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2025年04月12日01:12:03 財經 1292

作者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Rudolph Lohmeyer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Sascha Treppte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Brenna Buckstaff

科爾尼公司董事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Michele Longhi

科爾尼公司顧問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周鵬遠 Pengyuan Zhou

科爾尼公司合伙人,北京

執行摘要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宏觀經濟格局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化進程持續減退,而全球城市的發展與變化趨勢預示著新一輪全球互聯互通與交流浪潮的興起。世界正處於一個危機四伏的關鍵時期,面臨不斷擴大的地區衝突、愈演愈烈的社會動亂、動蕩不安的經濟局勢和頻頻出現的環境災難等複雜挑戰。然而,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全球城市正是在重重挑戰之中探尋復興崛起之路,以或新或舊的方式持續推動著全球化的進程。

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報告》聚焦全球聯通性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大都市地區,評估與分析城市的互聯互通水平與全球化特徵。報告的評估工作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通過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CI)衡量156個城市當前的全球聯通性與影響力,二是通過《全球城市潛力排名》(GCO)分析城市未來發展前景,對這些城市未來建立全球樞紐地位與影響力的潛力進行預測。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儘管《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和《全球城市潛力排名》的評估維度有所不同,但它們均從各自的獨特視角,揭示了城市在面對持續乃至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穩定性時所採取的應對策略。這些領先城市正展現出越來越強的適應性,部分原因得益於其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和卓越的國際人才吸引力。鑒於這兩個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我們將其納入了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的評估指標。

在排名方面,《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前四位地位穩固,成功維持了上一年度的領先名次,新增的數字基礎設施指標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其領先地位。前四名城市之後,新加坡取代北京,排至第五位;上海重新躋身前十,並且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

中國城市在過去一年漲勢迅猛,總體得分增長超過25%。31個上榜城市中,幾乎所有城市實現排名上漲,而近七成的城市排名上漲5名及以上,如上海、深圳南京武漢天津等;近三成的城市排名上升10名及以上,如重慶青島鄭州東莞等。這背後固然有GCI評估體系調整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城市國際交流的恢復與城市韌性的體現。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上海排名創歷史新高,今年全球前十的城市中國佔據三席(北京、上海、香港),此外杭州成都兩個新一線城市的領頭羊,也雙雙進入全球城市第二梯隊之列。

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前十強城市請見圖1。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和往年一樣,聚焦城市未來發展潛力的《全球城市潛力排名》名次變動依然較大。雖然舊金山仍牢牢佔據榜首之位,但慕尼黑首爾等其他領先城市的排名實現了顯著躍升。

今年的《全球城市指數報告》增設了一個新的專題,聚焦我們所說的「重構煥新城市」。該專題的引入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城市所面臨的挑戰遠不止地緣政治或經濟範疇,環境與社會層面的挑戰同樣也在加劇,且隨著氣候變化影響的加速顯現變得愈加嚴峻 。

許多領先全球城市不僅承受著氣候變化帶來的諸多嚴峻威脅,更是承載著引領變革,尋求有效解決方案和發展機遇的重任。要肩負起這一重任,全球城市應擯棄用孤立的視角解決單一生態挑戰的方法,轉而採用綜合的「重構煥新」策略,呼籲用全新的方法推動政策制定,促進國際合作,增強公眾參與。

引言

在2023年的《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我們指出了全球城市發展機遇的區域分化。但即使面對這一趨勢,全球城市依然維持著領先國際交流中心的地位。隨著全球城市格局的快速分化與重新分配,世界正步入一個激烈且廣泛的變革關鍵期,這對政策制定者構成了巨大的挑戰。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世界各國經歷了地緣政治不穩定、經濟波動以及社會和政治變革所帶來的多重挑戰,從多個方面進一步瓦解了三十年來所倡導的全球化模式。然而,也恰因如此,一種更為多元化、數字化且短期內充滿更多不確定性的新型全球化模式正在悄然興起。

