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事|「看展式社交」很新潮,你在博物館有過「奇遇」嗎?

2023年05月15日12:33:21 搞笑 6340

這些年,常有文物被發布到網上後一炮走紅,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樂於走進博物館,「看展式社交」成為了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社交方式之一。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社交平台上「博物館奇妙日日夜夜」話題里,大家陸續分享著自己逛博物館遇到的趣事和心得,而更多網友則從中種草了不少冷門博物館和讓人長知識的文物。

第一塊化石長尾納羅蟲有個優雅的名字「周小姐蟲」

有網友3月在一社交平台分享了「在博物館發現了一位了不起的女性」,他在宜昌博物館《開闢鴻蒙——動植物化石及岩石礦物標本展》中,看到了一個名為「周小姐蟲」的標本,非常好奇它的命名。 經過檢索,他看到了這樣一段描述:在雲南澄江動物群中,第一塊化石長尾納羅蟲有個優雅的名字——「周小姐蟲」,它是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高級實驗師周桂琴的姓命名的。修化石是一項非常細緻和繁複的工作,周桂琴在17年間修了澄江生物群的10萬餘塊化石,使得億萬年的遺迹得以完美呈現。為了肯定她的成就,在雲南澄江發現的第一塊長尾納羅蟲用了她的姓氏命名。 

關於這種命名方法,隨即有網友提示說,為了感謝前輩學者為後續研究者打下的基礎,以新物種的名稱來表達對學界前輩的紀念,也是一種常見的命名方法,比如「導師互敬蟹」,就是用以致敬已故甲殼動物專家劉瑞玉院士;「維蕃雞油菌」則是為了紀念我國菌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裘維蕃,他在雲南發現了國內第一個雞油菌屬新物種。不少網友留言表示,沒想到從博物館館藏文物的信息還能延展出對其他門類的了解,真是長知識。

「逛博物館的日常之一就是收集表情包」

除了發現新的知識點,博物館、美術館的打開方式還有很多,譬如有些網友就表示,自己的人生愛好之一就是「在博物館裡找尋白眼」,他發布的中外博物館裡的展示品照片簡直就是一個「翻白眼合集」。 這也引來一些網友的贊同,表示自己逛博物館的日常之一也是收集表情包。有網友發布了兩張在婺源博物館拍到的「鍾馗圖卷」,他說,仔細看完只能說,「中國人擅長做表情包這件事,大概也是古已有之,寫在基因里的,若不是博物館標註為清代藏品,這樣的構圖和表現形式定然會被認為是現代藝術品。」 記者看到,圖中數十位鍾馗,形態和表情各異。網友評論認為,這非常適合做周邊,可以做印章,做膠帶,印在帆布包上也行,整面滿印,或者白色布包上印上一兩個也都可行,簡直就是現成的素材庫。還有網友說,看到這麼多鍾馗,已經條件反射地在找不同了,讓自己想起了消消樂遊戲。

記者在多個話題里看到,年輕網友們非常善於發現文物的可愛之處,也就不自覺地為表情包庫增添了素材。比如有網友發布的法鏡寺石窟的二立佛,「簡直就是表情包本包,已經腦補了『哦嚯嚯嚯嚯嚯嚯』的音效」。還有網友查證資料後表示,該寺石窟內幾尊佛像,初定為北魏中期年間建造,但頭部損毀,僅存身體部分石胎,頭部是後來修復的,而且成為了「表情包」一事,早就引發過網友的熱議。

除了發現這些趣點,很多人也在博物館收穫感動。有網友在洛陽博物館看展的時候,看到有個年輕人正在對照著展品做泥塑,在他看來這真是太美好了。還有網友在人來人往的觀展隊伍中看到有個女孩在對著展品畫畫,「因為畫的是平視的角度,站著畫就成俯視了,而蹲著成仰視,跪著剛好……這精神」。

#你去過最冷門的博物館#成種草話題

除了用當下的眼光去發現文物的有趣之外,不少網友也分享了一些冷門博物館,在#你去過最冷門的博物館#話題里,「洛陽古墓博物館」的提及率最高,很多網友表示種草了。 

網事|「看展式社交」很新潮,你在博物館有過「奇遇」嗎? - 天天要聞

洛陽古墓博物館

有網友參觀後發布了多圖表示,「作為一個看過《盜墓筆記》全集的盜墓迷,景帝陵和前兩個漢代墓穴確實把我嚇住了,慫得不敢進不敢看棺材,不過後面幾十個就無所謂了。每一個墓穴都只還原了一部分,進入的並不深,所以也不會有不適感。」 據資料顯示,洛陽古墓博物館坐落在洛陽城北的邙山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葬類專題博物館,也是國內唯一一座集帝陵、古墓葬及其附屬文物、磚雕石刻和古代壁畫為一體的大型墓葬類博物館。走進洛陽古墓博物館,打開一扇古代墓葬產生、發展、演變的「歷史之門」,了解墓葬中蘊藏的時代信息和文物故事。透過「天界圖」了解漢代人追求長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神奇故事,觀摩「出行圖」洞悉墓主人出行時的威嚴顯赫場面。在這裡,能看到盛世唐朝胡人牽駝、牽馬的儀仗隊列,還能看到唐代女子前衛時髦的「時世妝」,以及僅在史籍中描寫的唐代「花鳥畫」、宋代流行的孝子故事圖集、明代十二女子伎樂表演等等。 

而喜歡瓦當的博物館迷挖掘到了西安秦磚漢瓦博物館,有網友表示,這是自己偶然發現的,畢竟西安旅遊攻略里「安利」這裡的不算多,「挺遠的,也不大,如果對瓦當感興趣,一定會很喜歡」。據悉,館藏自西周至明清各個時代、各種紋飾的瓦當和古磚2600個版別3000餘塊,是國內館藏瓦當數量和品類最多的「秦磚漢瓦」專題博物館。 

