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總成交金額21億元人民幣,單筆最大交易超6000萬元,24萬人次觀展……5月20日,為期5天的第十三屆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以下簡稱「礦博會」)圓滿落幕。
這場全球礦晶盛宴,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家境外展商與530家國內展商齊聚一堂,在6萬平方米的展廳內,1200個國際標準展位如星辰列陣,共同演繹著46億年地球演化的壯麗史詩。
精美礦晶(肖慧芳 供圖)
璀璨天地:礦物寶石的自然之美
去過展會現場,你很難不被那些璀璨奪目的礦物寶石所吸引。礦物晶體區是自然的珠寶盒,彩色寶石區是大地的調色盤,化石隕石區是宇宙的信使站,工藝美術區是人文的匠心集。1200個展位中,既有南非孔雀石的濃墨重彩,墨西哥石榴石的熱烈奔放,也有郴州本土通天玉、舜瓏玉的溫潤靈秀,讓觀眾在方寸之間閱盡地球的斑斕肌理。
當孩子們在 「分享晶彩,走進礦博」 科普展用螢石拼貼夜光星圖,ar 技術讓寶石在手機屏幕上綻放億萬年的形成歷程,冰冷的礦石化作浪漫的星辰教具,讓 「摘星」 不再是幻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科學啟蒙。
創新驅動:消費場景的全新定義
本屆礦博會以「打造消費新場景,摘顆星星送給你」為主題,成功構建了獨特的消費新體驗,展會現場收發快遞1萬餘件。「掌上礦晶,青春嗨購」迷你展結合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礦晶購物體驗,直播間里 「掌上礦晶」 很快售罄;ar 技術讓手機一掃就能解鎖礦物晶體的地質成因與收藏價值;在精品礦晶拍賣會上,無底價競拍的模式讓普通市民也坐上「買家席」,體驗了一把舉牌叫價的樂趣。
郴州本地參展商們也推陳出新,非遺銀飾與時尚水晶碰撞出設計火花,礦晶元素被融入城市文創產品,以親民價格和時尚設計成為展會爆款。
新穎的模式,為礦晶消費市場注入了全新活力,每一位參與者在這裡觸摸到了地球的年輪,聆聽了礦晶的詩歌,帶走了屬於星辰的浪漫記憶。
觀展人員絡繹不絕(肖慧芳 供圖)
友誼橋樑:全球礦業的星之盛宴
礦博會的魅力,在於搭建起多元融合的交流舞台。巴基斯坦展商扎拉用手機翻譯軟體與中國買家秒速成交,移動支付的「叮」聲為「數字絲綢之路」奏響註腳;印度展商shariff已經參加了多屆礦博會,見證了城市與展會共成長;這些跨越國界的笑臉,讓礦博會成為友誼與商機的橋樑。
在國際礦物回歸展上,80餘件流失海外的輝銻礦等珍稀標本歷經波折重回故土,不僅是地質遺產的回歸,更是文化自信的彰顯。展出現場,一塊塊瑰麗的礦石在射燈下折射出璀璨光芒,而與之交相輝映的,是一幅高2米、長70米的拼布綉長卷《絲路情》。56色布料融匯湘南民間紋樣,綉出了駝隊穿越沙漠,帆船破浪遠航的波斯風情,彷彿將千年絲路的文明對話濃縮於此,勾勒出文明互鑒的壯美畫卷。
賦能升級:產業發展的全新引擎
作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此次礦博會舉辦了鉍碲產業發展論壇,吸引國內外專家共商產業升級大計。活動中,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稀貴金屬產業主旨報告、論壇分析報告。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進行了招商推介,並與10個招商入園項目進行簽約,簽約金額達33.4億元人民幣。這種「展會搭台、產業唱戲」的模式,正是礦博會從單純展覽向全產業鏈服務轉型的生動寫照。
自2015年永久落戶郴州以來,礦博會已成功舉辦十一屆,實現了從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成為全球礦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年度盛事。通過礦博會,郴州的礦物晶體、彩色寶石等特色產品走向世界,吸引了全球目光;同時,國際先進的技術、理念和資金也源源不斷地注入,推動郴州礦業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礦博會不僅推動了本土產業的國際化,還激活了城市經濟的創新潛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書寫了產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本屆礦博會雖已落幕,但隕石主題館的「星辰碎片」仍在發光,礦物拍賣會的落槌聲仍在迴響,直播間的「礦晶盲盒」仍在熱銷。從礦井深處的工業文明到展館裡的藝術盛宴,從地質樣本的科學價值到文創產品的市場價值,第十三屆礦博會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創新的場景、更專業的服務,續寫著「永不落幕」的礦博會新篇章。(肖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