東歐、中東北非地區的衝突持續,對更廣泛地區構成不穩定威脅。與此同時,印太地區的局勢也依舊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國際形勢與氣候變化加劇所帶來的極端天氣影響相互疊加,對供應鏈構成了極為深遠且極具破壞性的衝擊。例如,全球範圍內重要航道被封鎖或中斷,迫使各國基於這些脆弱因素以及地緣政治關係的戰略轉變,重新評估並調整其供應鏈布局和貿易策略。

儘管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已趨於平穩,但宏觀經濟環境仍然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例如全球股市劇烈波動,眾多國家民眾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情緒等。

與此同時,2024年也是充滿政治不確定的一年,全球範圍內有64個國家(約佔世界人口的49%)在今年舉行大選。法國左翼聯盟在選舉中意外贏得最多議席,德國極右翼 政黨在部分州議會選舉中勝出,孟加拉國爆發學生運動,美國大選呈現數十年來最撲朔迷離的狀態,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導致了世界大部分地區主要國家未來走向的不確 定性。

儘管去全球化趨勢盛行,經濟和政治環境令人擔憂,但從今年的研究結果來看,城市的全球聯通性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所增強。這表明,全球城市並沒有減少與世界的聯繫或參與全球活動,反而迎來了新一輪的復興。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是量化156個城市吸引、留住和促進全球資本、人才以及創意流動的指標。從結果來看,這些城市在各個維度上都取得了明顯進步,同時在抵禦外部衝擊方面也建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

全球城市的出色表現彰顯出其適應性的不斷提升,這部分得益於城市數字基礎設施現有優勢的不斷顯現和持續擴大。為體現數字經濟重要性的日益增加(數字服務貿易持續超越傳統商品貿易),我們對今年的評估標準進行了更新。

本次更新包括新增兩項評估指標——互聯網速度和數據中心數量(參閱下文中「《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指標更新」),並取代了沿用多年的電視新聞接收率指標。指標更新後,上海、新加坡、芝加哥達拉斯法蘭克福等數字化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排名出現明顯上升。

然而,即使是實力最強、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在面對明顯不利於人才、商品和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政策時,仍然會受到掣肘。這一點在人才流動上最為明顯。面對西方移民政策的收緊以及一些傳統領先城市經濟和氣候挑戰不斷,全球人才進一步向新興城市匯聚。

為了充分考慮人口流動限制因素,我們還在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的人力資本維度下新增了「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指標,用于衡量一個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儘管在去年的報告中,那些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方面表現較為平衡且開放的城市(包括迪拜阿布扎比和新加坡等),今年因這一新增指標獲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該指標中得分最高的城市很多都集中在西歐地區。

全球城市指數報告的第二部分是《全球城市潛力排名》(GCO)。這一板塊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全球化當前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隨著多地出台新的貿易保護政策與商業法規,跨境投資的步伐出現放緩跡象。

不過,我們的研究也發現,新興城市正著力把握資本市場探索新興投資目的的契機。雖然今年主要經濟大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流入與流出均遭遇了明顯挫折,但拉丁美洲、中東海灣國家和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的外資流動呈現逆勢增長跡象。

儘管地緣經濟碎片化確實給多邊合作帶來相當大的壓力與挑戰,但城市依然走在解決困境的最前沿,彙集各方意見與資源,竭力應對日益增長的挑戰,例如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等。在未來的報告中,我們將在末尾增設一個主題,深入探討全球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方面的前景與潛力。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 指標更新

  • 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新增指標):通過對外國公民入境某一城市的難易程度進行排名,衡量城市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人力資本)的能力。

  • 互聯網速度(新增指標):考慮到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整體向互聯網轉移,在信息交流維度下新增這一指標,替代原來的電視新聞接收率。

  • 數據中心數量(新增指標):在信息交流維度下新增 「數據中心數量」指標,用于衡量城市的數字基礎設施能力。在全球範圍內,圍繞人工智慧(AI)和雲計算等核心技術展開的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各國積極尋求供應鏈的重新布局與本地化策略,因此確保大規模數據的存儲、處理以及高效傳輸的能力變得愈發重要。

