿了圍堵中國的老酒。

在美國的亞洲戰略當中,日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緣政治、軍事基地、經濟貿易等等多方面,日本早就是美國人手裡的短刀,冷戰時期砍完蘇聯之後,而今開始砍向中國。

如果說,美國霸權是一張大傘,而日本就是重要的傘骨。

美國近半個世紀以來,掌控著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命脈,將其當成是監獄裡的猛獸,隨時準備放出來吃人。

而今拜登政府在「遏制中國」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日本政客自然想要藉助這個機會,把中國從亞洲第一的位置上拉下去。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冷戰之後,中東多個國家深陷戰爭,他們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世界,千萬千萬不要相信美國。奈何直到今天,依舊有很多人對拜登抱有幻想。

拜登上任之後,非但沒有結束特朗普的國際政治幼稚病,尤其是對話關係方面,更是對中國進行瘋狂打壓。

拜登這才剛剛上任,就已經拉起了反華包圍圈,從全球的各個角度,和中國展開所謂的「競爭」實際上就是遏制。

在5月4日的英國倫敦,7國集團的外交部長齊聚,除了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英國、美國之外,又邀請了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南非。

在這次的峰會上,美國牽頭將中國是為威脅,又抄起了台灣牌,想讓台灣地區加入世衛。

到6月11日至13日,7國集團還會舉行政府首腦會議,到時候拜登必定會重提他的印太戰略,會把七國集團擴大,變成民主十國,儼然重演奧巴馬時期的對華戰略。

文章寫到這裡,寫到這個所謂的民主十國,就不得不提那位「亞洲沙皇」庫爾特坎貝爾,英文名叫Kurt Campbell。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此人長期以來都參與到了美國的對華政策當中,關於「沙皇」的外號,來自於此人對亞洲的強硬態度,屬於典型的鷹派人物。

早在柯林頓時期,坎貝爾就已經開始為美國,制定各種亞洲政策。

到奧巴馬時期,坎貝爾職務更高了,幫助希拉里去制定「亞洲平衡」的政策,可見其地位之高。

拜登上任之後,自然會重用坎貝爾,給了個「印太事務協調員」的頭銜,從字面意思來看,似乎不起眼也不夠唬人,實際上坎貝爾卻是美國政府的反華智囊。

今天拜登的印太戰略,多數都是出自於坎貝爾的手筆,此人早在1月份的時候,就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文章。

標題就是《美國如何能支撐亞洲秩序》坎貝爾在文章當中認為:參考當年的老歐洲,就能看懂今天的亞洲,尤其是在東亞地區。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按照坎貝爾的觀點,東亞會重演歐洲當年的混亂局面,美國應該主動介入到亞洲秩序當中,加強在印太地區的夥伴關係,實現力量平衡和法制的回歸……

刨除坎貝爾的官話,直白解釋就是:

當年英國以海制陸,故意製造歐洲大陸的矛盾,坐收漁翁之利;而今美國也可以在東亞,實現以海制陸,故意搞亂亞洲局勢,進而遏制中國。

至於那所謂「法制的回歸」這句話殺機重重,直白解釋就是:例如,美國支持澳大利亞去欺負中國,中國如果展開反擊的話,就是破壞法制和秩序。

很顯然,坎貝爾的腦子裡,裝著美國人一貫的強盜邏輯,歸根結底就是要遏制中國崛起,這是毋庸置疑的。

坎貝爾關於印太地區的文章有很多,而且篇篇都寫得很長,筆者做個簡單概括,內容如下:

美國務必要遏制中國,在經濟方面最先考慮的,是利用印太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拿來威懾中國,尤其是扶植印度,在經濟上對抗中國。

至於軍事上,美軍要廣泛分布在東南亞、東亞、印度洋……建立這些區域內,新的軍事情報夥伴關係,將美國的戰略,和西方的價值觀,融入到這些區域當中。

前文說過,G7會議在舉行首腦會談的時候,會搞那個「民主10國聯盟」這正是坎貝爾提出來的。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當中,坎貝爾認為印度和日本,是非常重要的盟友,是遏制中國崛起的前沿陣地。

從以上內容便可看出,坎貝爾文章發表之後,拜登成為美國總統之後,直接將坎貝爾的印太戰略設想,從紙面搬運到了現實。

可以這樣說:在圍堵中國的過程當中,坎貝爾是編劇,拜登是導演。

單單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拜登為日本量身定製的戰略,也有點類似於20世紀70年代,基辛格為美國所設計的,讓「亞洲人打亞洲人」戰略規劃。

這時候,疑問就出現了,日本為何死心塌地的擁護美國呢?菅義偉為何那麼忠誠呢?

