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盤,A股市場窄幅震蕩,A股三大指數午前集體翻紅。截至午間休市,滬指漲0.12%,深證成指漲0.19%,創業板指漲0.52%,科創50指數漲近2%。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
從板塊來看,晶元股集體爆發,截至發稿,富滿微、晶華微、納芯微等多股20%漲停;廣西本地股震蕩拉升,高鐵、軌交概念股表現活躍。下跌方面,農業、養雞、白酒等板塊跌幅居前。
今日早盤,港股市場三大指數觸底反彈。截至午盤,恒生指數漲0.57%,恒生國企指數漲1.01%,恒生科技指數漲1.68%。南向資金半日凈買入約52億港元。港股半日成交額約為1279億港元。
盤面上,黃金、半導體、生物醫藥、銀行領漲,消費、電訊、地產保持活躍,石油及天然氣領跌。
晶元股集體爆發
晶元、半導體板塊大幅走強,截至發稿,富滿微、晶華微、納芯微等多股20%漲停。港股半導體板塊也大幅走強,截至發稿,華虹半導體漲超16%,中芯國際漲超7%。
自今年2月底盤中創下44.2港元/股階段新高後,華虹半導體股價持續回調,近日再度出現上漲趨勢。截至發稿,華虹半導體總市值為620億港元。
4月11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關於半導體產品「原產地」認定規則的緊急通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通知建議,「集成電路」無論已封裝或未封裝,進口報關時的原產地以「晶圓流片工廠」所在地為準進行申報。
萬聯證券認為,全球貿易摩擦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愈發顯著。本土晶元企業設計、代工製造、封裝等環節更具備成本優勢,有望重塑部分細分環節貿易格局。
業內人士預計,關稅政策影響下,成熟製程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有望加速。
信達證券認為,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鏈自主能力已逐步提升,對美國產品的依存度逐年下降。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19年我國從美國進口集成電路產品的比例為4.4%,2023年已下降至2.4%,此次美國關稅政策或進一步推動半導體自主可控。
近期,國內多家半導體領域上市公司回應了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德明利表示,公司出口美國業務佔整體營收比例不足1%,且原材料採購中美國原產佔比極低,美國加征關稅對公司業績造成的影響極其有限,公司將通過多元化布局和供應鏈優化降低潛在風險。
行業方面,3月份全球半導體需求有所改善,手機、平板、可穿戴腕式設備保持小幅增長,TWS耳機、智能手錶、智能家居快速增長,AI伺服器與新能源車保持高速增長,需求在4月或將繼續復甦。
東海證券預計4月半導體行業供需格局將繼續向好。從細分賽道看,近期在MWC、GTC等大會催化下,雲端AI晶元、端側AI應用百花齊放,AI概念依然是長期投資力度較大、創新較多的領域。
【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