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匯三殺局面以往更多是出現在非美國家的新興市場中,現在這種局面出現在了曾經的「藍星燈塔國」。川普的一頓操作貌似加速了美國、美元信用的下降。
未來若干年,美債到期規模的峰值就在今年2025年:2025年的到期金額約為9.19萬億美元(截至2024年12月份),是未來30年內的最高值,美國政府在未來一年內將面臨巨大的償債壓力。這可能與過去大規模發行的短期國債(如疫情期間的財政刺激措施以及耶奶當初的大規模短債發行)有關。
具體債務到期在今年各個月份的分布我沒找到相關數據,9萬億的債務到期,屆時財政部需要再融資,展期對債務進行置換,但是現在的利率依然很高,這個融資規模的成本是相當高的。
截至2025年4月份,其2025年將要到期的債務規模約為8.4萬億美元,這比去年12月份少了8千億美元。也就是說年初至今來看,財政部償還/展期了8千億美元。看來集中到期的時間還在今年後面的時間。
美債需求(誰買,誰去消化)依然是今年很大的一個問題。外資持有美債佔比已經從2008年的將近6層下降到了現在的3層,反過來,美國本土投資者持有美債規模逐步上升至7層(其中很大一部分持有者又來自美聯儲)。
我覺得,今年這麼大規模的債務到期,如果美聯儲不出手,那麼新發行的美債誰接手還真是個問題。美聯儲可能需要儘快結速qt並重新擴表以支持財政部再融資。
財政部在當地時間10號的美債拍賣結果不盡人意,一級交易商(法律規定必須要買的)無奈扛下了歷史第二高的份額。這也間接說明了國內美債需求非常差。
在這種情況下,縮減開支,恐怕不是很現實,所以在新的政府預算中縮減開支可以忽略不計。
2月份眾議院預算計劃:
眾議院2月通過的預算,計劃未來十年增加2.8萬億美元赤字,其中包括4.5萬億美元減稅,同時要求削減2萬億美元支出。預計每年對gdp增長貢獻0.17個百分點,然而,這種計劃在財政可持續性上存在重大挑戰。
再來看看,時隔兩個月後4月份,參議院最新版的預算計劃:
參議院新版預算,計划進一步擴大赤字,計劃未來十年新增5.3萬億美元減稅,幾乎放棄支出削減,僅象徵性減少數十億美元赤字。這與眾議院計劃相比更具擴張性,但同時也帶來更大的刺字風險。
上來就單挑全球,美債流動性擔憂上升,美債利率飆升,基於無法消減支出、加之債務到期高峰期,再加上進一步擴大赤字,今年再融資需求應該超過11萬億美元。
再這樣玩下去,恐怕要玩脫了。所以,川普後面應該會階段內收斂一些了。
最後提一嘴美元指數:自從今年1月份開局強勢衝到110後,自此見頂開啟暴跌模式。最大跌幅已經達到了10%。從美元指數的強弱指標來看,當下的水平快接近近18年以來的低位附近。
從上圖可以看到下方或許還有一些空間,從技術分析看,最重要的支撐在97這個地方。這是絕對的重要支撐位。中期來講,這個位置可以視為牛熊分界點,如果破了,美元黃昏將進入初期。這個位置不破,後面應該能反彈一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