簡單來說就是私心,例如我們外交部的趙立堅,在3月17號就點名批評日本,趙立堅說:為滿足阻遏中國崛起複興的一己之私,甘願仰人鼻息,充當美國的戰略附庸,不惜背信棄義,破壞中日關係,不惜引狼入室,出賣本地區整體利益。這種做法令人不齒,不得人心。

仰人鼻息和戰略服用,這個不用解釋,大家都能看得出來。至於一己之私,咱們詳細解釋解釋: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這要追溯到二戰結束之後,美國猶如捆粽子一般,封印了日本的野蠻和瘋狂,敲碎了這個島國的戰爭體系。更別提之前的那兩顆原子彈,更是炸碎了日本的骨頭。

可是,日本職業政客的野心,卻深埋在內心深處,是美國始終都難以根除的。

到了冷戰時期,局勢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日本原本是美國的對手,可是為了對抗蘇聯,日本成了美國的盟友,這一點前文說起過。

美國既然希望日本對抗蘇聯,那就要逐步解開對日本的封印,這時候美日兩國的利益開始高度交織。

美國允許日本有武裝,而日本又急切的想要重建軍隊,這時候日本自衛隊隨即登上歷史舞台,雖然這支軍事部隊,屬於是畸形發展武裝力量,但這已經讓日本政客看到,實現野心的機會到了。

倘若蘇聯到2010年才解體,日本的軍事力量,指不定會發展到何種地步呢。

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職業政客,再次嗅到了熟悉的味道,從奧巴馬的重返亞洲,再到拜登的印太戰略,雖然名字換來換去,但是格局還是熟悉的配方。

這便是日本政客的私心,想要借著國際風雲,拉起該國軍事力量向前發展的白帆。而不是考慮和中國合作,想著的多是對抗。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再看美國,拜登政府為了對抗中國,在冷戰思維的支配下,很樂意為日本鬆綁,這時候就必定形成對中國不利的局面。

尤其是前段時間的美日2+2會談、菅義偉出訪美國、七國會議……進而讓日本政客看到,自衛隊實現軍事大發展的機會到了。

在此之前幾十年的時間裡,日本自衛隊的海軍和空軍,一直都是坐著輪椅,屬於是海上和天空的殘疾人,主要任務是配合美國,參加未來有可能會發生的東亞地區戰事。

可隨著中國的崛起,日本政客儼然很想借著這個機會,讓美國進一步對日本軍事力量鬆綁,至於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子,肯定是咱們中國不願意看到的。

關鍵問題是,中國是和平發展,從未想過挑起戰爭,而美日對中國,顯然是不信任的。

按照美日時差來說,美國那邊是4月16日,日本這邊是4月17日,在這一天發生了三件事。

第一,拜登和菅義偉白宮會談,對「台獨分子」釋放錯誤信號,這一點咱們說過。

第二,日本在台灣的交流協會門前,那旗杆上出現了日本的國旗,這是該協會首次在台北,升起那太陽旗。

第三,日本的防衛大臣名叫岸信夫,此人專門從東京,一路去往與那國島,遠遠地眺望中國台灣。此人的這般行為,不言而喻。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的話,在一百二十六年前的同一天,日本和舊社會的清政府,簽訂了那個《馬關條約》到了2021年的同一天,發生了上面的那三件事。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如果筆者沒有記錯的話,日本東京的那個石原慎太郎,也是在2012年的4月17號,搞了所謂的釣魚島「國有化」

如此之多的事情,都發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同一天,至於是不是巧合?筆者倒是無法考證,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日本政客想要將中國,從亞洲第一的位置上推下去。

雖然今天的日本基層民眾,缺少競爭精神,但上層社會的政客,肯定對二戰之前的日本念念不忘。

日美對中國,儼然已經形成了嚴重的戰略誤判,其中有兩大誤判,分別是:

第一,誤判了中國的和平崛起,根本就不願意去仔細研究「合作共贏」這四個字當中的智慧,總是沉浸在意識形態的衝突,沉浸在歷史慣性當中不肯自拔,而且主動陷入這個可怕的泥潭當中。

第二,誤判了中國統一台灣的決心,這一點咱們前文說起過。

日本政客想要夢回軍國主義,而且又對中國的崛起抱有敵視態度,也不知道他們是否忘了,當年的那個「廣場協議」日本是如何被美國痛打痛毆的。

在坎貝爾的劇本當中,日本是最重要的配角之一,而且相比於冷戰時期,今天的日本更加強大。尤其是在基礎材料、高端製造業方面,日本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

