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榮程新能(天津)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標鞍鋼汽車運輸有限責任公司6×4氫燃料電池重卡牽引車租賃項目。上述氫能重卡將使用中集安瑞科與鞍鋼合作的「焦爐氣制氫」項目的氫氣制儲運加等裝置及服務,經沈大高速為鞍鋼(瀋陽)鋼材加工配送中心向大連基地運輸鋼材。
2024年9月,中集安瑞科與鞍鋼合作投資建設的「焦爐氣制氫制LNG」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標誌著中集安瑞科成功構建起從氫源、儲運、加註,到終端場景應用的完整產業鏈閉環,為鋼鐵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及氫能商業化推廣探索了新的路徑。
超出碳減排之上的追求
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日益嚴峻,綠色低碳發展成為全球共識和行動方向,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企業開始行動起來。根據Net Zero Tracker統計,全球有142個國家、283個城市設置了凈零目標,覆蓋了全球GDP的78%、全球人口的84%和全球排放的76%(2025年5月數據)。
在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是全球承諾,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場重大變革。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文件圍繞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能源、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轉型,以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等環節,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了系統部署。
具體到行業和產業,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領域。工業領域的能源消費總量佔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60%以上,其中,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的碳排放量占工業領域碳排量的近80%。因此,中國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和難點在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這些傳統產業領域。中國鋼鐵企業面臨的綠色低碳轉型壓力巨大。
作為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大型企業和「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鞍鋼集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於2021年5月向社會公開發布《鞍鋼集團碳達峰碳中和宣言》,鄭重承諾:2021年底發布低碳冶金路線圖;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2030年實現前沿低碳冶金技術產業化突破,深度降碳工藝大規模推廣應用,力爭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降低30%;持續發展低碳冶金技術,成為我國鋼鐵行業首批實現碳中和的大型鋼鐵企業。
為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鞍鋼探索了多條降碳路徑,其中焦爐煤氣制氫便是鞍鋼關注的重點之一。
焦爐氣是焦炭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主要成分為H2氫氣(佔50%-60%)和CH4甲烷(佔19%-28%),以及CO、N2、CO2等氣體,主要用途包括燃料、發電、化工產品原料、還原性氣體等。
近年來,在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下,大部分焦爐氣下游都配套了綜合利用裝置。但由於氫氣儲運困難,導致焦爐氣制氫在下游應用遇到「梗阻」。
如何更高效的利用焦爐氣成為鋼鐵行業面臨的新課題。2024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了《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加快焦爐煤氣制氫聯產液化天然氣技術應用」。
作為負責任的國有企業,鞍鋼集團與合作夥伴中集安瑞科立足於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圍繞氫能的「制儲輸用」全鏈條,創新性設計了「焦爐氣制氫制LNG」項目。該項目從客戶需求出發,為鞍鋼及當地的中下游交通運輸領域、工商領域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新質生產力帶動當地產業清潔發展。

項目實景圖
此外,「焦爐氣制氫制LNG」項目整合鋼鐵企業的焦爐氣資源優勢,以及中集安瑞科清潔能源裝備智造及一體化解決方案領域的領先布局,有助於促進焦爐氣高附加值利用與工業領域的清潔低碳轉型,打造氫能全產業鏈,助力遼寧省「沈大(瀋陽至大連)」氫能走廊布局,共同推動當地氫能、LNG等產業生態發展。
打造「端」到「端」解決方案
焦爐煤氣聯產制氫及LNG項目從生產、液化、儲運、分銷、終端應用及項目的全流程管理涉及多種核心裝備及工藝流程,對項目企業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中集安瑞科在天然氣行業擁有多年經驗,服務能力涵蓋裝備與工程服務、建設管理、生產運營、安全管理、市場銷售等多方面。此外,在氫能行業領域,中集安瑞科累計獲得氫能授權專利超90項,主持或參與修訂氫能標準超40項。
中集安瑞科憑藉在氫氣和LNG制、儲、運加註和應用端的裝備製造實力和綜合服務解決方案,與鞍鋼優勢互補,攜手構建了從資源獲取、儲運到應用的完整「端到端」綠色產業生態。
2024年9月,雙方合作的「鞍鋼焦爐氣制氫制LNG」項目正式投產。該項目以焦爐氣和轉爐煤氣為原料,採用甲烷化技術生產液化天然氣(LNG),同時副產飽和蒸汽外供,富氫氣作為制氫原料氣生產氫氣。項目每年預計減排47萬噸二氧化碳,174噸二氧化硫,及1344噸氮氧化物。
在資源端,該項目通過分離提純鋼鐵企業副產的焦爐氣,製取高純度氫氣和 LNG,實現焦爐氣高附加值利用。該項目滿產情況下,可年產1.5萬噸「藍色」氫氣,制LNG 14萬噸。
在應用端,該項目的產品LNG將主要用於幫助社會及下遊客戶替代柴油重卡及工業燃煤,氫氣可用於氫能重卡及氫冶煉。除了可向當地市場穩定供應LNG及氫氣,氫氣亦可以合成液氨提供給客戶,實現高純氫氣、液氨及LNG的靈活供應。
為了更好地實現清潔能源「端到端」產業生態,該項目首創性採用了數智化系統和技術,對傳統焦爐氣制氫聯產LNG項目從資源的獲取、生產、儲運、分銷到下游加註和利用進行了全場景數智化升級,為產業鏈的清潔、智慧、可持續發展帶來重要示範作用:
● 更低碳:該項目通過智能設備端到端數據採集,實現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在上游生產、中游運輸及下遊客戶業務全場景,實時抓取全產業鏈的範圍1、2及3的碳排放數據,幫助實現項目自身降碳及上下游產業鏈降碳。
● 更安全:該項目利用數智技術,打造安全管理閉環,從端到端設備實時監控場站和生產過程,做到對全場景的安全隱患「看得見、知重點、有人管」,保障人的安全行為和物的安全狀態,進而實現本質安全。
● 更高效:利用數字孿生技術,虛實結合支持管理決策和降本增效。通過設計數字化移交,實現虛擬模型與實際設備一對一結合,在線模擬模擬為生產調度提供指導。

