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廣式文化假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推崇。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1日,全省納入監測的80個重點公共文化機構共接待市民遊客18.1萬人,同比增長6.4%。
羊城晚報記者觀察到,近年來,「廣式文化假日」在廣東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廣式文化假日」文化韻味十足,重在參與和體驗,既滿足身心愉悅,又可在玩中「充電」。市民無需遠行,在家門口即可體驗「詩和遠方」的美好。
回歸生活場景,注重互動體驗
每到節假日,廣東各文化場所都很「卷」,舉辦獨特和新穎的活動,為市民遊客度假提供更多選擇。其中,回歸生活場景、注重互動、沉浸式體驗的文化活動,更受大家青睞。
5月1日,白鵝潭大舞台周末藝術匯精彩再啟。一連5天,廣東歌舞劇院、南方歌舞團等廣東頂級文藝院團帶來5場文藝盛宴。市民遊客沉浸式體驗廣東文藝的繁榮與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五一」假期,廣州粵劇院特別推出「粵劇+」文旅融合項目,打造獨屬粵劇藝術的「廣式文藝假日」,迅速吸引眾人的眼球。
5月1日至5日,廣州粵劇院打破傳統劇場邊界,在市民熟悉的城市生活場景中植入粵劇表演元素。每天中午12點,由粵劇演員在知名茶樓演出《花好月圓》等折子戲,食客邊品「一盅兩件」邊賞粵劇名段。演出以粵劇快閃的方式,打造集美食品鑒、文化體驗、粵劇表演等於一體的高質量消費場景。
5月1日、5日,廣州粵劇院聯合越秀公園秀名城特別推出「五一」粵劇公益專場。演員身著戲服置身在越秀公園的古城樓下,結合園林景觀進行沉浸式演出。遊客不僅能近距離觀賞粵劇演員表演的《遊園驚夢》等折子戲,還可參與戲服試穿、身段教學等互動環節。
廣州粵劇院董事長林凱彬表示:「我們希望通過『美食+戲曲』『園林+非遺』的跨界,讓傳統文化回歸生活現場。」
廣州大劇院也在「五一」假期為觀眾提供了注重體驗的活動。其中,沉浸式喜歌劇《神奇醫生》設置「城市舞台專場」等五大主題專場,為觀眾帶來歌劇+文旅的獨特體驗。此外,廣州大劇院一樓的斜柱空間還開放「人生歌劇 角色交響」互動裝置,遊客可以動手「編織」個人專屬的「歌劇人生」,過一把歌劇創作癮。
熱衷「下館子」,尋找「充電樁」
趁著假期,到圖書館「充電」、到博物館「打卡」、到文化館參與活動,已經成為不少市民遊客的度假新選擇,也是「廣式文化假日」的一種體現。
五月1日、2日早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門前等候開館的讀者長隊成為假日一「景」。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天下午閉館時,廣州圖書館一樓大廳更是人潮湧動,瞬間客流量堪比廣州火車南站。據統計,5月1日、2日,廣州圖書館共接待讀者訪問5.6萬人次,外借文獻9.6萬冊次,舉辦活動85場次,參加活動的人次近4.8萬。
「五一」假期,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準備了包括文藝展覽、打卡集章等在內的32場書香盛宴。其中,該館文德路分館推出「探世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活動,帶少兒讀者探訪與孫中山相關的文化歷史遺迹,了解偉人生平事迹。
5月1日,廣州圖書館舉辦了一場頗有新意的活動——「長大以後做什麼」少兒職業啟蒙系列活動,通過繪本共讀、非遺體驗等多元化形式,讓兒童讀者感悟勞動價值,探索職業理想。
廣州市文化館也在「五一」假期期間推出多場高品質文化活動,如茶文化美學市集、漢服飛花令等,讓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年齡段的市民遊客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充電樁」。據統計,假期前三天,廣州市文化館接待參觀遊客逾3.5萬人次。
此外,「五一」期間,廣州各大文博場館系統推出涵蓋考古發現、革命文物、藝術創作等多重主題的展覽,多維度展現城市文化底蘊,市民遊客從中更深入了解廣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文化場館的風景獨好。」市民郭女士告訴記者:「我趁假日逛逛文化場所,同樣可以陶冶性情,收穫『詩與遠方』。」
文|記者 黃宙輝 實習生 胡思婷
圖|各文化場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