  • 電視新聞接收率(刪除指標):如上所述,隨著流媒體服務訂閱取代有線電視訂閱,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和信息類應用程序接收新聞,有線電視的使用率普遍下降,因此,我們將該指標從信息交流維度中 刪除。

2024 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GCI)

科爾尼發布的年度《全球城市指數報告》旨在深入剖析並評估全球城市的基本特徵。我們將全球城市定義為具有全球互聯互通和國際化特色的大都市區。全球城市不僅是社會、政治與經濟的活力中心,更是全球環境動態變化的生動寫照。換言之,一個城市之所以能夠躋身全球城市之列,既在於其為公民提供的資源稟賦和發展機遇,也在於其作為全球商業交流、人才匯聚及文化交融樞紐的能力。

全球城市指數報告的第一部分為《全球城市綜合排名》,即GCI。這一部分從商業活動、人力資本、信息交流、文化體驗與政治事務五大維度出發,對報告中156個城市的當前全球聯通性水平進行了全面評估。在這五大維度下,我們又進一步劃分了31項評估指標,包括市場活力、教育水平、信息獲取便利性、文化和娛樂活動多樣性,以及國際民間組織的活躍度等等,旨在更精確地反映全球城市的互聯互通水平。

儘管地緣經濟緊張局勢持續存在,但全球城市展現出了非凡的韌性。不僅有許多城市成功通過信息與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資本與商品流通的減少,更有部分城市抓住了經濟碎片化的機遇,實現了排名的提升。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結果在五大維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有所提升,同時在大多數具體指標上的平均得分也呈上升態勢。其中,部分城市得分的提升得益於更加積極的宏觀經濟前景,也有一部分城市憑藉對環境變化的高度適應能力脫穎而出。

《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結果

在今年的評估中,我們新增了衡量城市數字能力的指標,因此整體排名出現了大幅變動。即便如此,排名前四位的城市仍然延續了其領先地位,憑藉在「數據中心數量」和「互聯網速度」兩項指標上的出色表現進一步鞏固了原有優勢。此外,新加坡在幾乎所有維度上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在新指標上也有強勁表現,最終超越北京,躋身榜單第5名。

紐約連續八年蟬聯GCI榜首。在商業活動維度,紐約保持了全球第一的位置,在「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數量」(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至少達到10億美元的私營初創企業)等關鍵指標中排名第2。在人力資本維度上,這座被譽為「Big Apple」的城市不僅又一次位居首位,同時總體得分也明顯提高。在信息交流維度新增的兩項指標中,紐約同樣展現出了強勁的實力,在「數據中心數量」方面排名第 15位,在「互聯網速度」方面排名第2。

倫敦的排名依然不變,位居第2。但受市場進入壁壘的影響,英國在商業活動與人力資本維度的得分均略有下滑。然而,儘管面臨政治環境的不穩定性與利率環境的不確定性,倫敦的宏觀經濟環境依然向好,在商業活動維度上總體排名第7,在其下級指標「資本市場」上的排名從第 11 位躍升至第8位。雖然倫敦在信息交流維度上保住了第4位的名次,但由於網速不佳,在「互聯網速度」指標上僅排第97位,影響了倫敦在信息交流維度的總得分。

巴黎仍然穩居全球第3。除「獨角獸企業數量」外,巴黎在其餘商業活動指標上的排名均有所提升,帶動了該城市商業活動維度總體得分的顯著提高。巴黎在「資本市場」、「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數量和「航空貨運」指標上的表現尤為突出(航空貨運量增加28%)。這部分增長可能得益於巴黎作為 2024 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的身份,因此未來或將難以複製。在人力資本方面,巴黎保持了領先的排名,

東京連續十年位列第4。在「ICCA會議」和「獨角獸企業數量」指標上的強勁表現推動了東京商業活動維度排名的上升。雖然東京在「資本市場」指標上的表現依然疲軟,但其在「獨角獸企業數量」方面的出色表現彰顯了東京領先的教育水平與創新能力。此外,東京的人力資本得分也有所提高,「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指標得分接近滿分( 9.56 分)。