鞍鋼中集數字運行平台
中集安瑞科與鞍鋼合作的焦爐煤氣制氫聯產LNG項目,順應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及中國的能源轉型趨勢,是聚焦國家「雙碳」戰略,打造資源+儲運+應用的「端到端」綠色產業生態的典型項目。
未來,中集安瑞科將繼續與中國大型鋼廠合作,積極推動鋼鐵行業綠色能源轉型,促進氫能產業規模化應用。目前,除鞍鋼中集項目外,凌鋼項目、六盤水首鋼水鋼項目也已開工,凌鋼項目已於近期完成施工,即將投產。
發展可持續性業務
隨著中國雙碳行動邁入「深水區」,如何平衡綠色增長與減少碳排之間的矛盾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增長的現實挑戰。「綠色」如何為發展增添新動能?「減碳」是否能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這是各行各業都在面臨且必須回答的問題。
作為中國領先的能源、化工及食品裝備服務提供商,中集安瑞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堅持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系統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積極探索清潔能源應用等創新業務場景,推動全產業鏈的綠色轉型,進而實現可持續增長。中集安瑞科的年度收益也從2020年的122.9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47.6億元。

中集安瑞科2020-2024年度收益(單位:人民幣千元)
從中集安瑞科的創新性實踐,我們可以看到「未來工業」的初步面貌和特徵:綠色、智慧、可持續。中集安瑞科的實踐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1. 視綠色低碳轉型為發展機遇
當前,推動綠色增長正在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共同選擇,各國紛紛出台政策扶持本國綠色產業,搶佔綠色低碳發展制高點。
中集安瑞科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中國雙碳行動視為前所未有的機遇,大力研發清潔能源、綠色技術及數智化技術,加速推進從「關鍵裝備製造」向「核心工藝和綜合服務」的戰略轉型。
2021年,中集安瑞科提出「科技創新、智能互聯、有質增長,構建清潔能源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客戶和社會提供低碳、零碳核心設備、關鍵技術及整體解決方案,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公司商業發展戰略並牽引公司戰略的不斷升級。
在清潔技術領域,中集安瑞科不斷沉澱產業智慧,與各方合作夥伴共享先進經驗。公司深耕天然氣低碳能源全產業鏈的業務發展,目前,中集安瑞科已是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集成業務服務商與關鍵設備製造商。
此外,在全球應積極對氣候變化的趨勢下,海內外政府政策、客戶需求都在加速向清潔甚至零碳能源轉變,對此,中集安瑞科領先同業於氫能「制儲運加用」產業鏈進行全方位業務布局,致力於為社會及客戶提供清潔能源智能核心裝備和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助力社會以清潔能源對高碳能源的替代。
同時,中集安瑞科積極探索綠色甲醇的生產和相關關鍵裝備領域的發展,支持各行業客戶實現零碳能源應用場景的突破和實現雙碳目標。

中集安瑞科可持續發展戰略
2. 向可持續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作為中國清潔能源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中集安瑞科自2004年起20年來專耕清潔能源裝備智造、工程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形成以清潔能源業務為主航道,化工環境、液態食品業務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近年來,依託在清潔能源裝備智造和工程服務領域的優勢,中集安瑞科加快從「裝備+工程」向「綜合服務商」拓展,打造依託「關鍵裝備+核心工藝+綜合服務」的數智化一體產業互動增值業態,轉型成為科技型低碳智慧能源解決方案綜合服務商。目前,中集安瑞科已發展形成了以下解決方案:
● 海上液化儲運解決方案
● 船舶油改氣解決方案
● 焦爐氣制氫制液化天然氣綜合服務
● 樓宇熱電聯供解決方案
● 液態陽光(甲醇)制氫加氫一體化解決方案
● LNG多式聯運解決方案
● 天然氣錯峰儲備解決方案
● 啤酒交鑰匙工程解決方案
● 金融解決方案

