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媽是每個女人的健康晴雨表
怕它不來
又怕它亂來
這一期的《中醫妙招》
就由針灸推拿科中醫師陳雨婷
來給大家分析月經「亂來」的原因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快速加劇,生活及工作壓力增大,時常導致女性內分泌紊亂,或者由於節食、情志因素、手術及藥物等一些因素,導致月經遲遲未來,有的女生8~10天甚至50~ 60天月經未至,部分女性可伴有經量的減少等癥狀。一旦出現月經遲遲不來或是紊亂的情況,絕大部分的女性心理狀況出現改變,會有焦慮、害怕等負性情緒,甚至因為月經未至,惶恐擔憂,而出現失眠等癥狀。
據針灸推拿科中醫師陳雨婷醫生介紹,在排除妊娠的情況下,月經未能如期而來,多因為氣血運行不暢,受阻,或者因為氣血虧虛,不能充盈胞宮而致月經「亂來」。這時候可以採用簡便易行,操作性強的中醫按揉方法進行穴位刺激以促使月經「如期」而至。
她還推薦以下五個穴位
一起來學習按一按吧
三陰交位於內踝尖上3寸(約自己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脛骨內側面後緣。屬足太陰脾經腧穴,亦為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 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的交會穴,故名三陰交。
脾主統血,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肝藏血,主疏泄,通暢氣機; 腎主封藏,為先天之本,主生長發育與生殖,腎氣足則天癸至,腎氣衰則天癸竭。三條足陰經經筋又環聚於陰器,並與沖、任、督、帶脈有密切關係。三陰交可調理臟腑,陰陽氣血,通過健脾養血、調肝補腎,來滋陰安神、暢達經絡,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是女性保健治病的要穴。
操作要點:將小拇指置於內踝尖上,四指併攏,示指下,脛骨邊緣凹陷處即是該穴。體位以感覺舒適為佳,用雙手大拇指指尖和指緣按揉三陰交穴,以酸、麻、脹、痛為得氣,力度以能忍受為限,如得氣感能循經向少腹部傳遞為佳,每次~5分鐘。
合谷穴位於手背上第 1、2 掌骨間,第 2 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合谷,《針灸穴名解》曰:「合,會聚也,交與也」, 《素問·氣穴論》謂:「肉之大會為谷」,手大指次指歧骨間陷中,故喻之為「谷」。合谷穴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穴,與太沖相配,兩穴一手一足、一陰一陽、一臟一腑、一氣一血, 穴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開四關」喻其理氣活血、通暢全身經絡氣血之性。
操作要點:簡單的取穴方法為,將拇指和食指張成45 度角, 骨頭延長角的交點即為合谷穴。體位以感覺舒適為佳,用大拇指指尖和指緣按揉合谷穴,以酸、麻、脹、痛為得氣,力度以能忍受為限,每次2~5分鐘。
太沖穴位於足背,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太沖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為肝經的原穴,肝的藏血功能與疏泄作用相互協調,使得肝氣條達則血脈流暢,經侯如常,肝氣鬱結則血脈失暢,月經異常。因此太沖穴具有疏肝理氣、調和沖任、活血化瘀及補益氣血等功效。
操作要點:體位以感覺舒適為佳,用大拇指指尖和指緣按揉太沖穴,以酸、麻、脹、痛為得氣,力度以能忍受為限,每次2~5分鐘。
血海穴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歸屬於足太陰脾經,血海穴具有益氣養血、活血化瘀、健脾祛濕,痛經止痛等效。
操作要點:體位以感覺舒適為佳,用大拇指指尖和指緣按揉血海穴,以酸、麻、脹、痛為得氣,力度以能忍受為限,每次2~5分鐘。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穴居丹田, 內應胞宮精室,為元陰、元陽之氣閉藏之處, 故得名關元。歸屬於任脈,為足三陰、任脈之會,小腸募穴。有健脾補虛、 養肝疏泄、補腎益精、調和氣血、解痙止痛、回陽固脫等功效,是婦科必選效穴。
操作要點:體位以感覺舒適為佳,用大拇指指尖和指緣按揉關元穴,以酸、麻、脹、痛為得氣,力度以能忍受為限,每次2~5分鐘。
據陳雨婷介紹,可在每次月經來潮前一星期開始揉按以上所述的五個穴位,能夠對經期紊亂起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