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造」汽車駛向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

2025年05月19日23:22:09 財經 1500

5月1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在渝舉行「重慶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外記者見面會。

有記者提問,在汽車製造領域重慶有怎樣的優勢?如何擴展市場佔有率?

市經濟信息委主任王志傑介紹,從2022年以來,重慶按照「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共建生態」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重慶造」汽車駛向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 - 天天要聞

2025年5月19日,「重慶市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外記者見面會現場,市經濟信息委主任王志傑回答記者提問。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在整零協同方面,重慶持續推動整車企業向電動化、智能化、高端化轉型發展,支持整車龍頭企業與ICT龍頭企業跨界融合創新,鼓勵零部件企業從過去服務傳統的燃油車向配套新能源車轉型,形成了「央企有長安、民企有賽力斯」的龍頭企業帶動、10多家整車企業布局的整車體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3大系統、12大總成、56個部件形成了全覆蓋和集群式發展。去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95萬輛,增速領跑全國。全市汽車總產量達到254萬輛,列全國第三位,特別是問界M9穩居國內50萬元級以上的豪華車型銷量第一。全市主流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單車價值大幅提升到23.6萬元。此外,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也非常迅速,比如弗迪刀片電池、藍黛新能源變速器等零部件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產銷規模都穩居全國前列。

在軟硬結合方面,重慶實施了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著力建設汽車軟體的開源種子庫、打造特色開源社區、完善開源軟體環境,全力推動汽車軟體汽車形成「雁陣」集群。比如,北鬥智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智能網聯+衛星導航「雙引擎」企業。北京梧桐車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國內率先布局智能座艙領域產品,市場佔有率超過15%。同時,著力打造「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數字經濟發展新模式,建成汽車行業數字化車間349個、智能工廠52家,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數字工廠和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超級工廠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在共建生態方面,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建立「六國九地」全球協同研發體系,掌握了2200多項核心技術,在行業率先實現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從技術引進向技術輸出的歷史性突破。加快建設「便捷超充之城」,在國內率先實現所有鄉鎮街道超快充設施的全覆蓋。全面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等10項國家級試點。積極完善物流、金融、檢驗檢測等服務體系,構建「整車+零部件+後市場」產業生態。實施「渝車出海」行動,「重慶造」汽車駛向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

王志傑表示,下一步,重慶將推動乘用車和商用車產業協同發展和提質增量,打造汽車技術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營造濃厚的汽車文化氛圍,培育汽車消費中心城市,加大「渝車出海」力度,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汽車名城。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何春陽 劉力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喜訊!萬州,全市第三! - 天天要聞

喜訊!萬州,全市第三!

步入2025年,萬州乘勢而上。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35億元,增速排全市第9位;規上工業產值增速高於全市11個百分點,排全市工業大區第1、全市第3。
六盤水:精準服務推動產品走出國門 - 天天要聞

六盤水:精準服務推動產品走出國門

不久前,貴州偉豪電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批價值37609港幣的PCB電路板正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完成最後一道檢測工序。這批出口香港的精密電子元件,標誌著六盤水市首次實現集設計、生產、組裝、測試於一體的全鏈條電子產品出口。「每個跨境貿易環節
各地加大投入 持續改善民生 - 天天要聞

各地加大投入 持續改善民生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以來,各地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從資金到政策,加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聚焦「一老一小」加大投入。在江蘇,民政部門今年將投入約10億元,用於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運營補貼、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居家養老上
全球媒體聚焦|外媒: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將保持穩定 - 天天要聞

全球媒體聚焦|外媒: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將保持穩定

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4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其中,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多家外國媒體注意到了這一積極信號。法新社的報道稱,中國上個月工業產出增速超預期,經受住了與華盛頓殘酷貿易戰的考驗。
全球媒體聚焦|英媒:投資者短暫樂觀難掩美國經濟隱憂 - 天天要聞

全球媒體聚焦|英媒:投資者短暫樂觀難掩美國經濟隱憂

上周,受中美達成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影響,全球股市大幅上漲。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的一篇文章指出,這反映出投資者迫切希望擺脫貿易戰的陰影。儘管這只是一個為期90天的暫停加稅措施,可能只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投資者仍然對此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