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市值破萬億,大贏家除了雷軍外,還有二號人物林斌。作為小米的二號人物,林斌持有小米 8.6% 的股份。2025 年 2 月 28 日小米港股總市值為 1.3 萬億港元。按此計算,林斌的身家約為 1118 億港元。如今雷軍一度登頂中國首富,林斌也成為了千億富豪,這一切正是來源於15年前的那一場豪賭。
雷軍,在創辦小米之前,早已在科技圈聲名遠揚。他在金山軟體歷經多年拼搏,從程序員一步步成長為公司的靈魂人物,主導了一系列軟體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底蘊。然而,雷軍心中一直懷揣著一個更大的夢想 —— 打造一家改變世界的科技企業。

林斌,同樣是科技領域的資深人士。他擁有美國 Drexel 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曾在微軟工作多年,參與了 Windows Vista 等重要項目的研發,在操作系統、軟體工程等方面造詣極高。他對技術的熱愛和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力,使他在科技圈中備受讚譽。
2010 年,一個改變中國科技行業格局的契機悄然降臨。雷軍決心進軍智能手機領域,打造一款真正為用戶著想的手機產品。他深知,要實現這個宏大的目標,必須匯聚頂尖的人才。此時,他想到了林斌。雷軍與林斌此前就有過交集,彼此對對方的能力和理念都頗為欣賞。雷軍向林斌發出了誠摯的邀請,描繪了一幅關於小米的宏偉藍圖:通過互聯網思維,打造高性能、高性價比的智能手機,打破傳統手機行業的格局,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

林斌被雷軍的熱情和願景所打動。儘管當時他在微軟的工作穩定且待遇優厚,但內心對創新和挑戰的渴望,讓他毅然決定加入雷軍的創業團隊。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道:「雷軍對未來科技趨勢的判斷非常準確,他的激情和決心感染了我。我相信,和他一起,我們能夠創造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小米創業初期,面臨著諸多巨大的挑戰。資金緊張、技術難題、市場競爭激烈…… 每一個問題都如同攔路虎,橫亘在他們面前。但雷軍和林斌沒有絲毫退縮。在技術研發上,林斌發揮了他的專業優勢,帶領團隊日夜奮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例如,在手機操作系統 MIUI 的開發過程中,他們面臨著如何優化系統性能、提升用戶體驗的難題。林斌親自參與代碼編寫和調試,與團隊成員反覆探討,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終於打造出了深受用戶喜愛的 MIUI 系統,其簡潔易用、功能豐富的特點,迅速在手機用戶中傳播開來。

雷軍則在市場推廣和公司戰略規劃方面展現出卓越的才能。他提出了 「專註、極致、口碑、快」 的七字訣,作為小米的發展理念。在產品定位上,小米堅持走高性能、高性價比路線,以極具競爭力的價格推出手機產品,迅速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同時,雷軍積極利用互聯網平台進行營銷,通過舉辦線上發布會、與用戶互動等方式,積累了大量的粉絲群體,打造了獨特的 「米粉文化」。
在小米手機的研發過程中,雷軍和林斌密切合作,對每一個細節都嚴格把控。從手機的外觀設計到內部硬體配置,從系統的流暢度到軟體的兼容性,他們都力求做到最好。有一次,在手機攝像頭的選型上,團隊內部出現了分歧。林斌帶領技術團隊經過大量的測試和對比,認為某一款攝像頭在成像質量上更具優勢,但成本相對較高。雷軍則從市場定位和性價比的角度考慮,擔心過高的成本會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兩人為此進行了多次深入的討論,最終,他們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通過與供應商談判、優化供應鏈等方式,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既採用了高質量的攝像頭,又將成本控制在了合理範圍內。
隨著小米手機的成功推出,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小米麵臨著產能不足的問題。雷軍和林斌果斷決策,加大對供應鏈的投入,與供應商建立深度合作關係,同時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比如供應商的產能瓶頸、物流運輸的延誤等。但雷軍和林斌始終保持冷靜,積極協調各方資源,解決問題。他們經常親自前往供應商工廠,與供應商溝通協調,確保原材料的及時供應和產品的順利生產。

在雷軍和林斌的共同努力下,小米逐漸發展壯大。從最初的手機業務,逐步拓展到智能硬體、智能家居等多個領域,構建起了龐大的小米生態鏈。如今,小米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產品暢銷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回顧這段創業歷程,雷軍感慨地說:「林斌是我最得力的合作夥伴,沒有他的專業技術和堅定支持,就沒有小米的今天。我們一起經歷了無數的困難和挑戰,但始終堅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的夢想。」
林斌也表示:「和雷軍一起創業,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相互學習、相互支持,共同成長。小米的成功,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對科技夢想的執著追求的回報。」
這對相識於天台的「瘋子」,用14年寫下中國科技界最熱血的故事:沒有爾虞我詐的宮斗,只有背靠背的信任。就像小米第一間辦公室牆上的標語——
「用工程師的純粹,對抗世界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