3. 推動綠色清潔技術創新與落地
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零碳已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而這個目標需要通過綠色、清潔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來實現。
中集安瑞科始終將創新作為產品升級的核心驅動力。目前,公司已經擁有20家高新技術成員企業,在中國、荷蘭、德國、比利時、英國及加拿大等國家擁有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在液氫製取、儲運與加註關鍵裝備及安全性研究,以及移動式承壓類特種設備風險防控與治理關鍵技術等領域承擔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同時,中集安瑞科積極打造、參與多個在全球範圍內具備影響力的示範項目,加速創新技術的落地。例如公司與鞍鋼合作推進落地了首個數智技術與能源產運儲銷業務場景結合的焦爐尾氣制氫聯產LNG項目。此外,在氫能儲運加註領域,公司於2023年成功製造了集卸氣、壓縮、製冷、加氫和遠程在線監控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加氫站核心設備;在氫能下游應用領域,公司與Hexagon Purus(HPUR.OL)的合資公司生產的4型高壓儲氫瓶產品,通過了歐洲TPED(移動式壓力容器指令)認證,於2025年4月正式向歐洲客戶交付首批產品;在2023年,公司支持和推動香港首輛氫能巴士及全港首個加氫站試驗項目成功落地,引領香港進入氫能時代;在綠色甲醇領域,公司打造的年產5萬噸綠色甲醇的製取項目即將投產。
專家點評
多年前,蒂森克虜伯聯合其服務的鋼廠及哈佛大學、化工廠、電廠開展了一項研發創新活動,將鋼廠的爐頂氣進行有效的收集、輸送到化工廠提制甲醇、再輸送到電廠進行清潔發電,再輸送到鋼廠提供清潔電力,形成了一個降污、減碳、資源綜合利用的負責任生產的循環經濟閉環,在獲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同時,提升了精進效益,創造了經濟與環境和社會的複合價值。中集安瑞科與鞍鋼的合作,再次創造了資源+儲運+應用的「端到端」綠色產業生態,將這一模式進一步推進成為加快向科技型低碳智慧能源的解決方案。
中集安瑞科與鞍鋼合作的焦爐煤氣制氫聯產LNG項目,順應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及中國的能源轉型趨勢,創造十分可觀的經濟、社會、環境複合價值:年產1.5萬噸「藍色」氫氣,除了可向當地市場穩定供應LNG及氫氣,也實現高純氫氣、液氨及LNG的靈活供應;將資源的獲取、生產、儲運、分銷到下游加註進行了全場景數智化升級,為產業鏈的可持續清潔、智慧提供了轉型升級的參考路徑;更低碳、更安全、更高效。與此同時,中集安瑞科向著工業綜合服務商轉型,擴大了增長與發展的空間,培育了新型可持續商業競爭力,成為生態化社會創新合作的典範。
在工業領域,有著很多尚未被開發利用的循環經濟場景,這些場景能夠為企業和價值鏈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強化企業可持續競爭力。進入這些充滿希望的場景,需要有可持續商業的戰略思維,其中可持續設計、複合價值前置、生態化合作創新是關鍵,這也正是傳統經濟學、管理學和經營方式之不足。要想開闢這一新興領域,企業家和企業管理層的思維精進是根本起點。可持續商業提供了能夠整合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的新型思維框架,能夠融合經濟價值和社會及環境效益的商業模式,能夠聚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態資源。這「三合」是中集安瑞科與鞍鋼合作取得成功的堅實底座。
——呂建中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智庫專家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可持續發展專委會副主任
•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於2004年成立,自2005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為中集集團成員之一。中集安瑞科立足清潔能源、化工環境、液態食品行業,為客戶提供運輸、儲存、加工的關鍵裝備、工程服務及系統解決方案。中集安瑞科現已成為業內具有領先地位的集成業務服務商與關鍵設備製造商:ISO液體罐箱產銷量、高壓運輸車產銷量居世界前列;低溫運輸車及低溫儲罐市場佔有率國內領先,LNG接收站大型儲罐、LNG加氣站模塊化產品及CNG加氣站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均排名前三,同時全方位布局氫能產業鏈,公司旗下有國內外成員企業20餘家,在中國、荷蘭、德國、比利時、英國及加拿大等國家擁有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營銷網路遍布全球。
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
責編 鄒力