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白酒上市公司發業績預告 頻提「庫存去化」 渠道利潤被擺上檯面

2025年02月06日23:30:19 財經 8801

每經記者:熊嘉楠    每經編輯:董興生

「符合預期,無驚無喜。」假期復工第一天,有券商分析師對元旦和春節期間的白酒銷售情況進行了評價。這是對市場趨勢的冷靜觀察、對行業穩定性的肯定,似乎更是在行業調整期,產業各方從追求高速增長到注重穩健發展的心態轉變。

截至農曆新年前夕,10家上市白酒企業披露了2024年業績預告,其中僅4家預計實現穩定增長,其餘6家業績均出現下滑,個別企業甚至預虧。在說明業績變動原因時,酒企高頻次提到「動銷、庫存去化、經銷商回款意願」。

其實,在白酒行業經歷深度調整的2024年,作為酒企連接終端消費者的重要一環,經銷商面臨的壓力已經導致渠道體系出現動搖。這不僅反映在酒企當年的業績中,更將持續影響2025年的行業發展。

2024年末陸續舉行的經銷商大會上,眾多酒企已經明確喊出「保障渠道利潤」「讓經銷商賺錢」的口號,也就廠商攜手共同破局進行了各種謀劃和布局。

壓力:增長降速、業績下滑 紛紛指向渠道和庫存

截至目前,共有10家白酒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業績預告,僅貴州茅台順鑫農業水井坊皇台酒業業績預計實現增長,其餘6家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仔細比較不難發現,白酒行業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的業績增速放緩趨勢,在第四季度仍未得到緩解。

其中,貴州茅台全年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約1738億元,同比增長約15.44%。第四季度單季預計實現營業總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約12%,增速較第三季度的15.56%有所放緩。

10家白酒上市公司發業績預告  頻提「庫存去化」 渠道利潤被擺上檯面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而2024年預計扭虧為盈的順鑫農業、皇台酒業則一定程度上受公司非酒類銷售事項的正面影響。如順鑫農業稱,去年白酒業務銷售收入、利潤保持穩定,對公司業績貢獻較大;另一方面,豬肉業務同比實現大幅減虧;報告期內,北京順鑫佳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不再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上述事項對本期損益產生較大的正面影響。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梳理前述上市酒企業績變動的原因發現,除酒企內部管理和業外投資項目等因素外,各家酒企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渠道與庫存壓力、產品與價格策略等問題。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渠道壓力依然存在。

「今年節前備貨情緒要低一些。」春節前夕,酒類直供平台百酒匯執行董事李進軍向記者坦言,百酒匯各店宴席市場表現不及預期,呈現單桌化、小型化的市場特徵。

根據某券商節後白酒動銷跟蹤情況,一位四川高端酒專家稱,預計今年春節行業動銷下滑8%—9%,高端千元價位穩健,次高端價位下滑約10%。

酒企增速放緩、渠道壓力加大的背後,反映了酒企業績與渠道利潤的長期矛盾。李進軍表示,廠家希望更多地(向經銷商)壓貨,同時又擔心產品終端價格大幅下挫,價格體系被破壞,可能導致商家出局或第二年簽單量下滑。

當下,外部環境變化、消費需求放緩這個矛盾越來越突出,酒企也不得不直接面對問題。記者注意到,從去年開始,行業內喊出「主動調低業績預期」的倡導,很多酒企已經開始做出轉變,將保障渠道端利潤作為首要任務。

例如,五糧液在去年的經銷商大會上明確提出,將保障經銷商的合理利潤擺在營銷工作的首位,通過優化產品投放結構、加強市場賦能和正向激勵等措施,提升經銷商的經營信心。洋河股份則提出設置合理的盈利目標,確保經銷商的基本利潤,並通過定期廠商會議、組建大商議事委員會等舉措加強與經銷商的溝通與協作。此外,據媒體報道,西鳳酒也將提高合作夥伴的盈利能力放在2025年營銷工作的首位。

保價:停貨消庫存 元春前後酒價有所上行

價格提升曾是過去推動中國酒業螺旋式向上的核心因素。然而近幾年,隨著行業調整以及消費需求放緩,產業鏈各方、尤其是經銷商正面臨著銷售價格承壓帶來的巨大壓力。

2024年末到春節前,頭部酒企率先開啟控貨穩價,通過暫停供貨核心產品來調節市場供給,穩定價格體系。

1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從四川某五糧液經銷商處獲悉,第八代五糧液已停止供貨。數日後,洋河股份發布《關於停止向線上平台供貨海之藍和天之藍產品的通知》,稱即日(1月17日)起,洋河品牌海之藍、天之藍產品停止向各線上平台供貨。

停貨是酒企控價的主要手段,但是旺季停貨並不多見。從記者春節前後了解到的情況來看,上述控貨穩價政策確實取得了一定實際效果。

春節旺季前夕,上述五糧液經銷商向記者反饋,普五停貨後市場批價明顯上漲,若此次控貨能堅持到4月,批價會上漲更多。

10家白酒上市公司發業績預告  頻提「庫存去化」 渠道利潤被擺上檯面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控貨的另一面則在於消化庫存。一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分析五糧液停貨舉措時表示,由於前期批價疲軟,終端進貨意願不強,此次價格企穩回升,有助於促進市場活躍。經銷商可從市場收貨再銷售,計入當年銷售任務。

