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台積電日本熊本縣的首座工廠正式開業並舉行開業儀式,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均出席。
據悉,這家公司名叫JASM,由台積電和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於13年前的11月份共同出資成立。後續工廠正式動工,用時20個月完工。按照計劃,JASM將於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12nm、16nm、22nm、28nm晶元。
在本月,台積電宣布將在熊本縣建設第二座工廠,今年年底正式動工,計劃2027年開始量產晶元,主要是生產6nm、7nm、40nm晶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將會繼續為台積電的第二座工廠提供補貼支持。
據早前的報道,日本政府向台積電的第一座工廠提供了最高4670億日元(約合228億元人民幣)的資金補貼。對於第二座工廠,日本政府決定加碼,即提供7300億日元(約合350億元人民幣)資金補貼。
按照台積電自身的規劃,兩座工廠總共的投資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438億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台積電日本工廠的總投入是1438億元,日本政府給了578億元資金補貼。從這一點來看,日本政府還是比較大方的,比美國大方多了。截至目前,台積電已經在美國投資了400億美元,但是美國政府早前承諾的補貼連影子都看不到,台積電也不得不選擇用延遲量產的方式去和美國政府硬剛。
其實這一點也能夠看出日本政府現在是真心希望能夠儘快建立起強大的晶元供應鏈。
實際上,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日本曾經以強大的晶元製造業壟斷過全球科技行業。但是,由於美國的刻意打壓,日本於90年代經濟泡沫破裂了,直接影響到日本晶元行業「一夜回到解放前」,日本在全球晶元市場中的份額也從50%下滑到了現在的10%。
但是,隨著現在AI的興起以及晶元製造業的重新洗牌,日本似乎看到了希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願意去日本建廠。在過去的兩年時間中,其實除了台積電外,至少還有8家中國台灣地區的晶元公司在日本設立工廠,諸如無晶圓廠晶元製造商世芯科技。
此外,日本現在還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日元疲軟。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1塊錢人民幣可以兌換20.9日元。在4年前,1塊錢人民幣可以兌換15.6日元。也就是說,現在1塊錢可以在日本買到更多的東西,日本相當於是在送錢,那些外資企業何樂而不為?
除了吸引外資,日本自己也舉國之力,砸了670億美元成立了一家名叫Rapidus的公司。日本政府給這家公司設定的目標就是做2nm的晶元,希望通過這家公司重振日本晶元製造業。
造晶元,日本這次是來真的。
據統計,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日本政府已經專門撥款了約4萬億日元,而且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還推出了一個定向金融支持,這個政策可以讓日本的私營部門配套資金最終使投資金額達到10萬億日元。
日本政府的目標,就是通過砸錢,使得日本晶元的銷售額在6年後達到15萬億日元(約合7171億元人民幣)以上。
日本政府為了實現這個大目標,決定分兩步走。
第一步,讓外界知道日本是傳統晶元(28nm以上)的最佳製造場地。為了吸引外國企業在日本設廠,日本政府願意拿出設廠成本一半的補貼給外國企業。
第二步,建設晶元生態系統,讓晶元反哺日本政府的經濟。
其實,日本政府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因為全球最大的晶元製造商台積電都已經在日本投資,且第一座工廠已經開業,這本身就是日本政府的戰績。因為有了台積電帶頭,未來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落戶日本。
不得不說,日本的算盤還是打得挺好的。只是,現在美國也在搞製造業迴流,而且晶元製造是重中之重。日本這種舉動,其實就是在搶美國的飯碗。不知道,美國是否會第二次重創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