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日訊,二季度開局,醫藥股一馬當先展現出強勢上漲態勢。今日,沉寂多時的醫藥股開啟反攻模式,板塊內個股掀起漲停潮,相關ETF霸屏漲幅榜。消息面的催化、業績的轉暖、估值的性價比優勢或成為提振醫藥股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
醫藥股緣何大漲?
今日早盤,醫藥板塊大漲,多隻醫藥股衝上漲停。其中歐康醫藥「30cm」漲停,多瑞醫藥、和元生物、誠達葯業「20cm」漲停,艾迪葯業、成都先導等個股均大漲超10%,超30股漲超9%。
此外,多隻港A相關醫藥ETF集體大漲,尤其是港股創新葯ETF表現尤為強勢,截至發稿,港股創新葯50ETF漲超7.5%。

消息面上來看,首先,一種不明原因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正在俄羅斯國內蔓延的消息持續發酵,或提振了投資者對醫藥股的關注度。
昨日晚間,俄羅斯疑似一種新病毒正在蔓延的消息受到較高關注。據中新社消息,患者感染癥狀包括咳嗽帶血和持續數周的發燒,最初會感到輕微不適,但幾天後癥狀急劇惡化,且無法起床。有患者表示,即使在經過幾天的治療後咳嗽癥狀依然存在,而可能導致這些癥狀的甲型、乙型流感,以及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2型的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目前,醫學專家正在研究新感染病例,試圖找出未知病毒的來源及治療方法。
不過,當地衛生機構已對此事做出回應。3月31日,俄羅斯「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Rospotrebnadzor)官員對外發表聲明,稱「沒有證據表明一種新的,或不明原因的病毒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傳播。」該機構是俄羅斯政府負責公共衛生事務的主要機構包括之一。
此外,近日,一則開展優化醫藥集采工作研討會的通知截圖在業內流傳,同時被熱議的還有一份《進一步優化藥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徵求意見稿)》文件。這份被多位採訪對象認為「高可信度」的優化集采政策的方案,從「集采品種和投標企業准入標準」「報量、競價等採購規則」「分量規則」「優化落地實施措施」等多方面對集采政策提出了優化方向,或將對即將到來的第十一批集采產生重大影響。
一位醫療政策研究者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馬上要開展的第十一批集采需要進一步完善優化,有消息稱近日國家醫保局召開了優化集采工作研討會,多個省份的醫保部門負責人參加,大家普遍覺得政策是需要調整的」。不過,另有醫療行業觀察者表示,方案有一定可信度,但最終還是要等官方公開徵求意見稿之後才能判斷,需要看具體條款。
除了消息面的擾動,國內創新葯龍頭恆瑞醫藥近期發布了亮眼的2024年年報,也提振了投資者的信心。
恆瑞醫藥日前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79.85億元,同比增22.63%,日均進賬逾7600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3.37億元,同比增47.2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61.78億元,同比增49.18%。公司2024年不僅營收、凈利均創新高,其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速也是2019年後最高的一次,凈利潤的增速更是創下近15年來的最高紀錄。
從醫藥行業估值來看,以中證醫藥產業指數為例,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連續調整,目前行業PE估值較低,分位點僅為14.9%。縱觀市場主流寬基和各大子行業板塊,醫藥板塊當前還是處在弱預期和低估值的階段。

機構如何看待板塊機會?
國金證券認為,創新葯和部分仿創葯繼續是布局的重中之重,商保目錄政策變化、集采/國談預期落地,以及美國腫瘤會議(AACR和ASCO)數據公布都將繼續帶來後續股價催化機會,關鍵在於尋找個股預期差;與此同時,一季報後景氣度反轉和業績改善也將帶來連鎖藥房、器械、CXO、仿製葯、中藥、醫療服務等左側板塊的個股投資機會,建議積極把握。
東海證券認為,近期多家創新葯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數據優秀,多家企業披露了重磅BD交易,行業政策持續回暖,帶動創新葯板塊關注度持續提升。當前板塊整體投資配置價值顯著,隨著上市公司進入業績密集披露期,建議關注經營穩健、業績邊際持續向好、現金流充沛的優質公司。建議關注創新葯鏈、醫療服務、連鎖藥店、器械設備、品牌中藥等細分板塊及個股的投資機會。
民生證券認為,中國本土醫藥創新逐漸進入收穫期,國際化進程持續加速,繼續重點看好醫藥創新主線,同時醫藥板塊基本面持續向上復甦,同時看好醫藥消費主線。
(財聯社 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