根據前述券商節後調研情況,當前,第八代五糧液批價回升至950元/瓶左右,海之藍批價回升至113元/瓶、天之藍批價回升至265元/瓶、水晶夢批價回升至360元/瓶。其中,有五糧液經銷商已達成回款50%、發貨20%、渠道0庫存;有洋河經銷商整體庫存周轉周期同比縮短約半個月。

李進軍則表示,近期白酒量價齊升,確實對商家提升利潤是一件好事。當前,百酒匯門店庫存量比去年三季度好不少,更加良性。

據上述券商調研情況及專家預測,洋河股份未來三年渠道規劃為銷量持平、去庫存、保價格;預計五糧液第八代五糧液今年可能減量。

減負:「開門紅」政策出現「鬆動」

除控貨保價外,酒企在「開門紅」政策上似乎出現了一些「鬆動」。

所謂的開門紅,一般指酒企在年底通過優惠政策換取經銷商在來年一季度結束前,完成針對全年回款任務的提前打款。開門紅也被看作是酒企提升「合同負債」指標的重要手段。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曾指出:「產業沒有永遠的上行,主動調低預期,分化產品線,主動選擇可為、可不為,方是明智之舉。盈利是所有企業的追求,特殊時期,主動盈虧贏得未來更為智慧。」

去年12月,有消息稱,貴州習酒將在2024年底取消「開門紅」政策。不過在市場消息傳出後不久,貴州習酒內部人士便對外回應,表示取消「開門紅」是謠傳。而在隨後舉行的習酒經銷商大會上,公司稱,2025年將大力推動營銷改革,全力確保經銷商合理利潤,為經銷商減負,確保市場供求關係更趨合理。

10家白酒上市公司發業績預告  頻提「庫存去化」 渠道利潤被擺上檯面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同月,今世緣在回應「公司如何權衡短期動銷壓力和開門紅節奏」時表示,只要江蘇省內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江蘇省外增速明顯高於省內就是開門紅,「不會追求高於市場實際動銷的開門紅」。

業內分析認為,取消開門紅是酒企主動為經銷商減負,以減輕其資金風險、緩解其庫存壓力的一種姿態。

不僅如此,有酒企還提出要拿出「真金白銀」幫助渠道促進動銷。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獲悉,2025年,茅台將進一步加大產品推廣、品牌宣傳力度,加大市場活動投入費用,重點從消費群體培育、品牌推廣兩方面使用。五糧液將加大在重點市場、薄弱市場的支持力度和扶持力度。

在行業當下階段,酒企不壓庫存、商家不降價銷售,並及早發現問題、主動調整策略,強調廠商一體、風險共擔,不僅是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適應,更是酒企在存量競爭時代實現穩健發展的必然選擇,也將對整個產業鏈的穩定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 天天要聞

僅1699史低的驍龍8 Gen3直屏旗艦機,太刺激了!

之前小智說了,本月會有一大波的新機發布,均搭載高通和聯發科的新處理器,尤其是高通的驍龍8s Gen4機型眾多。不過對於驍龍8s Gen4新機的定價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曝光,但外界普遍認為這批新機會比較尷尬,因為驍龍8s Gen4的性能處於不上不下的水平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 天天要聞

強悍性能和智慧體驗並駕齊驅 OPPO Pad 4 Pro評測

縱觀近兩年手機市場,在性能上格外內卷,就連3000元左右的中端機型也會配上當年最新的旗艦處理器。反觀平板電腦市場,基本上都是選擇的當年中端處理器或者上一代的旗艦處理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這和它的產品定位有關係,不少廠商認為平板電腦還是以輕辦公和娛樂為主,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 天天要聞

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如果這也能審核過,那我也可以發!

扭歸扭,打歸打,打完我們還是一對兒看著不太像是P的賣相就不太好喝的感覺實在太慘了一點如今有些網路審核也太離譜了請不要灌酒,否則後果堪憂俺的帽子威力不容小覷白子取得了碾壓優勢小孩哥:別鬧了我都尷尬死了不要在馬路上放飛氣球場面似乎有點羞恥?沖著這髮型也得加點工資當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 天天要聞

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正式投產

近日,上美科技園智慧工廠正式投產,標誌著美妝行業在智能製造領域邁出重要一步。該智慧工廠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達20000平方米,作為中國首個AI智能化妝品無人車間,每日產能高達200萬瓶,其全流程AI智能化生產體系備受矚目。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 天天要聞

戰略實施過程中,企業如何監控與調整,以確保目標達成?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企業戰略實施是關乎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環節。它如同一場精心策劃的長途旅行,企業設定的戰略目標是目的地,而戰略實施則是通往目的地的具體行程。然而,這並非是一條坦途,途中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和挑戰。市場環境風雲變幻,競爭對手虎視眈眈,技術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