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宴能有多好吃?
1972年,尼克松第一次訪華,我國用國宴招待,飯席上,尼克松居然把一道菜全都吃光了,連湯都不剩!
而這道菜,後來也成了國菜。
這道菜是什麼?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
文本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文章。
部分細節存在藝術加工請注意甄別
尼克松訪華國宴
1971年,一場改變世界格局的外交行動悄然展開。
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兩次踏上中國大陸,為這次歷史性的訪問鋪平道路。
7月的秘密之行和10月的公開訪問,基辛格與中國領導人進行了深入交流,敲定了訪問的諸多細節。
在邀請措辭上,雙方展現了高超的外交智慧。最終達成的折中方案是:由中國總理周恩來發出正式邀請,而尼克松則「欣然接受」。
為了確保訪問的成功,尼克松可謂下足了功夫。
在出發前的日子裡,他花費了超過40個小時聽取基辛格的詳細簡報。
不僅如此,尼克松甚至深入研究了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的歷史細節。
這些準備工作都是為了在訪問中展現出最大程度的友好姿態,以彌合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隔閡。
1972年2月21日,訪問正式拉開帷幕。尼克松的專機緩緩降落在北京機場,周恩來親自到場迎接。
在萬眾矚目之下,尼克松主動伸出手,與周恩來完成了那個被稱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的歷史性時刻。
這個簡單而又意味深長的舉動,象徵著兩國之間長達20多年的敵意時代終於畫上了句號。
毛澤東主席也在尼克松抵京當天下午就在中南海接見了他。
在緊張的會談之後,中方還為尼克松一行準備了盛大的國宴。
為了確保這次國宴的完美呈現,中國專門成立了「34號特供處」,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錫拉衚衕34號。
這個機構的使命就是為國宴提供最安全、最優質的食材。為了這次國宴,他們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
國宴的菜單也是在幾經商議後決定的,主菜包括鮑魚、芙蓉竹蓀湯、無畏螃蟹和雲南汽鍋雞。
在準備食材時,甚至動員了潛水員在零下20℃的黃海中捕撈最新鮮的鮑魚。
冷盤方面,精美的蝴蝶冷盤和晶瑩剔透的水晶蝦凍令人賞心悅目。傳統小吃如豌豆黃、炸春卷和梅花餃等也一應俱全。
在這麼多菜品裡面,尼克松唯獨對一道菜情有獨鍾。
獨得美國總統青睞的一道菜
這道菜就是白袍蝦仁,一道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選定的淮揚菜代表作。
當這道菜端上餐桌時,尼克松總統的反應令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訝。
他對這道菜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仔細品嘗每一口,甚至在宴會中獨自吃完了一整盤,連湯汁也未剩下。
那麼,是什麼讓白袍蝦仁如此特別呢?答案就在於它的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
第一是食材的選擇。蝦仁選用的是洪澤湖的活蝦,這種蝦以其鮮嫩爽滑的口感而聞名。
為了確保最佳品質,廚師們會親自挑選最新鮮的蝦。
至於白菜,只取最嫩的部分,如剛出芽的娃娃菜或菜心,以保持口感的清甜。這種對食材的嚴格要求,保證了菜品的基本品質。
刀工的精細也很重要,蝦仁需要手工擠剝,這個看似簡單的步驟實則考驗著廚師的技藝。
目的是保留蝦仁的完整形狀,既不能破壞其紋理,又要保持其彈性。這種精細的刀工,是淮揚菜系的一大特色。
烹飪過程更是一絲不苟。從上漿到滑油,每一個步驟都嚴格控制火候。這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還需要對食材特性的深刻理解。
最終呈現在盤中的白袍蝦仁,晶瑩剔透,宛如玉石雕琢而成,既保留了蝦仁的鮮美,又賦予了它新的形態美。
除了味道和外觀,白袍蝦仁還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寓意。白菜在中國文化中象徵純潔與包容,而蝦仁則代表尊貴。
將兩者巧妙結合,不僅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含蓄,更展現了待客之道的精髓——以最珍貴的食材,以最精湛的技藝,款待遠道而來的貴賓。
白袍蝦仁的成功,不僅僅局限於這一次國宴。
自此之後,它頻繁出現在各種重要的外交場合,成為了中國國宴的「招牌菜」。
更令人自豪的是,白袍蝦仁還被列為「國菜」,成為代表中國烹飪藝術的一張名片。
淮揚菜到底有什麼來頭?
在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中,各地菜系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當談及國宴菜品時,淮揚菜卻獨佔鰲頭,成為了中國對外展示烹飪藝術的重要名片。
那麼,淮揚菜到底有什麼來頭,能夠在眾多菜系中脫穎而出,成為國宴的不二之選呢?
這個故事要從新中國的開國總理周恩來說起。周總理的祖籍是江蘇淮安,從小耳濡目染,對淮揚菜有著深厚的了解和情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籌備首次國宴成為一項重要而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考慮到賓客來自全國各地,口味差異較大,如何選擇一種能夠兼顧各方需求的菜系成為了關鍵問題。
經過深思熟慮,周總理提議選用淮揚菜作為國宴的基準菜系。淮揚菜之所以能夠勝任這一重任,與其獨特的特點密不可分:
淮揚菜以「土菜精做」聞名,這種烹飪理念強調用普通的食材,通過精湛的烹飪技藝,創造出令人驚嘆的美味。
例如,文思豆腐的豆腐絲細如髮絲,大煮乾絲的千層疊刀技藝,都充分展現了中華飲食的精緻美學。
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恰好契合了國宴對精緻擺盤的高標準要求。
還有就是,淮揚菜的口味特點是「鮮甜平和、清淡香濃」。這種咸甜適中的味道,既能滿足南北方人不同的口味偏好,又符合許多外國賓客對清淡口味的喜好。
在國際交往中,這種兼容並蓄的特性顯得尤為重要。
再者,淮揚菜在選材上也頗具優勢。它以河鮮和時令蔬菜為主要食材,既保證了新鮮度,又具有很強的普適性。
這一點在處理複雜的國際宴請場合時顯得尤為重要。
因為國宴需要考慮到宗教禁忌(如清真、素食要求)和可能的食物過敏問題。淮揚菜少用辣椒、花椒等刺激性調料,大大降低了這些風險。
正是基於這些優勢,淮揚菜逐漸成為了中國國宴的傳統選擇。
不僅如此,為了在國際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中國美食文化,外交部的駐外機構長期以來都配備了專門的淮揚菜廚師。
一個看似簡單的菜系選擇,實際上凝聚了深厚的文化智慧。它不僅是對中國烹飪藝術的自信展示,更是中國待客之道和包容精神的生動體現。
在今天這個強調文化交流與理解的時代,淮揚菜作為國宴代表,無疑扮演著重要的文化使者角色,為增進國際友好關係貢獻著獨特的力量。
參考資料
太好吃了!白瑩鮮嫩、回味無窮!——淮安發布,2024年5月27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