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國最好吃的大米在哪?網友評出這6個地方,有你家鄉嗎?
大米,在陽光的沐浴下,從幼苗長成稻穀,然後從一粒粒大米,通過蒸煮,變成米飯或是粥,吃起來都相當的美味,不過不同地方的大米味道不一樣,我國很多地方都會種大米,那麼最好吃的大米在哪裡呢?廣大網友評出了這6個地方,有你的家鄉嗎?
什麼才是好大米呢?一要產地好,無論是水源還是光照或是土壤,各種條件都適合大米的種植。二要外形好,有米香,口感好,符合這兩個條件的才是好大米,來看看最好吃的大米在哪吧。
1、黑龍江——五常大米
論大米界的頂流,五常大米一定榜上有名,漫長的冬季,不僅減少了害蟲對大米的侵蝕,還讓大米生長得更為緩慢,有更多的時間積累豐厚的物質。一馬平川的平原,方便水源的灌溉,肥厚又透氣的土壤,讓大米生長得更為壯實。
收割後的稻穀經過處理後,脫掉了稻殼的大米,很亮堂,色澤乳白,外形圓潤光滑,放在鍋里蒸熟後,米粒也不容易成坨,能清楚的分辨顆粒,還能聞到濃郁的米香,吃起來香噴噴的,很有嚼勁,還有粘性,但不粘牙。
2、河南——原陽大米
種植區域基本都是有黃河經年累月衝擊形成的平原,黃河攜帶的大量有機物都在當地沉積,土壤疏鬆肥沃,還有黃河水澆灌,是上乘的大米種植地。而且當地一鹽鹼地為主,讓大米有著獨一無二的鹼性,獨特的品質讓它在東漢時便赫赫有名。
大米是半透明的,但很有光澤,碎的米粒少之又少,基本都比較的完整,蒸過之後,聞著清香,軟糯卻不粘,吃起來很有韌性,即便涼了之後,也不會變硬,依舊很有香味,被稱為「中國第一米」。
3、江西——硒將軍富硒大米
受季風氣候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光照足,利於大米的生長。並且明月山富硒的土壤,賦予了大米富硒的特點,讓大米長得潔白飽滿。人工除草、施肥的方式,對大米的污染降到了最低,播種前一遍一遍的翻新土地,讓大米的根系更好地吸收水分。
成熟收割後,經過天然的晾曬和脫殼後,大米的質地較為均勻,長形的米粒很耐看,蒸煮時只需要控制好水量和時間,濃郁的米香便能聞到,吃起來柔軟油潤,有些許的甜味,但不膩,粘性也小,日常的一日三餐吃起來都很香。
4、雲南——遮放大米
大部分種植在高海拔的河谷地帶,臨近河流,稻田容易有水,晝夜溫差大,讓大米積累了很多的澱粉含量。並且當地四季變化不明顯,終年溫和,土壤基本都是淤泥堆積而成的,微量元素很多,利於大米品質的提升。
同時它採用的是旱育秧的方法,幼苗的成活率更高,根系也更為發達,產量更高。米粒又大又長,很有通透感,還有獨特的芳香,聞著幽雅,加點水蒸過後,軟甜適中,口感較為別緻。
5、天津——小站稻米
濱臨海洋,海風將大量的水汽送往當地,氣候較為濕潤,一年的光照時間較長,土壤疏鬆且能有效地保持肥力和水分,同時還不易形成澇漬,是優越的大米種植寶地,早在東漢時期便開始了大米的栽種,是北方赫赫有名的大米。
白里透青的米粒,有著清雅的香氣,可蒸可煮,吃起來甘醇適口,很好吃,並且因為它的粘性強,還可以磨成碎末,製作成糕點,甚至還可以做成菜的主料,用途廣泛,是粳米中的翹楚。
6、廣東——絲苗米
主要種在丘陵地帶,利於排水,灌溉的水源多是泉水,不僅有各種礦物質,還偏鹼性,讓大米長得更充實。並且育種技術的改進,大大地提高了大米的產量和品質。
種出的大米很細長苗條,泛著光,米香協調,煮過後的大米軟硬適中,爽滑可口,有著「中國米中之王」的美稱,享譽嶺南。
這6個地方的大米,都有著別樣的味道,吃著香甜,都是大米中的佼佼者,無論吃哪種大米,買來的大米沒有幾天幾個月是不可能吃完的,那麼大米保存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1.避光。陽光照射的大米,容易破碎,大米中的水分也容易流失,所以要避免陽光直射;
2.防潮。潮濕的地方容易長出米蟲,破壞大米的成分,甚至大米不能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