新加坡的排名從 2023 年的第7位躍升至第5位。這是新加坡首次躋身前五,在商業活動、人力資本和信息交流等維度的表現均有顯著提升。其中,在商業活動維度得分的增長主要得益於「ICCA會議」數量的激增和五家新晉獨角獸企業的高估值帶來的強勁推動力。「高等學歷人口」的大幅增長(9.6%)和「入境政策的便利性」近滿分的表現助力新加坡在人力資本方面取得佳績。另外,得益於數字基礎設施的既有優勢以及在兩項新增指標上的出色表現,新加坡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排名從第7位上升至第3位。

今年《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的另一大亮點是上海重回榜單前十,並取得了本報告歷史上的最好位次,排在第8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信息交流維度下的新增指標。作為中國的科技中心,上海的「互聯網速度」排名全球第2,「數據中心數量」排名全球第8,充分展示了該城市為眾多科技企業提供支持的強大能力(見圖2)。

其中,「高等學歷人口」得分大幅增加,在新增指標「入境政策的便利性」上排名第5。

因變求新 2024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 - 天天要聞

從各城市與各項指標綜合觀察,今年全球城市展現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強大的「適應性」。在全球範圍內,這些大都市已然證明,在去全球化趨勢以及複雜的政治經濟關係交織的大背景下,它們能展現出卓越的應變能力與非凡的韌性。它們積極探索更多創新的貿易機制,充分利用數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敏銳捕捉地緣政治博弈中的機遇,把握新興商業契機與資本流動方向。

面對主要航路受阻而做出的靈活調整便是全球城市出色適應性的一個鮮明例證。航運業的安全風險已成為當前全球經濟緊張局勢的主要誘因之一,不僅導致供應鏈周期延長,更顯著推高了物流成本。

對於眾多位於沿海地區或水路運輸主要航道上的全球城市而言,這無疑構成了潛在的挑戰。雖然海運貿易在 2022 年至 2023 年間增長了 9%,但在 2023 年至 2024 年期間,其增速卻放緩至 4%,這一數據是根據商業活動維度下「海運」指標衡量得出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一些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城市,也成功找到了有效抵禦此類中斷風險對其經濟造成不利影響的方法。我們注意到,在商業活動維度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中,「航空貨運」指標排名的上升與那些易受紅海航運中斷風險影響的城市整體排名的躍升之間,存在著密切關聯。

例如,吉隆坡在商業活動上的排名上升了 21 位,達曼上升 19位,阿克拉上升 15 位,羅馬大連各上升12位。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這些城市在降低風險方面的卓越能力,更體現了它們在面對緊急挑戰時依然能保持商業活力的堅強韌性。

全球城市適應性的另一個顯著標志,在於它們對西方移民政策變化的敏銳反應,以及對後續優秀人才流出傳統經濟發達城市的快速響應。尤其是美國和英國,其簽證程序的收緊導致外國人才嚴重流失,為其他國家創造了寶貴的 機會。

在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評估中,我們在人力資本維度下新增了「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指標,這一指標充分反映了上述趨勢。鑒於申根區內享有便捷的人口流動,西歐城市在人口流動性方面取得領先排名,而美國和英國的城市未能躋身前列。在「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指標上名列前茅城市的還有阿布扎比和迪拜(並列第一)、以及盧森堡和新加坡。這些城市所在的國家均採取了開放的移民政策,以吸引全球頂尖人才。

最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在「入境政策的便利性」指標上排名領先的城市,其「高等學歷人口」指標的排名也都有所提升。以阿布扎比和阿姆斯特丹為例,兩者在「高等學歷人口」上的排名分別躍升了19位和23位。儘管這兩個指標之間並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但它們之間的密切相關性確實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即開放的移民政策有助於城市吸引受過高等教育的優秀外籍人才。

