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通州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該局開發的「食用農產品電子憑證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已投入運行,通州區12家農貿市場的畜禽肉銷售攤位在醒目位置全部張貼了「掃碼溯源」二維碼。消費者只要打開手機微信app掃描二維碼,自己所購買的豬肉、雞肉和牛羊肉是不是正規屠宰場屠宰、檢驗檢疫是否合格,一目了然。
7月1日,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來到小稿村惠民市場,對這裡的微信小程序使用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從事豬肉、雞肉和牛羊肉銷售的攤位主要集中在市場南側,每個攤位前都張貼了「掃碼溯源」二維碼。「我經常到這家市場買肉,雖然每次也都會關注肉的質量問題,但向攤主索要相關證明的時候又有些不好意思,生怕會遭到對方白眼。」剛剛從一個攤位買完豬肉的消費者說,「現在好了,我們能在不打攪攤主的情況下就能查詢到所關心的信息,既方便了我們,也方便了商家。」
據了解,「食用農產品電子憑證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是通州區市場監管局自行探索開發的,目前已全面覆蓋轄區12家農貿市場的203家畜禽肉銷售商戶,實現了農貿市場畜禽肉質量二維碼溯源全覆蓋。除了消費者可以通過該微信小程序查詢鮮肉質量的相關資料信息,商戶也可通過該微信小程序每日上傳更新資料,僅需簡單操作就可將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和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等票據電子化歸檔,省時省力又降低了成本。「批發商一般只會通過微信發給我檢驗檢疫票據的照片,每次進貨回來我都要找列印店把照片列印出來,再粘貼到台賬上。現在可好了,只需將批發商發給我的圖片直接上傳到小程序,真是既省錢又省事。」在該市場從事豬肉銷售的攤主丁先生說。
另外,市場的管理方和市場監管部門也因為微信小程序的推行使用提升了管理效率。市場管理方可以通過管理端賬號隨時查看市場內所有商戶的索證索票情況;市場監管部門利用監管端賬號進行線上抽查,通過非現場監管降低現場檢查的頻次,實現了「無事不擾」。
據了解,長期以來,食用農產品紙質憑證的缺陷導致索證索票制度在落實過程中給經營者造成一定困擾,消費者也常因溯源信息獲取不便而對產品安全存疑,成為困擾群眾的一個瓶頸問題。「當前我們正在深入開展制售假劣肉製品和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小程序的開發和推行就是深化智慧監管,主動探索出的提升專項整治行動效果有效路徑,同時也是用好數字化服務手段方便群眾,踐行為民服務宗旨的生動實踐。」通州區市場監管局食品市場安全監督管理科科長張國超說。
通訊員 裴新軍
攝影/裴新軍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編輯/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