另外還有嫩江市墨爾根古道驛站博物館,是中國首個以古驛道驛站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其他還有重慶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貴州省三都縣板告村的水族家庭博物館等。

文物的存在連結了時空交錯中的古今

在與博物館相關的話題中,「你為什麼喜歡逛博物館」也很有代表性。網友們紛紛表示,穿越時空而來的它們,依然熠熠生輝。文物的存在,連結了時空交錯中的古人和今人,「去看看展櫃里,幾千年來,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審美是什麼樣的」。

 比如有網友發布了一組他在香港海事博物館拍攝的照片。他說,一個城市的博物館如何建設如何規劃,就是在反映這個城市如何面對歷史,如何看待歷史,就是在反映這座城市公民教育的內容與方向。

很多網友感慨,如今在不同的城市卻總能看到熟悉的店鋪,不少商業化建築多少有些同質化,而如果想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當地博物館最有話語權,看完那些帶有地域特點的展品,頓時就感覺這個城市很是鮮活可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財知道 | 「月入2萬、檔期訂滿」,這個職業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過來…… - 天天要聞

財知道 | 「月入2萬、檔期訂滿」,這個職業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過來……

隨著個性化婚禮的興起,婚禮繪畫師這一職業近期悄然走紅。「五一」假期期間,全國婚禮市場迎來了年度首個高峰。與傳統的攝影攝像不同,婚禮現場繪畫師以「藝術+情感」的獨特價值,成為眾多新人結婚時的熱門選擇。在社交平台上,以「婚禮畫師」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會出來不少帖子,其中有人分享自己所繪製的「百人賓客圖鑑」...
TJD:我想打得強硬些 享受和戈貝爾&蘭德爾對抗的感覺 - 天天要聞

TJD:我想打得強硬些 享受和戈貝爾&蘭德爾對抗的感覺

直播吧5月9日訊 NBA季後賽分區半決賽G2,勇士93-117不敵森林狼,大比分1-1平。賽後TJD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談到跟森林狼內線對抗的感受,TJD說道:「說實話,就是打得更強硬些。我跟巴特勒一起打得很少,但我們在擋拆配合上已經很有默契了,特別是當戈貝爾防守時,我能幫他創造突破空間。這種打法我們必須堅持下去。不過整體...
錨到底該怎麼拋? - 天天要聞

錨到底該怎麼拋?

在航運領域拋錨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若操作不當輕則錨鏈斷裂重則引發碰撞、擱淺甚至船毀人亡下面通過幾起真實案例一起學習一下常見拋錨方式及適用場景聚焦長江等狹水道拋錨要求為船員朋友提供實用拋錨建議一走錨典型案例1.錨泊船「W」輪在長江某錨地因未充分考慮汛期水流影響,走錨後與周邊多艘錨泊船發生連環碰撞,最終導...
女子曬照被網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開手電筒…… - 天天要聞

女子曬照被網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開手電筒……

你敢相信嗎?一個隨手拍的手電筒光影照竟能成為健康問題的線索近日#女生曬照被網友看出血管瘤#的話題衝上社交平台熱搜引髮網友熱議原來,今年4月,重慶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用手電筒照射手部血管的照片,並配文「光穿過了我的手,發現了我另一個小心臟」。沒想到照片發布後,有眼尖的網友提醒她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
有驚無險,TES三局送走NIP!網友:硬幣哥,有點兒慘! - 天天要聞

有驚無險,TES三局送走NIP!網友:硬幣哥,有點兒慘!

英雄聯盟LPL賽區,在第一階段鎩羽而歸,TES成為了眾矢之的。現在4月5日,第二階段正式開始,這個階段關係到MSI的歸屬,以及世界賽名額。因此,這一個階段,對於LPL來說,至關重要。5月8日的比賽,由TT對陣FPX,TES大戰NIP,兩場比賽組成。在率先結束的第一場比賽中,FPX連下兩局,零封TT;那麼TES和NIP,究竟誰更厲害,就讓...
「虧」上熱搜,文旅重鎮誰賺了? - 天天要聞

「虧」上熱搜,文旅重鎮誰賺了?

A股文旅眾生相「五一」假期,文旅市場跑出「近五年新高」。全國國內出遊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北京、上海、杭州等熱門旅遊目的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當地旅遊上市公司大多掌握景區等核心資產,是衡量旅遊發展業態乃至城市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切口...
「胖都來」開業引熱議 員工否認網上「已經涼涼」的說法 - 天天要聞

「胖都來」開業引熱議 員工否認網上「已經涼涼」的說法

大皖新聞訊 近日,浙江嘉興市海寧市一家名為「胖都來」的賣場舉辦開業活動,因其店名與知名品牌「胖東來」極為相似而引發熱議。有網民在社交媒體反映,「胖都來」為了開業籌備了數個月,可僅過去幾天就已經「涼涼」,生意十分慘淡。事情真是這樣嗎?記者進行了調查。胖都來官微圖片。大皖新聞記者發現,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海...
快快評|男子辭職照顧「兩歲媽媽」被疑啃老,孝母之心無法量化 - 天天要聞

快快評|男子辭職照顧「兩歲媽媽」被疑啃老,孝母之心無法量化

四川成都一位母親因患「額顳葉痴呆」智力退化至2歲,32歲兒子辭職照顧媽媽4年。近日,此事在網上引發關注。不少網友感動於男子的孝心,也有網友則質疑當事人「不工作,打著照顧母親的名義啃老」。面對質疑,當事人張植表示,媽媽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元,自己沒用過媽媽的退休金,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因做自媒體,有了些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