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某社交平台被認證為「武當山」的賬號詐騙,該賬號引導消費者做法事。當地有關部門回應大河報《看見》記者稱,該賬號非官方設置,系私企註冊,市場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認證為「武當山」的藍v賬號被指詐騙
背後公司註冊實繳僅500元
據該網友描述,今年3月,其在某社交平台認證為「武當山」的賬號商鋪中,購買了一個吊墜飾品,隨後商家私信添加了消費者微信,並引導消費者做法事,花費3700多元。不久,消費者得知,武當山上根本沒有商家所述的道觀和道士。
上述網友告訴大河報記者,他在商鋪購買前曾查看賬號信息,顯示認證為「十堰文旅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國有獨資企業。記者注意到,目前該賬戶認證已更改為一家名為「湖北武當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私企。
天眼查app顯示,湖北武當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家從事商務服務的企業,法人為黃嘉樹。企業註冊資本約10萬元人民幣,實繳資本約539元人民幣,無員工參保記錄。

官方回應:市場監管部門正在調查
7月10日下午,大河報《看見》記者聯繫到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工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表示,已關注到群眾舉報,網友反映的涉事賬號非官方設置,目前市場監管局正在對該公司進行調查。
工作人員稱,該公司可能存在關於商標上的一些侵權問題,以及不具備官方資質,卻搶注了武當山名字等情況。「可能還涉及利用種宗教進行網上詐騙,我們建議遊客和消費者,向我們當地公安機關和市場監管局報案。」
關於網友提及此前賬號認證信息為國企,後變成私企。工作人員回應稱,此前當地國企曾和該公司簽署過戰略合作,進行文化旅遊推廣。此後該公司頻繁被舉報,今年年初,已與其終止合作,解約。
據介紹,解約後,湖北武當山品牌有限管理有限公司仍未停止以武當山名義進行的商業行為。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正在調查處置。
記者獲取到一份2025年2月23日十堰文旅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布的《關於解除合作關係的函》。該函顯示,十堰文旅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曾與湖北武當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於2024年9月1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在武當文化推廣、文創產品體系打造、十堰旅遊商品開發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
因在合作中出現網路輿情及業務發展方向調整,雙方協商後決定解除合作關係。要求湖北武當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以「十堰文旅科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名義開展任何宣傳及商業活動。

涉事賬號仍在以「武當山官方旗艦店」名義直播帶貨
記者查詢發現,曾有媒體報道,網路上有多個有關「武當山」的賬號,通過直播間和店鋪頁面銷售手串、發財壁紙等產品,直播間頂部顯示「武當山道協監製」。顧客添加店鋪提供的微信號後,對方稱可以做法事化太歲,從1888元~5888元不等。部分直播間還宣稱可以辦理武當山的皈依證。
2024年12月,武當山道教協會發聲明稱,作為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組織,協會從未參與或主導任何形式的商業活動,也從未授權任何第三方以該會的名義進行商業活動,也從未授權任何單位、個人和平台辦理皈依證。

據法治網今年1月報道,直播間里,一些主播自稱是出家人、修行人,甚至大師,或者是出家人的徒弟,但當被問及細節時,主播便推脫不方便回答。但在私信里,會給網友發一些涉及「祝福」的內容信息。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商家和個人,為迎合少數人求財、求健康等的急切心理,先是把自己包裝成富有神奇色彩的修行人,通過拍攝短視頻等方式進行炒作,待時機成熟後,就通過所謂「祝福」,或打著某個著名寺觀、景區的名義,在網路上推銷產品。而實際上,其所宣稱的並不存在,只是作為推銷產品的噱頭。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苟博程律師建議,商家應按照《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從事直播活動。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互聯網內容的監管,依法查處虛假宣傳、虛假廣告等行為。直播平台和電商平台也需盡到審查義務,建立信息審查和舉報機制,及時封禁違規賬號,共同打造清朗互聯網空間。
7月10日下午,大河報記者查詢發現,上述武當山賬號仍在使用「武當山」id以官方旗艦店名義進行直播帶貨,銷售武當山相關文創產品。
(新聞報料請私信微信公眾號「大河看見」)
來 源: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楊光
編 輯:王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