中國自身短板是有的,相比於美日聯盟的話,在軍事和經濟方面,整體落後的。

坎貝爾希望,日本攪亂東亞局勢,估計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中國人將要長期面對,他們美日聯盟的威脅。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但話又說回來,這世界的新舊交換,屬於是歷史大勢所趨,美日應該看清形勢,走合作共贏的道路,早日和中國一起,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東亞地區,中國的影響力毋庸置疑,我們內功深厚,而且會越來越強大,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彌補自身的短板。

目前來說,在中國的目標當中,有兩個非常重要,一是中國崛起,二是解決台灣問題。

我們實現這兩個目標,跟所謂的「爭奪霸權」沒有任何關係,美日應該放下敵意,避免重蹈冷戰浩劫的覆轍。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中國從農業經濟,一步步成為世界大舞台的主角。

以筆者本人的角度來看,誰要是將中國四十多年的經濟建設,稱之為人類奇蹟的話,那肯定是不了解中國。

世界上哪有什麼奇蹟?只有勤奮的中華兒女,中國人為了能吃飽飯,為了美好的生活,我們付出了數不清的汗水辛勞。

可恰恰是中國人想要過「好日子」的想法,引起了美國和日本這些國家的敵意。美國人在2020年給出一組數據,說三十年之後,中國的人均收入,就會達到美國的水平。所以他們美國人,對此感到焦慮和不安。

中國人認為,中美兩國可以合作,創造更加美好光明的未來;只可惜美國多數政客的思維,還停留在冷戰當中。

尤其是拜登上台之後,非但沒有反思特朗普的對華政策錯誤,反而還更加瘋狂的拉幫結派,尤其是拉攏日本。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答案是:地球村進一步分裂,美國這種大型「島國」想讓亞洲乃至於更加廣闊的亞歐大陸,陷入到混亂當中。

文章寫到最後,筆者想說:

民主制度是短視的,這屬於是美日先天性的缺陷,他們為了撈取政治資本,更為了維持美國體系的世界霸權,開始瘋狂打壓中國。

美國遠在太平洋對岸,而日本是中國搬不走的鄰居。

中日關係本來應該是直線,可是因為美國的無禮介入,變成了中、日、美三角關係。

日本並沒有在二戰當中吸取太多教訓,依舊想著重溫帝國舊夢,這必然是開歷史倒車的錯誤路線。

在21世紀「建設和發展人類文明」必然會成為時代主題,而不是再次拉起20世紀的冷戰鐵幕。

中國不是蘇聯,斷然不會自廢武功,而且在新時代當中,會不斷的改革創新,朝著人類文明的更高層次進發。很顯然,今天的日本,並未順應時代大勢,其政治路線背離了時代需求。

因為拜登剛剛上任不久,雖然各種戰略已經制定,各種狠話已經撂下,至於會如何實際執行,還屬於是未知數。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美日兩國耍起了「台灣牌」此乃中國的核心利益問題。

也是中國在崛起的過程當中,怎麼也繞不開的問題,雖然有美日的強勢,雖然有島鏈的各種軍事壓力,但我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絕不會因為太平洋的那幾個美國軍事基地而改變。

在台灣問題上,坎貝爾已經寫了好幾年的劇本,而導演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柯林頓一直換到了拜登。

美國拉日本對付蘇聯,而今又瘋狂打壓中國,日本為何賊心不改? - 天天要聞

美日儼然將「台灣」當成了是子彈,想要拿來威脅中國,將中國的內部問題,用擔架抬到「國際問題」當中,其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中國斷然不會讓步,不僅台灣問題不會妥協,更不會因為美國的拉幫結派,我們就會像蘇聯那樣自廢武功。

西方國家也有較為開明的,例如德國的默克爾,就不吃拜登那一套;而日本是否應該,學習學習今天的德國呢?

中國無心爭霸,也無懼戰爭,我們將繼續走在富國強兵的路上,維護祖國統一和發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 天天要聞

川普關稅落地,印度第一個舉白旗,中國快速實施對等反擊

特朗普所發起的全球貿易戰,打了全世界所有國家一個措手不及,特別是由他本人所規定的所謂「基準稅」更是離了大譜,因為如果疊加美國先前向其他國家徵收的關稅來算,總關稅已經超過了70%。從這一點我們也能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武器化」較之於他的第一個任期,變得更加具象化了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 天天要聞

中國反制之後,特朗普連夜發文:美國必須堅持住,結果將載入史冊

日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公告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關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等法律法規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經國務院批准,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有關事項如下:一、對原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