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結果也進一步凸顯了服務貿易重要性。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各國紛紛開始尋求供應鏈本地化作為應對策略。在此過程中,金融、法律、會計、諮詢以及數字服務企業逐漸嶄露頭角,成為增強經濟韌性的關鍵力量。據經合組織OECD)數據顯示,自 1990 年到 2022 年,服務業對 GDP 的貢獻幾乎翻了一倍,GDP平均佔比從 7.6% 增長到 13.4%。

這一趨勢在「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指標中得到充分體現,該指標已成為城市在商業活動維度取得卓越表現的核心驅動力。在商業活動維度實現排名上升的 69個城市中,有47個城市在「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指標上的得分增幅最大。

其中的佼佼者包括達曼(商業活動維度排名上升 19 位,服務業的強勁表現是其主要驅動力)、曼谷(上升 17 位)、阿克拉(上升 15位)、阿拉木圖(上升 13位)、羅馬(上升 12位)、橫濱和聖保羅(各上升 11位)。

對於新興經濟中心而言,服務業對 GDP 的貢獻尤為重要。以海灣地區為例,這些國家正在大力推行雄心勃勃的經濟多元化戰略。例如,利雅得在「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指標上得分大幅提升,推動其商業活動維度排名上升 5 位。同樣,達曼在「領先的全球服務企業」指標上的得分增幅高達71%,有5家新的領先服務公司成功在這一傳統石油之都立足,促使其商業活動維度排名上升19位。

此外,在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中,雅加達、吉隆坡、伊斯坦布爾開羅等新興城市的服務企業數量都有所增加,在商業活動維度的表現也呈現出積極的上升態勢。

領先的數字能力是展現全球城市適應性強弱與優勢大小的另一項重要指標。隨著企業競相開發尖端計算技術並部署生成式人工智慧(AI)技術,全球城市是否有能力提供足夠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城市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促進數據流通的互聯網速度。

今年的《全球城市綜合排名》榜單中名列前茅的城市並沒有因為增加了衡量數字能力的指標而發生太大變化。這也不足為奇了,因為這些領先城市早已建立了高度先進的數字基礎設施。

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這些新增的數字能力指標對歐洲、北美和中國的城市更加有利。在「數據中心數量」指標上排名前10的城市中,除新加坡和上海以外,其餘城市均來自西歐或美國。而在「互聯網速度」方面,排名前10的城市 中也有一半是北美城市,其餘城市包括阿布扎比、上海、新加坡、北京和曼谷等。

本文轉自 | KEANEY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 天天要聞

探真科技:邁過企業「上雲」分水嶺,擁抱AI

與此同時,AI時代網路安全的「新議題」,不但切中了國內企業最實際的需求,與聯想中小企業業務群一直以來通過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企業客戶攜手共同創新成長、高效陪伴客戶走向成功的價值邏輯也密不可分。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著一副「好面相」? - 天天要聞

郭麒麟的「新師傅」,為何有著一副「好面相」?

如果說一碗速食麵也能有「面相」,那誰最適合來講這門「面上功夫」?近日,康師傅發布短片《面相》,正式官宣郭麒麟成為「美味代言人」。這支結合相聲語境與產品表達的短片,以一套「看面相 識美味」的敘述方式,引出「好面相」這一關鍵詞,也為這場產品升級找到了一個兼具記憶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 天天要聞

衝上熱搜!「小米SU7」被做成11元紙紮版祭祀品,侵權嗎?

趙舒傑: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未經許可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註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可能構成侵權。目前,小米汽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已申請註冊多個與「小米SU7」相關的商標。若紙紮版「小米SU7」使用了「小米」商標或與小米商標近似的標識,且用於商業銷售,即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 天天要聞

崩盤了!湖北首富欠債806億,國資118億救場,債主卻不買賬!

他掌控千億帝國,卻因806億轟然崩盤。國資出手救場,債主們卻滿心不滿!上世紀80年代,艾路明和幾個校友瞅准了日本醫藥公司的需求,靠收集尿液提取尿激酶賺了大錢。1992年,他註冊了當代科技發展總公司,1997年帶著人福醫藥敲開了A股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