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貴州從江縣的苗鄉侗寨漫山遍野處處是香禾糯傳來的稻香,在香禾糯成熟的時間裡,勤勞智慧的從江人民就會將一穗穗糯谷捆紮成把,精選穀殼稍綠的糯谷,來製作傳統美食——「扁米」。
扁米,有很多人還不知道吧?今天小編來告訴你,過去製作的扁米,是男女青年相互邀約慶祝豐收的美食製作活動,體現了從江苗鄉侗寨兒女樸實、勤勞、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扁米的製作過程要從選用七成熟的糯禾開始,經過稻穗脫粒、清洗去腐、稻粒蒸(煮)熟、炒干水分、常溫晾乾、石臼舂米、簸箕去糠等工序後,清香的扁米就出來了。
做好的扁米顏色翠綠,口感柔軟乾脆,入口鬆軟清甜,滿口清香。稻香扁米的製作承載著從江人祖祖輩輩的生活方式與記憶,也傳承著一方水土的民俗與情懷。
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扁米必須是由姑娘親手所做,但並不是姑娘家的糯谷,而是她邀上自己的夥伴去自己相愛的小伙家的稻田裡摘來的。而小夥子如果知道哪個姑娘喜歡自己後,一般要約上幾個好朋友,帶著牛腿琴,再提上一些米酒,去品嘗和享受這帶著愛意的扁米。扁米的吃法在於嚼,越嚼越香,讓人回味無窮。
香禾糯是從江縣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種植于海拔350-750米的高山梯田,從耕種到收穫,需要長達180天的自然生長,一年僅此一季,產量稀少,彌足珍貴。苗鄉侗寨依然保留著「稻飯魚羹」的生活傳統,稻魚鴨共存的耕作模式,在小小的稻田裡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因此無需打農藥,施化肥。香禾糯具有口感香柔、食而不膩等特點,享有「一畝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飯十家香」的美譽。每逢香禾糯豐收,當地侗族群眾都會通過互幫互助折禾、燒魚、吹蘆笙、唱侗歌等活動來慶祝
圖片提供:劉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